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北方的春节是从农历腊月就开始了。在冬至前后的腊月初七、初八就开始感觉到节日的气氛了。腊八那这天一般是比较冷的,谚语中说的: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就是对这种冷天气的一种夸张说法。吃了用糯米做成的腊八粥,就可以把下巴粘住,这样就不会被冻掉了。小时候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不过腊八粥的香味更俱有诱惑力。</p><p class="ql-block">不过后来到了深圳,看到广东人对腊八粥也情有独钟,而且吃得更加讲究与细致,还是大为不解的。广东的腊月,再冷也不会有冻掉下巴的可能,只能归结为广东人好吃与会吃了。</p><p class="ql-block">进入腊月二十三后春节的气氛就更浓了。这一天又称为过"小年",这是与大年初一相比较而言的。过小年这一天,是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送灶王爷上天的方式很简单,只要将灶爷的画像取下来烧掉就可以了,灶王爷乘着这一缕青烟就可以直达天上玉皇大帝那里汇报工作了。不过这是老年人的说法,我小时候正是"文化大革命",灶王爷早已被破"四旧"给破掉了。</p><p class="ql-block">据说为了让灶王爷能在玉皇大帝那多说点好话,在送灶爷走之前,要贡送果品让灶王爷吃饱。这里的主要贡品是糖,这样灶王爷在对玉帝汇报工作时就会嘴甜些,想来多少有点行贿灶王爷的嫌疑。 好在灶王爷是被一缕青烟送走了,真正把贡品吃到肚子里的还是人们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时候的春节一直是在马兰基地过的,那时的日子过得比较清苦些。其实也是与现在相比较才生出的感觉,当时也没有感到真的有什么清苦的。一年到头来也没什么好吃的,春节到了能搞得起的,一般都是父母单位分发点当时的紧俏副食品,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冻带鱼和猪肉了。那时过年前夕,家里的厨房内大人们煎带鱼时飘出来的海味鱼油清香着实能让我感到强烈的过年兴奋感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腊月二十七、八差不多是炸年糕的日子了,北方的年糕品种还是很多的,炸油条、豆腐、鱼一般是必不可少的。寒冷的空气中飘浮着阵阵香气,更加让孩子们燥动不安,总是趁大人们不注意,拿一、两块刚出锅的东西就跑,由于太烫,两手不停的倒来倒去,脚底下也不停的跑着,怕大人追上来。背后总是招大人们的呵斥,不过想来一年内,孩子们也没吃至什么好油水,呵斥声最后成了充满爱意的嗔怪与叮嘱了:“慢点跑,慢点跑!慢点吃,有的是,管够吃!”。每每回想起小时候的情景,心里总是充满了暖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腊月二十九、三十为两天,是打扫卫生的日子,从天花板到地面都要好好的打扫一番,衣服、被褥也要全部洗上一遍。天气好的时候会看到家家户户的窗户外凉满了衣服,象联合国总部的万国旗一般。这时放鞭炮定会招来大人们的叮咛:“远着点放,别烧着衣服!”,不过这种叮咛在孩子们心中可能只生效五分钟,就玩得什么都忘了。 那真是一群快乐的小鸟!我看着现在的小孩,一张过早成熟的面孔,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是不是真的很幸福?!由于还没到春节,新衣服一时还不能穿上,而旧衣服已经脱下来去浆洗了。只好穿着没有罩衣的棉衣到处跑。我自己难免会穿一件姐姐留下来的花棉袄,自然招来其他男孩子们的一通挖苦与嘲笑,那时我、董宇、李政、宋三、李老二、魏军、魏强这些住在相邻楼一帮十岁左右的男孩子们,狗见了都躲着走。结果往往大打出手,鬼哭狼嚎的。左右上下邻居的阿姨们用沾满肥皂泡的手将交战双方隔开,好心的阿姨正想好言安抚几句一下交战双方,那知我们孩子们眼泪未干,又都玩到一块去了。</p> <p class="ql-block">那时在马兰男孩子中,鞭炮自然是最好玩的东西了,也是想法玩点花点子。把罐头盒子扣在大号的炮仗上,引线将要点燃的时,一片寂静,好象发射卫星前的一刹那。孩子们轰然四散,那一定引线被点燃了。远远的,看看一缕青烟,接下来一声巨响,罐头盒子象火箭般的直射天空,引起阵阵怪叫与欢呼!</p><p class="ql-block"> 记得曾经连哄带骗的让同楼的董坤将自家的猫抱出来,就在十五号楼前的防空洞上面,我们几个将一挂鞭绑到了猫尾巴上。引线点着,大家四散而去,只剩下那只猫不知所以然的愣着,突然,鞭炮炸响,这条可怜的猫夹起尾巴逃去,但是无论怎么逃都逃不掉鞭炮的轰击,这边小哥儿几个早就乐得满地打滚了。记得当时的小姑娘们已经穿起了新衣,印象里有李军峰、孙兰英、林丽、我姐邓燕妮、崔兰等等,她们很容易让男孩子们羡慕不已。如果哪个女孩子头上扎个绸子或什么饰物,从男孩子中间走过,定会引起一阵眼热,接下来男孩子们会大声起哄,齐声喊着谁谁臭美。这时候女孩子赶快跑开或躲起来为妙,不然接下来什么“二踢脚”,“双响炮”,“钻天猴”之类的火器定会袭来,象英美空袭伊拉克一般,毫无还手之力。</p><p class="ql-block">我就干过这么一件坏事,崔兰刚穿上过年的新衣服,美滋滋刚从十一号楼西面楼门出来,在楼前和其他几个女孩子们说话,我就点燃一挂鞭炮朝她们几个正围在一起叽叽喳喳聊着正欢的女孩们扔了过去。谁知道那挂燃着了的鞭炮正好落在崔兰的后衣领内,结果可想而知,把崔兰新衣服炸坏了,人也被惊吓的不轻,崔兰的爸爸追着我楼前楼后跑了好几圈要教训我,那时的我太调皮了,现在想起来很想有机会对崔兰正式道个歉!</p><p class="ql-block">大年三十,即除夕的晚上,过年的气氛进入了高潮。那时还没有电视,吃过了年饭,大人们凑在一起打扑克,女人们聚在一起聊天,因为都有四到五天的节日假期,人们可以全身心的玩了。如果有谁从内地回来,定会讲些外面世界的见闻。而当年打过仗叔叔伯伯们这时也会对孩子们讲起每年都讲的故事,但在孩子们心中,那差不多就是革命战争的全部了。突然间,窗外一阵轰响,或是一阵五颜六色的焰火腾空而起,一下子触动了孩子们的中枢神经,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冲到了外面,把兜里的烟花、炮仗翻出,随着一阵阵闪亮,将一声声巨响和五色的焰火送上了天空。这种声响与色彩响四同扩散着,远处的家属楼也不断地传来爆竹之声,在春寒料峭的夜空中回应着,引起孩子们的一阵阵怪叫,放过的烟花筒要插上大号的爆竹直到炸个稀烂才罢手。第一轮炮火之后,孩子们一个个冻得脸通红挤进了屋内,带着满身的硝烟味与寒气,这时候,女孩子们一个个赶紧向后躲,皱着鼻子直喊臭。大人们需要打扫一下战场了。楼梯上走道内满是纷纷纸屑,有的还冒着烟,带着火星,这时候要赶紧踩灭。有时还要处理一下伤员。什么烧到手的、薰到脸的,还好,基本上没有大的伤员。那时候扑克牌少,如果哪个孩子手里有一副扑克牌,那他自然成了司令了,孩子们基本上都围着他转了。由于牌少人多,玩的人要一拔一拔的换,而牌的主人是不必要换的,是一个铁打的庄主。大人孩子们就这么熬着,称为守岁。如果那个孩子熬不住睡去,肯定会有另外一个人把他弄醒,并严肃的告诉他:“不能睡,不然就不能长一岁了!”其实现在想来没有电视的日子里春节过得也挺有趣的,没有春节晚会的岁月人们好象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说说话。在孩子们的企盼中,时钟终于向零时靠近。这时整个大地出现了少有的寂静,这是总攻前的寂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终于,不知谁先点燃了第一声爆竹,好象一下引燃了整个弹药库。孩子们再也忍不住了,纷纷点起了炮仗,顿时炮声四起,大地吵成了一锅粥,叫声,欢呼声连成一片,空气中充满了火药味,不时的,各种焰火冲天而起,各楼房的鞭炮声彼此呼应,整个世界充满了欢乐与喧嚣。除夕之夜的炮声要持续半个小时,小时候中国没有禁止放鞭炮,据说在除夕之夜一时间火药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好几广岛原子弹的能量。现在许多的地方已经不让放爆竹了,多少让我感过年少了些乐趣。在除夕的爆竹声中,我敢说,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睡着的,即使是睡着了,也定会被这震耳欲聋的巨响所惊醒。大地慢慢的趋于平静,只有零星的几声爆竹之声。玩了一整天,又坚持了半夜的孩子们终于支持不住了,一个个东倒西歪的,也不知道睡到了谁家,反正都是在一个部队里,大人们也不用去找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休息也就是几个小时,天一亮,伴随着又一阵猛烈的爆竹之声,新年就正式开始了,人们吃过饺子后,开始相互之间拜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