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寻迹韩文公祠,探幽潮州风骨</b></p><p class="ql-block"> 韩文公祠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城东笔架山麓,韩文公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宇。</p><p class="ql-block">韩文公祠背靠韩山,面临韩江。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祠内梁间遍挂名家题写匾额,祠前甬道尽端处之五十一级笔直石蹬道,祠体正面墙壁近90厘米高工整的石裙板上砌筑平整、坚实的淡绿色砍磨砖墙面,砖墙至坡屋面与桁桷衔接处,皆沿各自曲面仔细凿挖,使砖、木之间如同其下之砍磨砖缝一样紧密吻接。淡绿色壁面,衬托着当中凹肚门上方“韩文公之祠”蓝色隶书匾额之清淡文雅与沉静端肃。</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游途手机随拍)</p> <p class="ql-block">初闻韩文公祠,是因那首“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悲愤长歌。彼时,只觉那是一座承载着历史厚重与文人失意的古祠。直至踏上潮州的土地,亲身走近它,才真切触摸到那段跨越千年的文化脉络。</p> <p class="ql-block">韩文公祠屹立于笔架山麓,面临韩江,仿佛一位穿越时光的智者,静静俯瞰着潮州城的变迁。沿着石阶拾级而上,葱郁的草木在两旁摇曳,似在低语着往昔的故事。未入祠门,心已被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所笼罩。</p> <p class="ql-block">迈进祠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韩愈的雕像。他目光深邃,神情坚毅,一袭长袍在风中似乎微微飘动。我凝视着他,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个被贬潮州却依然心系百姓的韩文公。他在潮州虽仅停留短短八个月,却驱鳄除害、兴修水利、赎放奴婢、兴办教育,桩桩件件,皆为百姓福祉。“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这绝非虚言。</p> <p class="ql-block">祠内碑刻如林,一块块石碑宛如一部部无言的史书。我缓缓踱步其间,细细摩挲那些文字。或苍劲有力,或飘逸灵动,文风各异,却都饱含着对韩愈的敬仰与追思。其中,苏轼所撰的《潮州韩文公庙碑》最为夺目,“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短短数语,便将韩愈的文学成就与道德风骨刻画得淋漓尽致。指尖轻触碑上文字,仿佛能感受到当年苏轼挥毫泼墨时的澎湃心情,以及对韩愈深深的钦佩之情。</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韩文公祠的庭院中,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耳边传来游客们轻声的赞叹与讲解声,却丝毫未打破这份宁静与庄严。在这里,历史与现实仿佛交织在了一起。我仿佛看到当年韩愈在此讲学授课,学子们围坐四周,听得如痴如醉;又仿佛看到当地百姓带着感激之情,前来向韩文公诉说生活的点滴。</p> <p class="ql-block">韩文公祠,它不仅仅是一座纪念性的建筑,更是潮州文化的精神象征。它见证了潮州在历史长河中的兴衰荣辱,承载着潮州人民对韩愈的感恩与爱戴。离开时,我忍不住回望,心中满是眷恋。这座古祠,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探寻历史文化之旅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