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南石槽村有“三奇”

浪迹天涯

<div><br></div>在长治市潞州区东南方向,有一个村庄叫南石槽,一般人听到这个名字,都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石槽一般是旧时代老百姓喂牛马的工具,难道南石槽这个村,和喂牛马有什么沾亲带故的特殊关系吗?其实,它与喂牛马八竿子打不着,相传古代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从天上掉下一块大陨石,形状还真的像个大石槽。老百姓们相信老天有眼,这可能是一种神仙的暗示,所以,在大石槽南边的村庄,就叫作南石槽,北边的村庄就叫北石槽,以示对陨石的永久性纪念。<br><br>神话传说,不知道是真是假,可南石槽村在近代的风云岁月中,真真确确发生了几件奇事,不知道这是上天的眷顾,还是历史的巧合?至今还让人们津津乐道,不可忘怀。<div><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奇事之一,是南石槽村坐落着我国唯一以军队将帅名字命名的兵工厂——刘伯承工厂。莫非刘伯承来过南石槽,还在这里办过工厂吗?据历史考证:刘伯承虽然来过长治,指挥过上党战役,在郊区故县,中村,黄碾等地方住过,可与南石槽村并没有半毛钱关系。事情这就奇怪了,走进南石槽村,“刘伯承工厂”的牌匾,被当当正正的镶嵌在厂区大门中间,不免让人有点费解,这其中难道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猫腻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旧址里的厂房、设备、历史档案等物件,再现了当年生产的场景。刘伯承工厂——其前身为黄崖洞兵工厂一所二分厂。主要是生产50毫米炮弹和82毫米迫击炮弹。上党战役胜利后,晋冀鲁豫军区决定,将分散在偏僻山区的兵工生产单位,搬迁到长治等交通便利的地方。1945年11月,兵工二厂才搬到了南石槽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了停战协定,悍然对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同年11月,中央军委在电令中先后提出:“运动战中迫击炮作用甚大……应大量制造”,“一切外援断绝,军火必须自力更生,特别是炮弹子弹”。战事紧急,军令如山。作为炮弹的主要生产厂,兵工二厂开始加班加点,生产武器弹药供应前线。建厂初期,月产炮弹仅有400余发,到了1946年6月,增加至3000余发。1947年初,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随着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晋冀鲁豫军区军工处决定:以“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原料足,销路广”的生产方针,在太行地区各兵工厂中,开展争创“刘伯承工厂”的生产竞赛运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竞赛运动开始后,兵工二厂深入发动群众,提出“人人要立功,立功最光荣”,“工房就是战场,机器就是刀枪”,“支援前线,保卫胜利果实,解放全中国”等口号,竞赛迅速掀起了高潮。这次竞赛从1947年2月开始,至1948年4月结束,历时一年零两个月。1948年4月,晋冀鲁豫军区召开“刘伯承工厂”运动总结大会,根据竞赛条件和检查结果,兵工二厂的成绩突出。共生产迫击炮弹33.656万发,月产量由1.3万增长至3.4万发,而且炮弹质量好,未发生过炸炮、瞎火等事故,前方反映“命中率高,杀伤力大,携带方便”。还能够按期交货,从不延误,全厂有80%的工人立功受奖。经过组织评比,兵工二厂被评为“刘伯承工厂”,授予刘伯承南下前亲笔题写的“提高兵工质量,增大歼灭战的实效”锦旗一面及奖金、奖章若干。5月1日,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来厂视察,专门题写了“刘伯承工厂”5个大字,作为厂牌挂在工厂大门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才知道,刘伯承既没有来过南石槽,也没有在这里开什么工厂当老板,“刘伯承工厂”只不过是一场竞赛结果而已。这是一场制作炮弹的运动,而不是刘伯承来南石槽的行动。1948年春,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战斗空前激烈,弹药消耗很大。兵工二厂经过不懈努力,职工发展到2200余人,机械设备增加到110余台,生产和技术管理更趋完善,当年就生产迫击炮弹65万余发,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奇事之二,是南石槽村不仅有近代著名的“刘伯承工厂”,还有上党地区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山——塔岭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塔岭山位于南石槽村东侧,又名凤凰山、凤岭、塔儿岭等,因为山上有一座玲珑古塔而得名。塔岭山海拔1300余米,山势连绵,景色雄丽,自古为旅游胜地。自南朝以来,历代在塔岭山上修筑了众多的庙、庵、祠、阁等建筑,留下了许多名人佳士的记游、记事等碑碣题刻和佳作佳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塔岭山有奶奶庙(碧霞宫)、祖师庙、石佛塔以及佛教寺院石佛寺等,是塔岭山的历史、宗教文化的核心。乾隆版《潞安府志》记载:“凤凰山,在县东五里,高九十丈,周六里,南连秋谷山四里,一名塔儿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塔岭山的半山腰,有一座金碧辉煌的碧霞宫,为佛道两教。正面有圣母殿,南有十八罗汉等诸神大殿,北有观音、弥勒佛殿和老君堂。山门台阶两旁有两株千年古槐,枝粗杆壮,状如腾龙。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八,为传统庙会,俗为求子。在圣母殿后约百米高的元峰宝顶,立有一座砖塔,抗日战争中被毁,近年重建,塔高33.8米,共7层,八角飞檐,斗拱凌空,颇为壮观。碧霞宫西南约二三百米处,有一奇特的自然景观,人称“金龟探海”,龟头、龟壳、龟背极为神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碧霞宫圣母殿连日香火不断,顶礼膜拜者络绎不绝。塔岭山奶奶庙的特色在于三个神奇之处,登山中你就可以发现九个台阶为一组,在快接近庙宇的地方,有一个大的平台,里面一个圆圈上雕刻花纹,人站在那里,如果拍一下手,就可以听见三面九个回声,称为生命之音。据说如果有缘,那里还可以听到前世的声音。二是千年古槐,庙宇两边有两棵古槐,年龄都在千年以上,却能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就像两个守护神一样,排列在庙宇两边。三是千古奇观——金龟探海。 朝天宫西南二三百步处,一丛丛浓密的绿草镶嵌在隆起的黄土包上,就恰似一只金龟在遥望大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塔岭山有着独特的祭祀、祈祷等宗教活动与地方民俗,民间演艺频繁,具有浓重的民间文化底蕴和民俗特色。每年农历正月十八和九月初九的庙会,是塔岭山最重要的民俗节日。方圆几百里数以万计的善男信女们,赶早就来到这里进香祈祷,捐资布施,虔诚无比。各地商贾搭棚设摊,沿途数里,叫卖声此起彼伏,各式物品一应俱全,人山人海,热闹兴盛,延续至今。上党八音会、上党梆子和潞安鼓书的文艺表演,每个演员都十分卖力,并且出手绝活,眼花缭乱。这在其它地方的表演中,也是十分罕见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奇事之三,南石槽一个区区小村,人不满二千,地不到千亩,在中华民国期间,竟然出现了一位上党官僚资本家,被称为潞商的代表人物,长治巨富裴宝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裴宝棠,乳名丙孩,字绍南。从小聪颖,勤奋而好学,10岁便能显露出聪明过人的才华,出口成章,成为上党小有名气的“神童”。1912年他赴日本留学,学习了东洋一些比较先进的知识,走出国门大开眼界,于是便踌躇满志地返回山西。1916年(民国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方酣之际,由于欧洲战场的食品紧张,天津出口蛋粉价格每百斤竟涨至1000元左右。同时,上党地区每个鸡蛋可以制钱二文,在农村则每个鸡蛋一文钱也卖不出去,当时上党的一万个鸡蛋,只需10个银元。裴宝棠看准时机,集资在长治开设“同益厚蛋厂”,(上党地区第一个蛋厂,地址在长治城内南街)。裴宝棠为经理,兰修伍为副经理,招收男、女工人五、六十人,生产蛋粉,专供出口,利润之大,实属惊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裴宝棠初试锋芒,即告大捷,野心更大,逐渐扩充厂址,增加人员,生产更多蛋粉,获得更大利润。在长治城内他又开设了集昌祥银号、义长獨蟹庄、潞阳春杂货行兼糕点铺,并以同益厚为主要股东,集合其他零股,接办了长治、长子、晋城各官运盐店总局,另外还有布庄、纸店和洋货铺。可以说除了理发所、澡堂、栈房等裴宝棠没有开设外,其余各行生意,几乎应有尽有,他成为了上党地区独一无二的新型资本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8年春,日军攻陷长治,裴宝棠因留恋财产,未及逃出,躲到荷兰人创办的天主堂内。日军进城后,乱杀乱抢,裴家各商号的经理为保护资产,极力怂恿裴宝棠出面维持。日军也威胁利诱,裴宝棠就担任了日军长治县维持会长,没有守住人生的最后底线。同年4月,八路军粉碎日军的九路围攻,收复长治城,裴宝棠以汉奸罪被扣押。阎锡山电令将裴宝棠解交第二战区长官部处理,后病死于陕西。1939年日军重占长治后,裴宝棠在上党地区开设的诸多商号,也被日军洗劫一空。1949年全國解放,长治蛋厂重新开业,成为了人民政府的企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小南石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风景别样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有军工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东拜奶奶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潞商裴宝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故居有得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游览长见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收获真不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