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古迹】再读李叔同

笨笨的猫

<p class="ql-block">  美篇昵称:笨笨的猫</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60870132</p> 想了很久,不知道从哪里说起李叔同。或许可以这样说:1918年8月19日,是分水岭。之前的岁月,可以统称李叔同,自那日之后,世间再无李叔同。<div>  想谈谈弘一法师,源于对李叔同故居的参观,更源于抖音@意公子、王小窗等主播的演绎。当然还有那本《从容淡定过一生-李叔同+人生哲学》。</div><div> 限于知识的浅薄,不敢去评价晚清重量级的人物,单论书法,或许可以称得上那个时代的佼佼者。故居中展出的那些笔迹,无不透着弘一法师书法的造诣。</div> <p class="ql-block">  “半世繁华半世僧,世间再无李叔同”。这是抖音主播王小窗李叔同介绍的主题,也是他的人生写照,更是开篇用语。如果晚清民国来一次文艺复兴,李叔同将是那个达芬奇。</p><p class="ql-block"> 如何看待李叔同的一生,或许是每一位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只能用自己的想法去阐述。或许是孤落寡闻,或许是不学无术,更或许是那个没脑子的人,在之前的岁月里,我对李叔同一无所知。</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身上的标签太多,给我们带来的若干个第一。满脑子的羡慕或许是我再读李叔同的初衷。</p> 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人,第一个在国内推广钢琴的人,第一个引进西方乐理的音乐家,脍炙人口的一首“长亭外,古道边”。他是中国油画的第一人, 开办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堂人体写生课,他的书法与苏曼殊的字并称“双绝”。<div>  循着这个轨迹,慢慢读,慢慢听。26岁之前的李叔同,有母亲在,心里的牵挂始终无法放下,豪门庶子的标签,总也挥不去,或许这就是心中的苦,再怎么奢华的生活,也无法掩盖。在那个梨花开了的时节,母亲的离世让李叔同陷入不断的悲哀与忧愁,直至出家。</div><div> “月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div><div> 泪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div> “小迷楼”开启了李叔同美术和绘画的艺术生涯,直至出家的那一日。此时的李哀,或许只能自己懂心中的那份哀,已经渗透到血液中的悲哀,才会如此剧烈的撞击。有意无意中的忙碌,总会淡忘大洋彼岸的回忆。<div>  “闲庭春浅,疏梅半开。朝曦上衣,软风入媚。流莺三五,隔树乱啼;乳燕一双,依人学语。上下宛转,有若互答,其音清脆,悦魄荡心。”这是为唯一的一期《音乐小杂志》作序。人生何尝不是悲苦交加呢?</div><div> 异国的生活或许在忙碌中多姿多彩,遇见真爱、恋上话剧,当一切都该结束的时候,他带着雪子回到了上海。</div> 许幻园的破产,城南草堂不再是李叔同安居的窝。而那首“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佛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也成了百年来传唱、历久不衰。<div>  时局的变化,让李叔同伸手拿钱的公子哥,变成要踏踏实实做事,赚钱养家。</div><div> 砥砺艺术、执教杭州,开创先河的绘画,一切的努力前行,都无法挥去心中的迷雾?</div> 或许身体的异样,心里的憔悴、抑郁,让那颗悲哀的心寻找归宿,而虎跑的断食让内心澄澈干净,自觉重获新生。一个念头在心中萦绕,褪去浮华,留下平和安详,眼中所见只是划过天空的飞鸟。<div>  就这样,在了却尘世的繁杂,民国七年正月十五,李叔同拜了悟法师为师,皈依佛门。从今而始,世间仅有弘一法师。</div><div> 做事追求认真,做就做到极致,或许是李叔同或弘一法师的本性。失传千年的律宗,在弘一法师的细心整理下,又得到弘扬,弘一法师因此也被奉为“律宗第十一祖师”。</div> 生命在不断的磨砺中,终将寻找到自我的本心。弘一法师《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开启律宗苦行僧式的生活。庆福寺经历生死后,弘一法师回到阔别已久的上海,挂单沪上太平寺。路过灵隐寺,走过莲花寺,再次回到庆福寺。<div>  掩关修行中不断成长,杭州、泉州都留下弘一法师的足迹,在不断的游历中,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指路明灯。“戒是无上菩提本,佛为一切智慧灯。”</div><div> 晚晴室,弘一法师写下“悲欣交集”。具体是何意,无人可知。但弘一法师的一生,渡人渡己,终将是难忘的一辈子。悲的何尝不是心中的苦,欣的何尝不是修佛的渡己呢。匆匆几十载,弘一法师人生哲学需要我们用心去悟。少些趋利之徒、利益熏心之人,多些弘一法师的高僧,何尝不是渡己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