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 老顺子</p><p class="ql-block"> 美 篇 号 241617</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新年伊始,跟随《跟着书本去旅行》美友圈组织的线下活动参观了鲁迅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关于鲁迅,我作为一名从出生至今已入古稀的老上海人来说并不陌生。也就是说,这儿,鲁迅曾经生活战斗过的这片土地,我已经记不清来过多少次。拜谒一次,崇敬之情升华一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海人是幸运的,可以经常近距离地踏行在先生曾经走过的道路上,触摸和感受先生的言行遗迹,缅怀先生的丰功伟绩,无时无刻不在先生光辉的照耀里。这是因为先生生命的最后十年,也是先生成就最辉煌的十年,是居住在上海虹口这一角土地上。所以说先生并未走远,离我很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纪念馆坐落于鲁迅公园东南部,一幢建筑面积5200多平方米方正的徽派二层建筑,白墙黛瓦,高企马头墙。干净利落的设计,象征鲁迅先生光明磊落的一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题写的馆名非常显眼地印刻在白墙上。追溯历史,早在1951年1月已经建馆,那时我还没有出生呢。后来1998年目睹它改扩建成为如今规模,周总理的题名被继续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有两尊先生塑像,门前广场一尊立像,馆内大厅一尊坐像。以前看这俩塑像只感觉先生伟大,时代楷模般的民族英雄。而今再次观摩凝视,又增新感,觉得先生平易近人,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又是一位指夹香烟喜欢聊天的邻家阿叔。鲁迅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所谓圣人,恰恰是思想犀利又关心民间疾苦的圣战者。在广场塑像的后面有人欢快跳舞,有坐着残疾车孵太阳的老人,这才是融入人民大众里并不寂寞的真实的鲁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天气真好,蓝天白云,冬日暖阳。先在广场塑像前留影,记载下2025年游学之开篇。入馆前,喜欢寻觅特别的我,还真在馆前东侧的小竹园里发现了一块低矮宽厚的“鲁迅先生之墓”的石碑。想来应该是当年落葬万国公墓时的原碑,迁葬虹口公园(即现今的鲁迅公园)时置放在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纪念馆一层记得应该有展出的,这次去看没有了,可能要重新布展。预告展出《花若有信》艺术展,一大块红色竟然点缀成大厅背景墙颇有美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厅中间是宽敞的楼梯,美观又大气,象征鲁迅先生心系天下苍生的博大胸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层是主展区《人之子——鲁迅生平陈列》,也是这次“跟着鲁迅去游学”活动的重点。聆听讲解,仔细观展,拍摄资料,默默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展览分设“生命的路”(人生道路)、“首在立人”(基本思想)、“画出国人的魂灵”(创作成就)、“保存者、开拓者、建设者”(文化贡献)、“精神界战士”(社会活动)和“人之子”(逝世及影响)六个专题,以鲁迅手稿、文献照片、遗物作为基础布展,真实再现了鲁迅博大深邃的精神世界和他曲折坎坷但又多姿多彩的人生历程。全面展示了鲁迅一生为民族解放与重塑民族精神而奋斗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登上二楼便是序厅,展示的内容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正面由植物雕塑和两幅浮雕组成。正中的植物雕塑鲁迅像,置身在屋顶花园内,由五色草组成,其色块因植物成长和季节而稍有变化,象征着鲁迅精神丰富的生命力。两侧浮雕的名称分别取自鲁迅著名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呐喊”和“彷徨”既是耳熟能详的小说集名,又体现了鲁迅一生的不断求索,为中国的文化、人民的觉醒、民族的解放和振兴而呼号呐喊的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右面展墙上镌刻着著名诗人臧克家所写《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诗,反映出中国人民对鲁迅的敬仰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左面展墙上是鲁迅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先生的自我写照,刻画了他一生的行事风格。在那白色恐怖的年代,先生不畏强权,面对敌人的明枪暗箭,以大无畏的精神与之奋战。而先生的另一面则是“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做野草”(臧克家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民族的脊梁,民众的喉舌,先生当之无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个展览是以“立人”作为主题精髓和布展主线的。因为鲁迅先生的基本思想就是“首在立人”。“立人”是鲁迅思想的核心。鲁迅认为,救国救民之道“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养成无数人格独立、意识觉醒、精神健康的新人,建立“人国”,民族才有希望。为重铸民族精神,实现这一理想,鲁迅奋力“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毕生奋斗。人立而后凡事举。(摘自展览专题说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实话实说,对于鲁迅的“立人”思想我是似懂非懂,完全是文科考研的题目,其深度和广度非一时半会能理解。然而通过先生所创作的文学人物的典型意义多多少少还是能懂得先生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重要命题。狂人、阿Q、孔乙己、华老栓、祥林嫂等人物形象深入我心,学医的鲁迅善用解剖刀深刻剖析社会和人性,我窃以为这便是“立人”思想的一个方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走出鲁迅纪念馆后,心情并不平静,鲁迅的种种始终萦绕脑际。鲁迅是一部大书,其思想其精神其知识其智慧其文学其艺术(木刻及版画)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只有深入的学习和汲取才能读懂,才能为之今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