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第一次徒步,和暴徒村俱乐部一起挺近大别山,向其主峰白马尖进发,海拔1777米高度一直萦绕在自己的脑海,对其向往已经有10余年,终于在新年伊始成行,想想都开心。</p> <p class="ql-block"> 暴徒村俱乐部是我第一次参加他们的活动,合肥的户外俱乐部还真不少,以前都不知道,至今已参加过6个俱乐部的徒步活动。</p> <p class="ql-block"> 大别山的由来:相传西汉的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当他登上了大别山主峰后,观赏了南北二侧的景色不禁感叹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大别山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早晨7:00从合肥出发,中途在霍山服务区休整一下,经过三个半小时到达本次徒步的起点:黄泥包,是安徽省霍山县的一个小山村,海拔高度800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 徒步之前,全体团员一起拍照留念,也是为假如出现一些意外留下证据,所以照片中保留了时间、地点、水印。</p> <p class="ql-block"> 进山的路全部都是野路,基本没有怎么修整,很多地方就是人走多了便成了路,徒步人徒步喜欢这样的路线,有回归自然的感觉,假如有太多的台阶和公路,整个徒步索然无味。</p>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进山,一路都是山坡,坡度不算大,从800米升到1777米,到达大别山主峰——白马尖。</p> <p class="ql-block"> 爬着爬着,海拔越来越高,背阴的地方有不少积雪,这也是今年第一次见到雪,合肥到现在也没有下雪,我太喜欢有雪的冬天,没有了雪这个冬天都不完整。</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雪还很多,用手把玩一下,挺满足的,还不知道能再次见到雪,冬天的雪把整个世界装点一番,好像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纯洁。</p> <p class="ql-block"> 一直在雪地里行走,感觉还是不一样的,上山需要借助于登山杖,一步一步慢慢地向上爬,下山的时候可以放开脚步快一点跑起来,反而不容易滑倒。</p> <p class="ql-block"> 假如山上雪很厚,最好是穿上冰爪,这样能更好地防滑,一步一个脚印,让你自如地行走在雪地里,虽然我都带了,但因雪还不够厚,没能用上,期待一次能用上冰爪的徒步体验。</p> <p class="ql-block"> 山里的气温还是很低,看这溪流已经结冰,缓缓的流淌,奏出了美妙的旋律,这一切非常治愈,好想静静地看着它听着它。</p> <p class="ql-block"> 还是用视频记录着这些吧</p> <p class="ql-block"> 在大别山竟然发现有人叠石头,在西藏,叠石头叫做玛尼堆,用于表达信仰和祈福,我想这些叠石头和这意思差不多吧。</p> <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些叠石头就想起了2020年的西藏之行,真的怀念那次自驾旅行,西藏给人的神秘。</p> <p class="ql-block"> 不是这次徒步时间长,真想自己来个玛尼堆,和这个玛尼堆比个赛,看谁堆得高,男人的胜负欲上来了。</p> <p class="ql-block"> 白马尖的由来:相传东汉汉明帝刘庄为铭记天竺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到中国传播佛教,在黄河流域的洛阳兴建了白马寺,为了在长江淮河流域也宏扬佛法,又命名长江淮河分岭的大别山主峰为白马尖,此后就有了“北有白马寺,南有白马尖”一说。</p> <p class="ql-block"> 这里用石头砌成的1777标志着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的海拔高度,看到它你已经登顶了。</p> <p class="ql-block"> 登顶后大家都很兴奋,在领队(手拿绳子的那位)的协助下,我们爬上1777,一种喜悦难以言表,一起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再从正面来看张合影,这里因为被1777遮住了,地上还有很多雪没有化。</p> <p class="ql-block"> 我也留了个影,背光效果差一些,有张就行了,开心最重要。</p> <p class="ql-block"> 白马尖有很多这样的松树,有点像黄山松。</p> <p class="ql-block"> 这些松树枝叶茂盛,导致地下的雪没有融化,有种穿越雪山林海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别山次峰多云尖上的多云寺遗迹,因山高路险,香客难以抵达,僧人难以生活,多云寺逐步衰落。这张照片在墨迹天气里被评为精选。</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大巴车停车的地方,有个水车,结的都是冰,说明气温比城里低多了,在市里想找结冰的地方很难。</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第一次用两步路记录的轨迹,挺不错的,徒步者一般都是用两步路来导航的,我也想自己用两步路已有的轨迹来导航,以免在离开大部队的时候,能不迷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