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大美昆明,是一座被阳光雕刻的城市;浩瀚滇池,是七彩云南瑰丽的“高原明珠”;总长度约为137公里的滇池绿道,则更被誉为镶嵌在滇池周边的“最美绿色翡翠项链”。阳光城市、高原明珠、翡翠项链三大美称,使得昆明滇池在中国版图乃至世界版图之上,都是那么光彩夺目、熠熠生辉!</b><div><b> 在俺们老家东北,将豆角、土豆、茄子、青椒、番茄、木耳等多种蔬菜,与排骨一同炖至成熟的菜肴,名叫“东北乱炖”,还有将各种剩菜炖到一起,叫做“东北烩菜”。行摄滇地绿道,尤其是行摄长腰山初建成的滇池绿道,令我突然产生遐想,于是,命名本篇为《滇池绿道烩影》。</b></div>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滇池绿道的过往</b></h1> <b> 为了加强滇池的保护与管理,防治水污染,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早在2015年11月16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滇池分级保护范围划定方案》的公告。</b><div><b> 公告确定,昆明市城乡总体规划确定的环绕滇池水体的环湖公路,共分为环湖北路、环湖东路、环湖南路、环湖西路4段。</b></div><div><b> 环湖北路,由省武警总队医院到洪家村,线型由草海滨湖路(规划)、观景路、湖滨西路、湖滨东路组成。</b></div><div><b> 环湖东路,由洪家村到海晏村,线型为现状环湖东路,不包括庄家塘立交至洪家村段。</b></div><div><b> 环湖南路,由海晏村到芦柴湾,线型为现状环湖南路和正在建设的古城段。</b></div><div><b> 环湖西路:由芦柴湾到省武警总队医院,线型为现状高海高速公路。</b></div><div><b> 图为公告中的环湖路图。</b></div> <b> 公告还确定了滇池周边可视的最外层山体的滇池面山山脊线,标志性山峰为:长虫山、一撮云、梁王山、文笔山、豹子山、观音山、西山、棋盘山等。</b><br><div><b> 图为公告中的滇池面山界限图。</b></div> <b> 落实公告精神,环湖公路早已全面建成;伴随着环湖公路建设发展,长约37公里的滇池绿道环草海段和海埂公园至3个半岛段,于2021年下半年启动,2022年4月30日率先实现基本贯通。</b><div><b> 滇池绿道规划总长度约为137公里,离湖岸线距离约250米,按25米总体宽度建设;主要承担环湖生态屏障、城市山水景廊、文化旅游长廊三大功能定位,着力体现“大生态、大文化、大景区、大旅游”的特点,并以“全国一流、全省第一”标准进行绿道规划建设,拟将建设成为世界级高原名城会客厅,滇池“最美绿色翡翠项链”。</b></div><div><b> 图为滇池绿道概念图。</b></div> <b> 去年家人康养遛弯,曾几次兼拍过滇池绿道。采集三个美篇有关滇池绿道的画面,能更真切地说明环滇绿道的过往今来。</b> <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1.240525《滇池草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东风坝及七孔桥》中的滇池绿道</b></p></h1> <b> 环湖绿道建有“快旅慢游”三级体系,即依托外侧环湖公路的环滇风景道,以车行功能为主;中间的滇池绿道主游径5米至25米,以骑行、步行为主;内侧的生态监测步道1.5米至2米,以生态监测和局部亲水为主,进而形成生态优先性、风貌野趣性、品质服务性、协同治理性等4大特点。</b> <b> 桥下不仅有旖旎的河渠入滇大美风光。</b> <b> 站在绿道的过渠桥上,还可观赏划艇人在渠中训练。</b> <b> 而绿道之上,则不时有一队队骑行者欣然驶过。</b> <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2.240602《昆明滇池最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景观大道掠影》中的滇池绿道</b></p></h1> <b> 这里是虎山桥滇池绿道。</b> <b> 网查,“环湖南路古城段景观及道路提升改造工程”,起于晋宁太史村,止于高海公路收费站,全长11.78km,总园林绿化面积47万平方米,总投资19.75亿元。项目于2014年10月开工建设,2018年7月20日竣工验收。主要包括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湿地修复等工程。</b><br> <b> 有资料显示,原有的环湖路此段是穿过晋宁城区,慢行系统缺失,不亲水、近水,不能把高源明珠璀璨的自然风光展现于游客,市民参与度低。 </b> <b> 改造工程将此段环湖路向近水方向移动一公里新建,依托高原湖泊资源,着力打造一条“生态圈、康体圈、旅游圈”的湖滨景观特色带。</b> <b> 项目建成后,深受全国游客的喜欢,成为马拉松和自行比赛等活动的举办地,被广大网友称赞为“昆明滇池最美环湖路”。</b> <b> “建设与保护”完美结合,“项目与生态”完美融合,以水景为核心,透过“借、障、透”的手法,展现蓝天碧水的湿地美景,是该项目的特点与亮点。</b> <b> 最美环湖路的美,有三种体验方式:开车,骑车,步行。开车显得太快,有些囫囵吞枣;走路相对太累,难一次性尽赏其大美的完整性;骑行倒是最好方式,既可便利掌握时间,亦可沿路近瞧、远眺、深游。</b> <b> 在红色的骑行、健步道上,每隔500米就有数字标示出里程,还有醒目的骑行标志。在昆明,像环湖南路这样宽阔豪气、功能分明的绿地观景大道,还真是少见。</b> <b> 当日所拍的第二个滇池绿道,地处友谊村域。</b> <b> 在友谊村驻车的游人很多,也是我们那次纵深畅游环湖南路,第二次驻车的地方。</b> <b> 这里,天光、云影、水色、路貌都挺不错,当时立马乘兴起机航拍。</b> <b> 编篇时查寻地图,判断这里不仅是友谊村特大桥,还是YUYE渔野营地。</b> <b> 右转镜头,名叫“旧寨村”的村貌跃然屏前。</b> <b> 反方向拍去,环湖绿道正在不断向远方伸展。</b> <b> 当日还兼拍了古城地域的滇池绿道,因篇幅过长,这里就不赘述了。</b>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3.240825《滇池东岸国际</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咖啡文化嘉年华掠影》中的滇池绿道</b></h1> <b> 自从有了滇池绿道,在绿道上举办各类活动,甚至是世界级活动的情况,也愈来愈多了。</b> <b> 这部分,是我们参加的滇池东岸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活动,能显示绿道的纪实掠影。</b> <b> 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活动在滇池东岸滇池绿道上盛装举办,它不仅是一场咖啡爱好者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和碰撞。都市时报记者评价,“当滇池与咖啡撞个满怀,昆明这个夏天又多了些新潮流、新玩法、新场景。旅游新业态在这里层出不穷,文旅产业焕发出新活力”。</b> <b> 现场参加瑜伽运动的女士。</b> <b> 模特走秀视频。</b> <b> 走绿道、赏车展、品啡香、看热闹、在滇池醉美大空间中放飞心情的各类人群。</b> <b> 和老伴一起,在“滇池东岸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暨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咖啡品鉴派对荣誉证书”前留影。荣誉证书最下面的文字是:“祝贺您作为本次挑战的参与者之一,成功完成了挑战,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特发此证以兹证明。”</b> <b> 据悉,那次滇池东岸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活动,共有12家咖啡文化主题快闪店及来自4个国家、全国28个城市的100辆咖啡车汇聚昆明。如此盛况,全世界史无前例!</b> <b> 行进在环湖绿道上的滇池啤酒花车。</b> <b> 绿道上设立的集中表演中外文艺节目的舞台,就有诸多个。</b> <b> 复古改装摩托机车、雅痞风的威士忌吧台,以及摩斯族的音乐与潮流,均成为特别吸睛的视觉元素。</b> <b> 绿道上为活动护航的电力、交通、安保、医疗、环保等更是成龙配套。</b> <b> 因“啡”香弥漫,在短短9天的嘉年华中,就有高达65万人汇聚活动现场,拉动消费近亿元,这样的历史盛况世界空前。</b><div><b> 已建成的滇池绿道,给昆明和国内外游人,带来了畅享美好生活的广阔空间。</b></div>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长腰山滇池绿道的新来</b></h1> <b> 年逾古稀,综合能力全面下降实属必然,哪曾想到,原本是做个微创手术,居然增大到中术,且是术后几天才知道。身体恢复中,因情绪不稳,术后仅第14天,在老伴和孩子都不在家的情况下,居然独自驾车,直奔长腰山巅,想俯瞰滇池,以努力平息和舒缓不健康的情绪。</b> <b> 驻车后缓慢挪步,终于站在古滇精品湿地东门处最高的长腰山观景台上,心情顿时舒爽起来。转睛向右扫去,突然发现,在长腰山与彩云山之间,居然建起了蜿蜒曲折的滇池绿道,即便是当日视野并不十分通透,仍旧显得规模弘大、壮观耀眼。</b> <b> 长腰山巅也不适合继续开车,蹒跚前行之中,不时歇下来喘阵粗气,也不时用手机拍下往昔从未见过的这一新景。</b> <b> 首次见到这块滇池湖滨生态红线界桩,其左侧显示是晋宁区,右侧是呈贡区。</b> <b> 界桩中空艺术中的景致。</b> <b> 在绿道凭栏处,俯拍绿道面临滇池最近处的大回环。</b> <b> 正式步入滇池绿道。绿道右侧楼宇,是建在长腰山上的“云岭”住宅区。</b> <b> 临滇弯栈道。</b> <b> 面向长腰山东麓的观景台。</b> <b> 隔着栈道再拍彩云山。</b> <b> 如意歇息亭(没有标识,我先拟名,确名后再改)。</b> <b> 红缎观滇亭(没有铭牌,我先拟名,确名后再改)。</b> <b> 在红缎观滇亭上的扫拍。</b> <b> 两位十分帅气的骑行者,也来到了红缎观滇亭。</b> <b> 请教右侧的帅哥,他告诉我,长腰山这条滇池绿道,西可至晋宁,北可抵达图片中的彩云山巅,但彩云山近山巅的栈道目前紧闭,尚未贯通,计划今年的元月10日开放。</b> <b> 没有力气再走下去,原路折返。</b> <b> 虽没走多远,但仍旧可以看到,长腰山滇池绿道,是根据滇池环湖现状条件,因地制宜确定绿道的宽度、分幅、色彩、坡度,通过科学选用乡土植物,注重乔灌草藤合理搭配,营造不同季节的季相变化。同时,绿道有机融合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将“城市中的公园”顺势升级为“公园中的城市”。</b> <b> 人在画中走,画在景中绘。长腰山滇池绿道,已经形成傍山、瞰湖、穿林、近湿、踏田、连村的特色,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环绕在滇池之畔和花草之间,让人感受“山、水、城”相容共生的独特自然人文风貌。</b> <b> 尽管光线愈来愈好,但体力不支,赶紧找地歇息。</b> <b> 好在返程路途不远,且几乎都是下坡路,成就了我的莽行。</b>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晋宁段滇池绿道的浅探</b></h1> <b> 术后第十天,也是本次游览长腰山段滇池绿道的前四天,儿子曾开车,直接将我和老伴载至古滇精品湿地公园的淤泥河(属入滇35条河流的大河段的支流)近滇口,既陪我术后活动、散心,亦就近观赏晋宁段的滇池绿道局部。</b> <b> 尚未完工的跨淤泥河铁桥。去年夏天,曾拍摄过工人建桥的纪实。</b> <b> 桥下河渠两岸的蓝桉树。</b> <b> 晋宁区政府官网显示,截止去年11月4日,滇池绿道晋宁段建设,已完成古滇名城段至最美环湖路的32公里绿道主游径施工,完成综合管道安装28.2公里,地形塑造完成104.3万平方米,生态过渡带完成28.25公里,15座桥梁完成施工。</b><br> <b> 据悉,昆明市滇池绿道建设项目晋宁段全长42.3公里,宽度5至8米。根据风貌特征,可分为东部牛恋田园郊野段(起点为古滇名城,终点在牛恋村,长度为17.1公里);西部昆阳湿地野境段(起点为牛恋村,终点为爬齿山,长度25.2公里),大部分利用现状道路贯通,特别是最美环湖路段全段沿用已建成的通道。</b> <b> 滇池绿道建成开放后,市民可骑行、漫步于生态廊道。</b> <b> 因体力不支,老伴陪仅观赏了很短的一段属晋宁域的滇池绿道,儿子倒是脚踏电动滑板车,行至沙堤村附近。</b> <b> 昆明入滇池河流共有35条,分别是盘龙江、新运粮河、老运粮河、乌龙河、大观河、西坝河、船房河、釆莲河、金家河、老盘龙江、金汁河、枧槽河、大清河(含明通河)、东白沙(海河)、六甲宝象河、小清河、五甲宝象河、虾坝河、姚安河、老宝象河、宝象河(新宝象河)、广普大沟、马料河、洛龙河、捞鱼河(含梁王河)、南冲河、大河(淤泥河)、柴河、白鱼河、茨巷河、东大河、中河(护城河)、古城河以及牧羊河、冷水河35条;累计河道长度663公里,汇水面积2430平方公里,占滇池流域总面积的83.2%。</b><br> <b> 我们身后的河渠,应该是大河中的淤泥河段,因为在古滇春风小院和三合村农贸市场交界处,有淤泥河的明确标识。</b> <b> 沿绿道前行,硕大的蓝桉矗立路边,亦很壮观。泰戈尔在《飞鸟集》里有一句诗,全句是:“蓝桉已遇释槐鸟,不爱万物唯爱你”。</b> <b> 因挡路被截倒放在绿道边的蓝桉斜树干。</b> <b> 蓝桉,大乔木,树皮灰蓝色,片状剥落;嫩枝略有棱。喜光,喜湿,耐旱,耐热,畏寒,对低温很敏感。适生于酸性的红壤、黄壤和土层深厚的冲积土,但在土层深厚、疏松、排水好的地方生长良好。蓝桉木材用途广泛,抗腐力强,尤适于造船及码头用材;花是蜜源植物,可制作白树油,也作杀虫剂及消毒剂;其萌芽更新能力有利于成林,增进环保;制药有健胃、止神经痛、治风湿、扭伤及防流感,治上呼吸道感染和诸多炎症。</b><br> <b> 大面积种植桉树亦有危害。它一是“抽水机”,因是速生丰产林,对土壤的水分需求极大,大面积引种桉树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二是“抽肥机”,桉树对土壤的肥料和养分需求极大,凡种植了桉树的,容易导致土地肥力下降乃至枯竭;三是“霸王树”,对当地乡土的、原产、原生的物种有极大的抑制性;四是桉树施用的化工产品毒性强、毒效长,桉树气体有刺激和毒害作用。</b> <b> 绿道两边的冷杉。</b> <b> 环卫工人站在冰冷的没脐水中,正在十分艰辛地挥镰割除阻挡赏滇视线的芦苇。</b> <b> 绿道旁的湿地绿茵。</b> <b> 绿道之畔,能看到农家正在大田中劳作。</b> <b> 徜徉在滇池绿道上,观赏滇池格外容易。</b> <b> 只要体力充沛,湿地风光尽可收入镜中。</b> <b> 我是无力再走远一点,只能闲拍些路边近花作为本篇的结尾。</b> <b> 冬红。</b> <b> 紫玉兰。</b> <b> 至此,宛若“东北大炖”、“东北烩菜”的《滇池绿道烩影》业已炖熟,可以装盆出锅了。</b> <h5><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五指山森林湖摄影视界 无求</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