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炳实验中学419班“走读湖湘,寻访伟大成就”社会实践活动

吉祥如意

<p class="ql-block">  从一座博物馆,感受稻田逐梦的力量。今天我们走进“杂交水稻之父”——隆平水稻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浏阳河东岸这座建筑,如同一朵盛开的芙蓉花,又宛若秋天里一串饱满的稻穗,也印证了毛主席的“芙蓉国里尽朝晖”之说,5栋建筑寓意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水稻的历史和文化,还能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和袁隆平院士的创新精神。</p> <p class="ql-block">  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稻谷带来的丰收和满足,但很少有人知道背后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结晶。</p> <p class="ql-block">  隆平水稻博物馆,就像一个窗口,让我们能够看到那些为人类粮食安全奋斗的英雄们。</p> <p class="ql-block">  从唐代的曲辕犁,到清代的谷印,一件件展品,呈现了中国悠久的水稻种植文化,也印证了“湖广熟,天下足”的古语,反映了湖南对于水稻种植的重视,和古人在农耕稻作领域的勤劳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  第一展厅为“稻米香万年——中国水稻历史文化陈列”,从秦朝统一度量衡用来量米的米升,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稻谷。</p> <p class="ql-block">  第二展厅是“奇异的旅程——水稻的一生陈列”,引领我们认知水稻,了解水稻从一粒种子开始,历经播种育秧、成长分蘖、育穗开花、稻田管理、丰收在望、颗粒归仓,直至加工成米饭的过程,展示了水稻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第三展厅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陈列”,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一生,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尽的文字,生动再现了袁隆平院士从发现杂交水稻,攻坚克难研究水稻,到成功培育出多个高产优质品种的艰辛历程,使得中国人民端牢了自己的饭碗。</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袁隆平院士对农业科学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也更让我们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从小树立爱粮、惜粮、节粮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  从火耕水耨到精耕细作,从一年一熟到一年多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农业技术和耕作制度不断发展,满足了一代代人不断增加的粮食需求。</p> <p class="ql-block">  印在展馆墙上的话语引人注目:“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我们在这里久久驻足,细细回味。</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路探索,与袁隆平爷爷一生追寻“禾下乘凉梦”与“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袁隆平爷爷的故事不仅感动了无数人,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应该时刻铭记他的贡献,珍惜粮食,节约粮食。</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看到袁隆平亲笔写的《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时,不禁让人热泪盈眶。</p> <p class="ql-block">  《悯农•其二》</p><p class="ql-block">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p><p class="ql-block">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p> <p class="ql-block">  “我一直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重温袁隆平院士说过的话,仍然让人心绪澎湃。</p> <p class="ql-block">  清・朱柏庐《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的一句名言:“水稻奇异的一生最精彩的瞬间,就是压弯的稻秆,沉甸甸的稻穗,满载着丰收的果实,却又谦虚地低下了头,待到成熟,累累果实将被收割,并迈向更新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未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好好吃饭,好好生活,做好那一颗“好种子”。</p> <p class="ql-block">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每当我们捧起香喷喷的米饭时,一定会想起这位躬耕田野的袁爷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