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跌宕话酒质

邓琮

<p class="ql-block">  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人们历来对酒有很高的评价。说什么“酒是忘记忧愁的良药,酒是交流情感的媒介,酒是思绪扩散的媒妙, 酒是谈笑风生的神奇",还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日饮夜饮前程似锦,日醉夜醉长命百岁‌"</span>等等。三十多年前,我也是个“喝酒爱好者",有时凑热闹,喜欢喝二两,喜欢无拘无束的酒场气氛和海阔天空的吹牛聊天场面。平时沉默寡言的我,二两下肚,也会变得格外健谈,甚至看见丑八怪也是双眼皮。酒友C君甚至能讲出孙悟空挥舞大刀战 倭寇、关云长手持金箍棒大战黑旋风、唐僧双斧劈老蔣,贾宝玉偶遇潘金莲的故事。有时喝的尽兴,往往找不着回家的路,不小心摔一跤也不会觉得疼!</p> <p class="ql-block">  我原来是不喝酒的,因工作原因,1977年调到机关工作后隔三差五都要跟领导去基层班组和野外的工地。同行的除行政领导外,还有技术人员、统计、劳资、后勤等等,春夏秋三季都是骑自行车,到了冬天寒风刺骨,手脚不听使唤,骑自行车显然是不行了。那时单位只有一辆上级派来驻段的老旧苏制格斯车,车况很差,除司机外,驾驶室只能坐一人,理所当然是谁最年长或官职最大谁坐。车箱放几个条椅,其他人只有坐在车箱。零下15℃左右的气温,坐在车顶逆风而行,滋味是可想而知。我们的“装备"也很“精良",有皮衣的穿一件羊皮大衣,把衣领翻起来,戴棉帽,脖子再加一条围巾,戴风镜,没皮衣的只有棉干衣了,迎风而行,那时二十多岁,往往被小说中的英雄人物所感染,有一幅“天不怕、地不怕,风霜雨雪任随它"的豪迈气派,打扮的象个机器人,很是威武,虽有雄心壮志,但身躯难抵刺骨的寒风,海福、老权、怀谦、全德几位有经验的老同志说,酒是好东西,数九寒天迎风出行,喝二两酒不仅暧身子,还可驱寒,从此我们冬天乘车出行每人先喝二两白酒驱寒,有无驱寒效果我也说不清,二两下肚晕乎乎的,也把寒冷忘记了,下车手脚麻木、囗齿不清倒是实情。有时回来疲惫不堪时,也喝二两,给身体注入满满的活力和能量,这样几年下来,从前滴酒不沾的我,也就成了一个酒坛新秀。</p> <p class="ql-block">  酒是生活的调味剂,它能让平淡无奇的日子变得生动有趣,让烦恼暂时迷路!红白喜事离不了酒,节庆相逢离不了酒,高兴了喝酒助兴,有忧愁借酒浇愁。五十多年前,在不通电、无任何通讯娱乐设施的班组、野外的工地,孤独的单身汉们,睡觉前在煤油灯下喝点小酒,也成为唯一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那是个物质馈乏的年代,普通人根本买不到酒,糖烟酒公司有每斤1.11元的陇西产散装酒,但要革委会主任批条子,能在糖烟酒公司找革委会主任批几斤酒条子的人,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记得那是1981年,单位的车去了趟四川,托工程队川籍材料采购员钱开银用个人关系带回几箱“篷溪大曲"(每斤2.80元)和“沱牌二曲"(每斤2.20元),有一天院子里有人喊着去分酒,朩工师傅周富贵和保管员郭文亭喊我也去拿酒,到跟前有人得意的说:“酒是给管理干部和领导们带的,你们没有"!机关近三十人,而编制管理人员(含三位领导)只有12人,为区区几瓶白酒当众羞辱,令人难忘。以后条件逐渐好转,市面上也慢慢有酒了,两三块钱的就算好酒了,那时月工资40多元,我们一般只能喝两元以内的酒,大家轮流座庄,休息时间采拳行令、推杯换盏好不热闹。那时无无公务接待,偶尔上级来人不论官大官小,都是自己掏钱掏粮票在大灶排队吃饭,虽是自己掏钱吃饭,上级要求走“5.7"道路,每月伙食费控制在12元,不得超过15元,每餐一般0.25元,不超过三毛钱。</p> <p class="ql-block">  再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喝酒的档次也逐步提高,现在一般都喝两百元以上的酒了,就是边远的农村,最低也是百元以上的‼“锦绣中华"系列和“四星、五星金徽"酒。我因身体原因已多年不喝酒了,但曾经的酒场趣事历历在目。强行灌酒的顾文明、会吼団拳的李月林、花样百出的苟忠良、拳高量大的韩永忠,还有喜欢酒场吹牛的杨六哥、马老弟.......</p> <p class="ql-block">  我那时有很多酒友,除单位同事、同学外,也有各行各业的,有时遇在一起也有互不认识的。虽然在酒桌上拥有无数“朋友”,只是第二天除单位同事外,都不记得他们的名字了。</p> <p class="ql-block">  我曾经的酒友A君,原来经常和我们一起喝酒,不论是每斤一块多钱的散装洒,还是地产低度“二老壳"酒,只要能搞到,都会喝的津津有味,唯恐酒少,以后他飞黄腾达了,当了“大"官,是个“副科", 西装领带,好不威风,有时求他办事的人“进贡"一点,搞接待陪人喝一点,都喝的好酒,身份变了,春风得意,和原来的普通酒友们不打交道也不在一起喝酒了。酒友老G文化不高,只知当官的和老百姓不同,只知大官管小官,小官管百姓,不懂什么级别,他想不明白,去请教老D:“副科是多大的官"?老D见多识广,沉思了一下道::“如果他在国务院,就相当于副总理级,如是省政府,就相当于副省长级"。老G听呆了,酒友们哄堂大笑。</p> <p class="ql-block">  有次我们在一个婚晏上相遇,婚晏上是当地人最喜爱、也最畅销的每斤288元的地产九台春陈酿酒,被当地人称为“宕昌的五粮液",敬酒时一桌人都喝了他没喝,说:“不胜酒力,以茶代酒",我不明白原来贪酒如命的他怎么突然变“文明"了,他言道“象“288”元这个价位的地产酒都是头痛水,对身体有害,不能喝"。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一桌人都楞住了,不用想都明白,酒质没变,是人变了,是人的品质、欲望和心态、身份和地位变了。我活了大半辈子,也没搞清“副科"属于几品。二十年前在临县的一个边远山区,有一个笑话:“我们村祖坟冒青烟了,几十年没出过人才,现在出了个道班班班长,还会开拖拉机,十里八乡都出名了"!这是个题外话。</p> <p class="ql-block">  过了三年又遇到A君,听说他已失取“副科"的官衔,被免职又成为普通人了,这次他沒有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气派,给人的影象是有些落魄、灰溜溜的感觉。他很难为情的对我说:</p><p class="ql-block"> “帮个忙好不好"?</p><p class="ql-block"> “我一介草民,退休多年,能帮你什么忙"?</p><p class="ql-block"> “快过年了,家里沒酒,你和酒厂老总熟,能把288元的陈酿酒按出厂价搞两箱吗"?</p><p class="ql-block"> “那酒是头痛水,喝了上头,影响智力,不能喝,你还是买好洒吧"。</p><p class="ql-block"> “人们都说这酒是宕昌的五粮液,口啤很好,县长都在喝,是实实在在的好酒,你就给小弟帮帮忙吧"。</p><p class="ql-block"> “......” ,无语。</p> <p class="ql-block">  人的身份、地位、思想在变,酒只有价位和档次不同,酒质不会变。酒是公平的,不论是高官还是草民,喝进胃里酒精度数是一样的,而老百姓喝酒不是喝品牌,不为在人前去攀比,只要是酒质好、经济实惠、价位亲民的放心酒就心满意足了。</p> <p class="ql-block">  我因身体原因已退出酒坛,社交圈子小了,多年不喝酒了,竟怀念起曾经喝酒的日子和酒场上形形色色的人。喝酒的日子,曾是我心灵的港湾。人生如梦,喝酒时光,如同昙花一现,如今却成为了心中最美的记忆。那些喝酒时的豪情,早已消失在岁月之中。酒香已逝,只有回忆在心间弥漫。酒,曾经是我唯一的爱好,如今只剩下了怀念。年轻时是有量无酒,如今是有酒无量。 酒杯空置,欢笑散去,怀念喝酒的日子却一直留在心中。</p><p class="ql-block"> (此文A君情节为虚构,请勿对号入座,碰杯和车辆照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