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书法,一门深邃的艺术,于专业练习者而言,其精妙之处不言而喻。然而,对于门外汉来说,理解书法的真谛却并非易事。在大众的认知里,书法不过是将汉字写得美观的一种方式,殊不知,优秀的书法作品远不止于此,它是在遵循一定规则的前提下,将汉字之美推向更高的艺术境界。真正的书法,并非仅仅追求表象的美丑,而是蕴含着更为深刻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怀素草书《论书帖》</p>
<p class="ql-block">草书,作为书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其独特的魅力并非人人都能领略。在历史的长河中,草书一直被视为“贵族艺术”,这不仅是因为它难以被大众理解,更因为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无数草书大师留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如汉魏时期的索靖、张芝,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张旭、怀素、孙过庭、贺知章,宋代的黄庭坚,元代的鲜于枢、康里巎巎,明代的傅山、王铎、倪元璐、黄道周等。他们以各自独特的风格,为后世树立了难以逾越的标杆。</p> <p class="ql-block">怀素草书《论书帖》</p>
<p class="ql-block">怀素,这位被誉为“草圣”的大师,其草书对后世的影响无人能及。在其自述中,怀素提到:“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后来足可深戒,藏真自风废,近来已四岁,近蒙薄减,今所为其颠逸,全胜往年。所颠形诡异,不知从何而来。常自不知耳,昨奉《二谢》书,问知山中事有也?”这段文字不仅展现了怀素对书法的深刻见解,更透露出他对王羲之《二谢帖》精髓的领悟。</p> <p class="ql-block">怀素草书《论书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帖一直深藏宫中,鲜为人知。直至今日,这件作品才得以重见天日,引发书法界的广泛关注。《论书帖》字数虽不多,但每一个字都充满生机,堪称怀素早年继承王羲之风格的最佳范本。历代名家对其赞誉有加,如:“出入规矩,绝狂怪之形”,“怀素于书法,自言得笔法三昧。观唐人评书,谓不减张旭,素虽驰骋绳墨外,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怀素在广泛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学境界。</p> <p class="ql-block">怀素草书《论书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题跋此帖曾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论书帖》气韵贯通,笔笔自然,却又不失规矩。从字与字之间的牵丝映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怀素用笔的“提按之法”,如抽丝剥茧般深入骨髓。评价一件作品的艺术成就,往往从细节中见真章。怀素的《论书帖》,无论放大多少倍,每一个细节都堪称完美,这正是高手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怀素草书《论书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题跋怀素虽有“狂僧”之称,其草书在酒后亦狂态毕露,但能在“无我之境”中尽情挥洒,必然是有着深厚传统功底的大家。《论书帖》便是这一特点的绝妙体现。这件真迹隐藏于深宫千年,如今重见天日,无疑是草书界的一大盛事。怀素真迹极为罕见,此作价值连城,堪称无价之宝。学草书者,真是有福了!</p> <p class="ql-block">书法诀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01月11日 18:30 江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