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日常用语中,人们习惯把分行押韵的诗(不论古诗或现代诗)统称为诗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古代人民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歌,用它作为一个单一词汇界定一种文体,很少有人把这个词分作"诗"和"歌"来理解。本来诗源于歌,古代有诗歌舞合一同源之说,早在《乐记》中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诗,抒情言志,是音乐的内容;歌,咏唱出音乐的声调;舞蹈,表现出音乐的姿态。诗、歌、舞这三者都出自人的内心,然后乐器才能进行应和演奏。从《乐象篇》中见诗歌舞先天的血缘关系。这也是继《诗经》以来中国诗歌的传统。不过,在古代"诗歌"一词的用法和涵义并不像现在这样普遍,泛指一切诗体,如果稍加研揣,就会发现诗歌一词之外还有"歌诗"的用法。歌诗,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杜牧在为诗人李贺诗集作序时曾题《李长吉歌诗叙》而不用诗叙或诗集叙。这又是怎么回事?在唐代诗论中用歌诗一词已很普遍。如李贺同代人刘言史说他"歌诗美丽恢赡,自李贺外,世莫能比。"歌诗一词的说法直至明、清诸版本中皆沿袭歌诗的题名。其,汉代设乐府采集民间歌谣配以乐曲供朝廷祭祀宴饮演奏,也是继承了这个传统。后来文人仿照这些民间歌曲创作了大量文人乐府诗,到了魏晋时期已不再从民间采诗,因此流传下来的都是文人所作的乐府诗。这些乐府诗以咏古拟古为能事,民歌的色彩已经冲淡,一些民间音乐曲调也逐渐消失,诗与歌的分已是必然趋势。在诗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诗与歌的脱节分流并没有使诗人们感到失落,相反在寻求一种新诗体的表现形式时可能是一种解脱</p><p class="ql-block">。由于诗和歌的分离而促使诗的声律化。音乐是诗的生命,当诗离开音乐而独立发展时,诗人不得不在诗的语言节奏上寻求声律。很快唐代格律诗的兴起,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在士人中普遍在的重诗轻歌的社会倾向,大大加速了这种脱节分流进程。在这种影响下</p><p class="ql-block">,能诗擅歌,既工于格律诗又精通音乐的诗人越来越少,在群星灿烂的盛唐诗歌中,只有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等成为这一时期歌诗中的双璧流传下来。</p><p class="ql-block">《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p><p class="ql-block">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p><p class="ql-block">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p><p class="ql-block"> 李白的乐府诗。天宝三载(744)玄宗,杨贵妃赏牡丹于兴庆宫沉香亭,著名乐师李龟年(诗人)在旁歌唱旧曲。玄宗说:"赏名花,</p><p class="ql-block">对妃子,焉用旧乐辞为?"遂召李白作《清平调》三章。李白时任供奉翰林,宿醉未解而援笔立成。梨园乐工抚丝竹以调之,李龟年歌之,玄宗倚笛伴之,为一时之盛事。</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借眼前的牡丹花来隐喻当时的第一美人,衣裳似云霞,容颜似美丽的牡丹,春风吹拂着她,露珠滋润着她;后更以群玉山、琼瑶仙境来烘托出她的华贵与尊荣。浪漫主义的诗人想象奇特,极写牡丹的临风承露、风神摇曳,来喻贵妃之风姿绰约、芳华绝代,说花即是说人,花与人融为一体。诗人之奉旨填词亦是超拔卓绝,不同凡响</p><p class="ql-block">!李白写了很多乐府诗,其经典的《将进酒》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即"劝酒歌"。还有"时景曲"的《北风吹》《关山月》《长干行》等名篇</p><p class="ql-block">。乐府,是秦朝以来设立的负责采集民歌,配置乐曲及训练乐工的专门官署。汉乐府即是汉朝东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是民歌</p><p class="ql-block">,经乐府保存下来,汉人称之为"歌诗",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采集了形式朴素自然,语言清新活泼,情感激烈直露,长于叙事铺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为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直至近代,诗和歌各自作为一门独立艺术,彻底地打破了相互依附的关系,按照自己的创作规律发展下去。歌诗一词已经成为历史的遗音。如果牵强附会攀点远亲的话</p><p class="ql-block">,现代歌词倒有点与歌诗相近之处。而现代用"词"不用"诗",大概有点远诗避嫌,以歌为主的意思吧?但有一点是不应该忘记的,歌和诗的远亲血缘关系是割不断的。一首好歌词也应该是一首好诗,应该有诗的意境情趣,有诗的韵律节奏,有诗的语言美,才能配得上优美的音乐旋律,才能易于背诵,易于传唱。因此,现代歌词创作应该诗化,还是散文化,我看这也是个颇值得议论的话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