<p class="ql-block">科托尔湾区不止有旖旎风光,还有古韵悠扬的历史古迹 ——科托尔古城 。</p><p class="ql-block">始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科托尔古城,经历多次改朝换代数度易主,饱受战争和自然灾害摧残,几度毁坏重建延续至今,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p> <p class="ql-block">海之门,科托尔古城的正式入口。建于1555年,由古代威尼斯人建造。城门上的城徽曾经历过变化,最初是威尼斯狮子的造型,后来改为哈布斯堡王室的双头鹰,现在则是前南斯拉夫的标志。</p><p class="ql-block">海之门入口上隐隐约约看到石刻着一行小字。据当地导游介绍,这是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的名言“不属于我们的我们不要,属于我们的我们绝不给”,彰显着巴尔干人的个性和格局。</p> <p class="ql-block">穿过海之门,进入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始建于1602年的钟楼。现在所见是历经两次地震后的迁址重建,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风格结合而成的产物,科托尔最具代表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钟楼下方的锥形石柱“羞耻支柱”,古代处罚犯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科托尔古城内建筑物密集,难得有块面积颇小的空地就被命名为“广场”,这些“广场”最大的特点:周边不是矗立着著名的宗教建筑就是存放着引人注目的历史文物,古城的悠久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广场”边缘或略显宽阔的地方,几乎无一例外排列着露天餐饮和咖啡座。开始我自以为是地认为古城的现代商业味道太浓了,铜臭味冲淡了古城的幽香。随着旅游的深入,发现路边露天餐饮在巴尔干半岛的城市乡镇随处可见,回忆起数年前在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所见亦是如此,无疑这是巴尔干半岛一带由来已久的民俗。现才幡然醒悟,今天所见的露天餐饮是古城本来的面目,世代相传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科托尔古城游大部分时间是在“一线天”的迂回曲折的窄巷里穿行,在狭窄的空间内感受古城的旧日时光和岁月沧桑。</p> <p class="ql-block">巷子很窄、空间有限,无碍思想随着移步换景自由飞翔,睹物思古的乐趣一路相随。</p> <p class="ql-block">刚刚还在为墙上的空调机而意难平,稍后突显眼前的古色古香引来兴奋不已,古城深邃幽香的历史存留吸引力无与伦比。</p> <p class="ql-block">宗教建筑是科托尔古城画龙点睛的存在。</p><p class="ql-block">圣特里芬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圣特里芬大教堂是为纪念殉道者圣特里芬而建,亚得里亚海沿岸最古老和最漂亮的宗教建筑。始建于1166年的圣特里芬大教堂,历经多次地震的破坏和震后重建,现在所见是2016年的修复。</p> <p class="ql-block">圣卢克教堂</p><p class="ql-block">圣卢卡教堂是科托尔老城里最古老的基督教堂,建于1195年,早期是罗马风格的教堂,后来改为罗马和拜占庭风格混合的建筑模式。这座教堂是在两次大地震中唯一没有倒塌的建筑,饱经风雨的沧桑面孔令人望而敬畏。</p><p class="ql-block">据介绍,圣卢克教堂现为基督教和东正教的共用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斯教堂</p><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斯教堂是科托尔的东正教主教堂,始建于1166年。这是一座带着典型东正教特色的教堂,古城三大教堂中唯一可免费进入参观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换个角度,圣尼古拉斯教堂的背立面颇具韵味。</p> <p class="ql-block">游览时间所限,位于古城后山半山腰上的这座圣母教堂,就只能仰望了。</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还有诸多的宗教建筑,教堂、修道院等。在18世纪曾被奥斯曼帝国控制的科托尔古城,我居然未注意到有网上描述的“众多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科托尔古城被一道蜿蜒起伏的古城墙围护着,这道长4.5公里的石砌筑城墙是古城古代的防御工事,沿崖壁而建,欧洲最知名的古长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黝黑的肌肤,残缺不全的肢体,古城墙将科托尔古城的沧桑感渲染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深入古城内部的小巷人家,是另一种旧日风韵的体验,只可惜语言不通,能进入的入口有限且难找。</p> <p class="ql-block">游走在科托尔古城,仿佛穿越回中世纪的繁荣城镇,不熟悉的昨日重现意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