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前述之言:到2024年止,怎样去正确认识大A全部存在主义之意义?或者应该凡是还继续要在2025后玩票之人,似乎再也不要留恋过去那种惯性的思维方式——就是所谓“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这一旧式的思维方式;而是要开始去重建一种新式的思维方式——它就“两颗红心、四手准备”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什么是“两颗红心、四手准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什么是“两颗红心”——就是一颗“熊心”与另一颗“牛心”这么两颗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什么是“四手准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第一手——时刻准备着跟国家队做多(捞一把——特别是在上层推出利好消息之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第二手——也时刻准备着尾随机构做空止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第三手——哪天外资真的像天使一样登陆到大A时(只有到那个时候,才可彻底抛开之前第一手、第二手那种时刻准备着的理念了;因为到那时才是真正可以躺着让资产增值的周期到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第四手——在经过了第一手、第二手、第三手之三手准备着的全过程后,你作为大A的投资人基本没踏错节奏的话——此时此刻方才是老天爷把福降到你头上的时候(其实就是当你在投资大A的全过程中,真的让自己手中的资产有可观增值的同时,你又悟出了自己现阶段的人生,是要远远比自己前阶段人生,在某一大领域里能够有突变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于是,这一突变又让你这个人懂得:内心精神得到的充实、要远比外在物化得到的满足重要多!此时你这人的整个层次,就会上到一个新的台阶上去(对此说一句理想主义的批语,就是你真的已经进入到可以玩大A、而不再被大A玩之一个新境界中去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什么才是大A投资人需要的所谓两颗红心四种准备之实实在在的机理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最确定的一个辨识性机理,就是大A在进入2024年后,它已经走到了一处独木桥上去了: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是国内的资金面已经无力撬动或产生,由情绪趋动任何形式之技术性牛市的条件了;换言之就是大A的全部投资人已经无力对由5000多支票所构成的总市值额度,在之前一年的客观条件里,再能产生出任何推高大A指数的条件了。</p><p class="ql-block"> 而且,不仅根本不再有对大A市值再作推高的条件产生,反倒是在投资效率不断下降的情形下,不断有投资人退出大A市场,使得大A总市值不得不连年累月的缩水——</p><p class="ql-block"> 例如,反映在上证综指上,就是大A在来到2024年春节后,其指数更是跌到了2600多一点点的位置上,而后在反弹到3100点,又在下半年回调至2700多点一线……</p><p class="ql-block"> 上证综指在2024这一年,两次跌到2700点一线,是该指数在2007年涨到6124点后,便基本是循着一条滚滚下跌之熊市之路走,最低跌至2400点一线。</p><p class="ql-block"> 而2700点是回探中的第二低点线(2700/6100=跌幅56%),后来大A在2024年9.24~10.8这一时间段,突然有场外大量新增资金,并用了吃奶的力量!将它瞬间拉至3700点,算是涨了1000点。</p><p class="ql-block"> 可就算是瞬间拉到3700点,但距上证综指历史头部6124的点位,仍有很大跌幅(3700/6100=跌幅40%)……</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上证综指从2007年到2024年这17年熊市说明了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17年来时有时无的政策牛,大A在“野牛”般扩容的管理思路下,几乎完全没一点腔调了。而想靠政策吸引场外资金投入大A,也在病态的加大直接融资比重的逻辑下,让中国最牛行政长官——就是朱姓政务院一把手信誓旦旦承诺的:大A“稳中有涨、涨幅有限”的局面,到现在为止只是给投资人画了一个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比如——想构建由机构投资人(公募基金)为骨干力量,去推动“稳中有涨”之机构牛理想的走势,也只是一种海市蜃楼?</p><p class="ql-block"> 因为,从2007年~2024年,机构投资人不仅成为了“空头”主力,甚至更是套在了“吃酒喝药”这些板块上,而成为了孤家寡人一般的基金。</p><p class="ql-block"> 所以,套在“吃酒喝药”(过去曾被称为“抱团取暖”式)的投资基金,若不在2025年割出来的话,恐怕上证综指在2025年就没法再涨1000点(涨到4000点这个牛市与熊市真正的分水岭上边去)?</p><p class="ql-block"> 例如,2024年12月31日~2025年1月3日连续三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便从3400一线,被这些机构砸到了3200点一线(有不少市场分析人士称,上证综指在这一波调整中,要去回补9.24~10.8的跳空缺口,就是再来考验十几年来那条神奇的3000点一线保卫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至2007年上证综指产生了离奇头部6124点以来,管理层设想的政策牛始终是落空的;原因竟然是政策牛的主力(机构),在每一次关键点位都成了“犹大”!所在,管理层在2024年作出了监管思路调整,就是空降自己的资金舰队入场——</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自己入场呢?就是想让原来政策牛的管理思路,转变到技术牛的思路上去,从而先让大A彻底从熊坑中探出头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业内人士给大A2024年、2025年、2026年定调——说2024年活脱是一个“情绪牛”——最大涨幅也有1000点,且算是守在了3100点上方;</p><p class="ql-block"> 对于2025年,业内人士头为大A总体上是一“结构牛”——就是红利股因有基本的4%~6%分红保证,而让这些红利股有一个基本的上升趋势;</p><p class="ql-block"> 其次,再加上现在管理层倡导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这就使得在上市公司内部、还加上社会总体上形成了产业科技转型的趋势。而过去一些在上市以来,一直长不大的公司,将会被市场再配置而优化,这些被重新优化配置后的新上市公司,在有了新资金与新技术的加持后,就会有更多价值重估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所在,以上两大方面,就是2025年结构牛的两大基础条件……</p><p class="ql-block"> 而再到2026年,估计外资就可能逐步入市大A,这样的话大A到2026年,就可能会真正进入到外资开始抢筹大A的新势道中来,这样就会令到大A的估值,应该会有普遍上一个台阶的机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而到那时大A或许就会像上世纪七、八十日本股市那样易涨难跌、以及像克林顿时代美国股市一路上涨的那一幕,会在中国被复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预判对大A易跌难涨困境监管层会作怎样重大调整和进一步监管思路的调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2024年监管基本的调整思路——首先体现在未来监管着重点的思路,已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一样,就是过去监理最重要的任务与理念,往往都围绕扩大直接融资比例这一重心上——</p><p class="ql-block"> 但这个监管重心,在来到2022年发现已经再也走不下去了,就是试图尽量为直接融资大开绿灯这么些年来(大A至2024年止,形成了共有上海、深圳、北京三大交易所、以及拥有独立发展的五大板块,总计5200多支票、总市值已到94万亿之规模了),上市公司总体质量却没明显提升,这是一个糟糕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因为,大A这般的发展之路,看上去是风景这边独好?但是,在大A数量猛增和总市值也能一直膨大的发展态势下,没想到在发展面前的问题却愈来愈明显了——</p><p class="ql-block"> 就是衡量上证A股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样本——既代表大A最全面股票价格样本的上证综合指数,17年来一直陷在了熊的透顶之沼泽中——就是还是在3000点一线。</p><p class="ql-block"> 当然,到2023年监管层终于对上证综综指的疲软表示出了反省——就是反省造成上证指数17年来只能陷于3000点一线、并总是让大A陷于熊出没于沼泽的真正问题被提了出来:就是这个问题的本质,不是出在市场主体上(全部投资人和服务于交易的券商);而是出在监管层对大A发展的思路上。</p><p class="ql-block"> 因为,一涉及发展资本市场这一命题,尤其是在认识市场经济主义的资本市场,最正确的监管思想只能是让提出改革举措的哪一方,发展路径的总成由他们全权设计;但事实上随后对问题的修正与擦屁股,自然也只能是他们而不是监管层,甚至对于流动性的保证措施。</p><p class="ql-block"> 然后,就是监管层要让他们设计总成的一方,要有一个起码对价的约束保证吧:例如,上证你怎么发展——推行注册制,然后为推行注册制去派生一些交易性新工具:例如,什么配资、两融、量化(中性、增强)……都是OK的;但你上证必须向监管层作出,以对价约束的模式保证——那就是上证下一年综指在哪个区间、3年后在哪个区间、5年后在哪个区间……</p><p class="ql-block"> 哪有像监管部门原掌门人肖某,还在2024下半年表示说:“领导对上证综指在3000点上就基本满意了”?这种由上层自己来设条件,而具体操作全放下去的监管思路?这样的模式仅仅是发展靠市场、但监管也是靠市场的模式吗?难道这不是穿市场经济的鞋、最后反到去走计划经济的路之模式吗?</p><p class="ql-block"> 而这种穿市场经济鞋、却走计划经济路,是既不要市场经济模式、也不要计划经济模式,只为了满足资本全功利主义利得的经济模式!</p><p class="ql-block"> 而来我们搞市场经济已经40多年了,可一直没搞咱白过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什么——例如,计划经济它的基本模式,应该是从利好民生为本质;而市场经济则应该是更高效利好民生的模式。</p><p class="ql-block"> 所以,才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变,这并不是一门心思去挑计划经济的不是为能事?而产生出为批判的否定才要去搞市场经济?而应该是因为市场经济对民生的利好性更优于计划经济!</p><p class="ql-block"> 就是市场经济在利好民生性上与计划经济不相上下,可在效率性上,是能优于计划经济,从而体现出一种皆大欢喜更普遍的功利主义性,而不是风景这边独好的功利主义。</p><p class="ql-block"> 所以,怕的就是并不懂得是要靠理想性的人,用完全是功利性去搞市场经济,就会把市场经济原本也是具有皆大欢喜功利主义性,偏执的弄成一味反大锅饭主义的、风景一边独好的市场经济……</p><p class="ql-block"> 因为,当然搞市场经济,虽然一碗汤(水)是不能绝对端平,这是市场本身的逻辑。但肆意让这边的风景全是肉,而另一边的风景全是汤,就是正宗的市场经济吗?</p><p class="ql-block"> 就是好比怎样做大蛋糕、就是上面全是奶油的大蛋糕?然后让站在这边风景的人,先把全部奶油刮走,在剩下了全部是面粉胚子后,再让那边风景的人去分?你还偏执的说:现在都有那么大的面粉胚子、烘培了之后还膨胀了很更大,你们会受饿吗?</p><p class="ql-block"> 可经济(做蛋糕)不是胚子做的够大,就可以让上层建筑省心的?那是因为蛋糕在烘成后,才去裱上面最值钱的全品奶油。所以,当市场经济只把裱得美美的大蛋糕往领导面前一方,好看的全都在奶油上,这就皆大欢喜了吗?</p><p class="ql-block"> 然后,就可以申请说我们市场经济派有优先分蛋糕权,就是由风景这边独好这一派,先上手分割蛋糕——这就坏了不是?因为,先上手分割蛋糕的人,叫谁都会尽量扣下更多的奶油。</p><p class="ql-block"> 扣下更多奶油后,还自称自个扣下部分的体量没有多占,因为很大的胚子还在,就认为自己是善心大发的?他们根本不管用不了几波奶油就没了?然后,就对剩下只能面对小麦胚子享有分配权的人说:你们爱咋抢就咋抢去吧……</p><p class="ql-block"> 当然,中国资本市场用市场化思路监管没错,但让中国资本市场变成一个烘焙奶油蛋糕、而不是芝士蛋糕的市场,却是穿市场经济鞋、走得却是“计划经济”路(就是让资本主体披着市场的外衣,行让资本主体去搞风景这边独好的“计划”)……</p><p class="ql-block"> 所以,是奶油蛋糕的市场经济、还是仅是清水蛋糕的市场经济、或者是价值性更大的芝士蛋糕(奶酪的比例大于奶油裱花、并且直接在小麦粉中均匀搅拌的蛋糕形式)之市场经济?才是问题的本质。所以,这三种市场经济,哪一种才是市场效率更高的市场经济呢?</p> <p class="ql-block"> (二)、好在进入2023年后,大A多年来总是陷于熊没顶于沼泽困境的经验教训,终于让监管醒了过来——就是到2024年后,监管层对大A的一系列历史性新政终于来了!</p><p class="ql-block"> 例如,监管层新政除了自己设计了两个便利(互换便利与置换国债便利),且这两个便利只能用来买进股票之外,监管层还颁发了绩差上市公司的退市新规……</p><p class="ql-block"> 这样一来一方面是积极开资金之源、另一方面则重申必须严格退市流程,以便真得要一板一眼对市场作节流(淘汰劣质上市公司)……</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监管层最后釜底抽薪的决心,目的就是为了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作出率先为市场经济正名的不凡举措来——就是让真正的市场经济反映在资本市场上,既就是投资人若不能轻松获利,那一定不是本元的市场经济在起作用,反而是偏离本元的市场经济,走向了“技术计划经济”……</p><p class="ql-block"> 例如,投资人的投资情绪不得不受政策面摆布,这种摆布就是“技术计划经济”;还有市场大量的技术语言——什么波浪理论、什么周期理论,以及各式各样的指标……更有许多设计出来的工具——买多、卖空、量化等等不一而足……</p><p class="ql-block"> 而凡只能让大资金得利、而无法让小资金相同得利的规则与交易,都不是好的伦理性(就是不是本元的市场经济,而只是“技术计划经济”)。因为,本元的市场经济就是天公经济——所谓天公经济就是付出都应该有平等的福报(例如,大A17年陷于熊势沼泽就是付出没福报;而居然这样一个流年不利的不堪阶段,却是注册制“大跃进”的周期,这样一个周期难道不是一个“技术计划经济”时期吗?</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普通投资人在资本市场投资收益的统计情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这些统计数据足以表明,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我们搞的市场经济模式确实陷入到了“滑铁卢”中。</p><p class="ql-block"> 但我们在这样一个时刻,也要相信真正利好所有投资人的市场经济模式,一定会被不断引入进中国资本市场中。</p><p class="ql-block"> 因为,正如最新央视八套热拍剧《大奉打更人》——</p> <p class="ql-block"> 在剧中常会有这样一首诗句:“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说明真正天道的市场经济,一定是“下不虐民、上不欺天”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