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孝顺二字,始见於《中庸》。通常孝、顺连用,虽孝字在先,然得顺而显。谚云“孝不如顺”,顺且不能,孝從何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猫炕上睡,一辈留一辈。养老、敬老的话题千古不绝。孝是本元,顺為表現。很难想象,一个满怀孝心的人,在父母面前,會每每頤指氣使、专横跋扈,逆老人之意而行。就动机、效果统一而论,不能使父母生活得“顺心”快乐,如何解釋?尽“孝”之心,從效果上看也会大打折扣。孔子曰“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何以别乎”?问的尖锐。顺是孝的外在表现,不只是本能,还有文化的内涵做为支撐。有人认为,养儿是天性,是动物都能做的事情;养老是人性,是需要良知的。也有人认为,孝是天经地义的,不孝是天底下最大的罪恶。是不是最大的罪恶不好说,就事论事,不孝肯定是“恶行”的观点,倒很容易被接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父母敬畏、乐养,使他们能够生活愉快、安度晚年,是每一个为人子者努力的目标。人们的心中还是有善恶、是非标准的,尽管人们对“孝顺”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但对于其中基本的东西人们的认知却是“大同小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没有人會直言不讳地说:我不赞成孝顺的提法,也没有人會说:我就是要“孝而不顺”。有人或说,时代不同了,孝顺的提法落伍了。这也是托词吗?是地道的无赖式,本是禽兽不如,却还要用“现代”做为借口说事?自有人类文明以来,就有孝的实在意义,雖內容理解上或有“遞進”,其本質的東西卻是未變。除非這个人是冰冷的机器,没有人情、感情和亲情,按老百姓的话说是“石头子里磞出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曹娥庙有联“事父未能,入庙倾诚皆末节;悦亲有道,见吾不拜也无妨。”什么叫“悦亲有道”?顺就是尽孝的大道,是悦亲之道的基本内容。顺且不能,安得與孝?如果把“孝心”看做是一个人心中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孝顺”就是他的外在的基本表现形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孝如曾子参,才当一字可”,那是在鼓励为人子者当用高标准来“对标”自己。余以为尽孝,还是要遵守“孝以顺为先”的基本原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