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能被忘记(二):参观白公馆看守所旧址

大山里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12月,这天上午,我们参观了渣滓洞看守所旧址后,沿着指示牌一路走去,大约一个小时后,就到了白公馆的大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白公馆,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因白驹自诩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后代,便附庸风雅的用诗人的别号“香山居士”作为自己的别墅,取名为“香山别墅”,而附近的老百姓仍旧称它为“白公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在歌乐山下选址时看中了它,便将其强行买下,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看守所。特务把原来的十多间住房改为牢房,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地下储藏室改为了地牢,防空洞改为了专门审讯拷打革命者的刑讯洞。‍白公馆和渣滓洞一并被人们称为“两口活棺材”。</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参观白公馆也是免费的,65周岁以上的老人不需要预约凭身份证就可以进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白公馆大门后,距离白公馆看守所旧址还有一段路。我们沿着山路一路走去,这里,有一座许建业烈士的塑像。许建业(1921年—1948年),四川省邻水县人。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皖南事变”后,到重庆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7年春,密切配合川东党组织准备华蓥山武装起义。1948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许建业在重庆磁器口茶馆秘密接头时不幸被捕,先后关押在白公馆和渣滓洞监狱。1948年7月22日,许建业被押赴重庆大坪刑场,慷慨就义,时年28岁。红色经典小说《红岩》中的许云峰,就是以许建业为主要原型创作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边上还有一座陈然烈士的塑像。陈然(1923年—1949年),河北省香河县人。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7月,任重庆地下党主办的《挺进报》特支组织委员,后任书记,负责报纸油印工作。1948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在白公馆看守所,他受尽折磨,宁死不屈,留下了著名的诗篇《我的“自白”书》。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监狱时,他和难友们亲手缝制了一面五星红旗。1949年10月28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重庆渣滓洞附近的大坪刑场。陈然烈士也是小说《红岩》中成岗的原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快到白公馆看守所旧址了,这里有一座高高的岗哨。当年岗哨上24小时有国民党哨兵在站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网络下载的白公馆看守所旧址的航拍图。白公馆,地处歌乐山山腰,坐落在一个斜坡上,依山势而建,地形险要而隐蔽,是一个不大的四合院。整个白公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最后经过十几个台阶,来到了白公馆看守所旧址。白公馆背依大山,前有山泉,中西合璧的淡黄色牌坊式大门,比白墙黑檐的围墙高出很多。大门上面镌刻着“香山别墅”几个字,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大门两侧楹联为“洛社风光闲处适,巴江云树望中收”。当年这个大门常年紧闭,只在侧面有一小门供人进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白公馆1939年被军统改造成看守所,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白公馆曾一度改为美军的第三招待所,供美军居住。抗战胜利后,又恢复成看守所。在此关押的人员都是军统特务认为级别较高、“案情严重”的政治犯。如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中共川西军委委员车耀先、原国民党东北军五十三军副军长黄显声将军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门左边竖着一块介绍白公馆的牌子,上面写着:白公馆看守所旧址。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白驹自诩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后代,借用白居易的号取名为“香山别墅”。1939年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简称“军统局”)将其改设为重庆临时看守所。1943年,白公馆改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美方人员招待所,关押人员迁往渣滓洞。抗战胜利后,白公馆作为特别看守所关押周佛海等大汉奸。1946年底,渣滓洞看守所关闭,关押人员全部迁回白公馆,直属由军统局改组后的保密局管理,此外,重庆行辕第二看守所( 渣滓洞看守所 )有 20 多人寄押于此。1949年11月27日,特务对在押者实行集体屠杀,近 30 人遇难。一人在刑场身中数枪未死,侥幸逃生;十九人在看守帮助下越狱脱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白公馆被作为西南公安部战犯管理所。195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白公馆大门,正面是两层的主楼,主楼矗立在石块垒砌的平台上,楼前有两层走廊,6根深灰色方形立柱支撑在主楼前檐,上下两层走廊各有5个深灰色拱形廊檐,右边是一栋两层的白色小楼。四周高大的围墙上拉着铁丝网。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白公馆主楼有一、二层10间房,辅楼中包括一个地下储藏室改成的地牢,共有5间房,另外还有一个由防空洞改造的刑讯洞,总共16间房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从侧面拍摄的主楼。一楼和二楼大厅两边的墙上,都写着“明其道不计其功 、正其谊不计其利”的标语;正面五根深灰色立柱下方,从右至左分别写着“自觉、自动、自治、自律、自制”;‍一楼中间的平台下面,有一个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党徽,两边分别写着“整齐”、“严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大门,围墙边是“小萝卜头”塑像,旁边牌子上有“小萝卜头”的简介:宋振中(1941—1949),宋绮云、徐林侠幼子。1941年11月随母亲入狱。长期的监禁使其严重缺乏营养,造成发育不良,头大身小,难友们称之为“小萝卜头”。他利用年龄小,不易引起特务注意,行动较自由的条件,在獄中经常为难友们传递消息。狱中不能上学,经过难友们的争取,由罗世文、黄显声教他学习文化。他学习刻苦、努力,深得难友们的喜爱。1949年9月6日与父母同时牺牲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小萝卜头的红蓝铅笔:在一次上课的时候,小萝卜头发现黄显声伯伯手里拿着一支红蓝铅笔,可以写出有颜色的字,觉得非常神奇。他对黄伯伯说:“我们两个换一下笔好不好?”黄伯伯说:“你要用俄语同我说上几个字,我就可以把它奖励给你。”小萝卜头夜以继日背诵俄文单词,当他能够用俄语同黄伯伯说上几个单词的时候,黄伯伯就把红蓝铅笔奖励给了小萝卜头。小萝卜头非常珍爱这支笔,一直带在身上舍不得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最下面还有半支红蓝铅笔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右边这间是“特务办公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特务办公室”,现在作为陈列室,里面展出的是白公馆看守所的有关历史资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边展出的是“虎穴英华”。曾经关在白公馆看守所的张蔚林、冯传庆、陈国柱、赵力耕、杨洸、王席珍等烈士的照片及简介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虎穴英华”。张露萍(1921—1945)女,四川崇庆县人。1936年参加中共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承担交通、宣传、组织等工作。1938年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由组织派到重庆领导军统电台特别支部。1940年春在重庆被捕,先后关押于重庆白公馆和贵州息烽。1945年7月牺牲于贵州息烽快活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间是张露萍几个时期的照片;右边文字介绍:1939年,中共党员黎琳从延安被派到重庆,化名张露萍,与战斗在军统局电讯总台的中共党员张蔚林、冯传庆、赵力耕、杨洸、陈国柱、杨洸、王席珍等人建立军统电台特别支部,由张露萍负责,受中共中央南方局军事组直接领导。特支源源不断送出的情报,对打退国民党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避免特务机关对中共地下党组织的袭击和破坏,起了重要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0年春,张露萍等不幸被捕,他们先后被关押在重庆白公馆、贵州息烽。1945年7月14日,牺牲于贵州息烽快活岭。由于他们从事的是极为秘密的工作,人们不了解他们的革命事迹,几十年来寂寂无名,经这艰难的调查,1983年评为烈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正义的审判”。这块展板上也是白公馆看守所的一些历史资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表格(上):白公馆的历史变迁;表格(下):历任白公馆看守所所长、看守长一览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正义的审判”。左边的表格:重庆解放后被人民政府逮捕法办的主要军統特务(不完全统计);右边文字介绍:在国民党统治期间,军统局(前身为力行社特务处,1946年改组为保密局)肆意横行,为祸全国,在西南特别是重庆盘踞十年之久,给这些地区造成的灾难尤其惨烈,其累累暴行,罄竹难书。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重庆解放后,未及逃跑和潜伏的军统特务纷纷落网,他们被押上历史的审判台,受到了人民的审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面的照片是当时公审特务大会的情况及1958年5月四川省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布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玻璃展柜实物陈列:左:张露萍在延安抗大学习时的学员履历表;中:张露萍在中共中央组织部训练班的谈话记录;右:原中共中央南方局军事组成员雷英夫对军统电台特支的回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特务办公室”,边上这个是由地下储藏室改成的地牢,侧面牌子上写着:“留得清白上九霄”展室→地牢。地牢的门关着,门上有一个长方形的小孔,应该是递东西的口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地牢里面的场景(图片来自网络)。白公馆看守所地牢,被称为“牢中牢”,这里三面是墙,阴冷潮湿,面积不足6平方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地牢边上有台阶,上了台阶就是主楼的一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了主楼一楼,右边有一间房子,墙上也没有牌子。由于这间房子是在地牢上面,所以房间的地面有点高,要上六七个台阶才进到室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间屋子也布置成陈列室。里面是曾关在白公馆难友的资料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民革川康雄魂”。‌“民革”是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川康”是指四川省和原西康省。川康地区位于四川省西部,包括现在的川西地区和西藏东部。“民革川康”,是指民革在川康地区成立的一个组织。“民革川康”在建国前积极参与推翻蒋介石独裁统治、解放大西南的斗争。他们通过策反国民党高级将领起义、组织革命武装等方式,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民革川康雄魂”,介绍了民革成员黎又霖、王白与、周均时、李宗煌四位民革烈士的事迹。这四位民革同志,都是因从事地下工作被捕,又先后牺牲在集中营。网查,当年和四位同志一起工作的,还有一位叫周从化的民革同志,他们被合称为:“民革川康五魂”(周从化烈士的照片及简介,在主楼的楼下三室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展柜里展示了民革三位烈士的遗物,从左至右是:黎又霖狱中遗诗、王白与在《华西日报》工作时给同事的題字、李宗煌在狱中的收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展示的是周均时烈士的遗物,从左至右是:周均时(周烈忠)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同学录;周均时(周烈忠】成绩单;周均时在德国学习相对论的笔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了这间陈列室,边上有两间房子,都锁着门,前面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办公重地,严禁入内”。不知道这个“办公重地”,是指当年的“办公”,还是现在的“办公”。如果是当年的,那就写上“特务办公室”;如果是现在的,那就是“白公馆看守所旧址”管理室,可以写明并写上“谢绝参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接着就走进了白公馆主楼。这是一楼正面的走廊。这天参观的人比较多,来来往往的,还有人坐在前面的廊椅上休息,想拍一张无人的照片要等待机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一楼中间的大厅,对面墙上写着“礼义廉耻”四个大字,下面是“中国国民党党员守则”,一共12条。对面的房间是楼下三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继续往里面走,这里是最靠里面的走廊,前面有栏杆隔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廊边是楼梯,这个楼梯可以通往二楼。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现在这个楼梯已经关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里面走廊尽头是一个用木栏栅隔成的隔离室,边上的房间是楼下一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就是隔离室。所谓隔离室,就是在走廊最尽头,用木栏栅把两边隔开,里面放一张简易床。木栏栅上面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隔离室。狱内凡是被狱方认为患有传染病的人,就被送往隔离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楼下一室的陈设。“楼下一室、楼下二室……楼下五室”,当年都称“平一室、平二室……平五室”。现在可能为了方便说明,才把“平”改为“楼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楼下一室展板上,是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中牺牲的王振华、黎洁霜两位烈士简介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间是楼下二室,是在一楼大厅的左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天楼下二室参观的游客比较多,要拍墙上的展板展品,还得等人少的时候才能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党在,我等于没死”。左边是烈士刘国鋕照片和简介;右边是刘国鋕烈士写的诗:“同志们,听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人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我们——没有玷污觉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下面是刘国鋕烈士生前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也有一面五星红旗”。这面五星红旗,是关在平二室(楼下二室)的罗广斌、陈然、王朴、丁地平、刘国鋕、毛晓初等六位同志在狱中制作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也有一面红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有床红色的绣花被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把花拆掉吧,这里有剪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拿黄纸剪成五颗明亮的星,贴在角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再找根竹竿,就是帐竿也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瞧呀,这是我们的旗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鲜明的旗帜,腥红的旗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用血换来的旗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丽吗?看我挥舞它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别要性急,把它藏起来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等解放大军来了那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敌人的集中营里,我们举起大红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洒着自由的眼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齐出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白公馆平二室难友集体创作,罗广斌同志执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也有一面五星红旗”。左边是制作五星红旗的罗广斌、陈然、王朴、丁地平、刘国鋕、毛晓初等六位同志的照片和简介;右边文字介绍:“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宜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特大喜讯,通过关押在楼二室牢房的黄显声传给狱中难友。平二室的罗广斌、陈然、刘国鋕、丁地平等同志当即决定:自制一面五星红旗。罗广试拿出自己的红色绣花被面作旗面,大家动手将黄色草纸做成五角星。根据想象,将一颗大星放在中间,四颗小星放在四角,象征全国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红旗做好后,被藏于地板下。重庆解放后,在大屠杀中脱险的罗广斌回到牢房,取出了这面红旗。下左照片:天安门城楼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中:重庆《大公报》报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狱中绣红旗(画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玻璃展柜实物陈列:左:刘国鋕在成都建国中学读书时给五姐的信;中:刘国鋕在西南联大时给五姐的信;右:刘国誌的西南联大毕业证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间是楼下三室,是在一楼大厅正面墙的右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楼下三室的展板上,左边是“民革川康五魂”周从化烈士的照片及简介,右边是周从化烈士的诗:“仗剑虎山行”:神州嗟浩劫,四族胜狼群。民生号饥寒,民权何处寻?兴亡匹夫志,仗剑虎山行。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下左:周从化便装照,下右:1935年,周从化(左一)与家人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周从化烈士用筷子头在监狱的墙壁上刻下的“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间是楼下四室,是在一楼大厅的右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楼下四室左边墙上是四位烈士的照片及简介陈列,右边玻璃展柜内是烈士们有关的实物资料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宁关不屈”。这里是许晓轩、文泽、谭沈明、宣灏等四位烈士的照片及简介陈列。右边是宣灏烈士牺牲前写的遗书内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玻璃展柜实物陈列:左:许晓轩狱中给家人的信。信中对自己因为工作太忙,没有照顾好父母、妻女表示深深的歉意,信中特别希望妻子要另建家庭;中:许晓轩狱中给爱人姜绮华的信。此信写于1947年,由一位同狱难友带出;右:为营救许晓轩,姜绮华向当时重庆市地方法院写的诉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玻璃展柜实物陈列:左:文泽狱中借书卡;中:文洋狱中给妹妹的信;右:文泽狱中给舅舅的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玻璃展柜实物陈列:左:谭沈明狱中练习簿;中:谭沈明狱中外文日记;谭沈明狱中史地笔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间是楼下五室,是在一楼的最外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楼下五室是10位烈士的照片及简介陈列,玻璃展柜中是烈士在狱中用过的借书卡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烈火炼真金”。这是朱念群、尚承文、邓兴丰、丁地平等四位烈士的照片及简介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烈火炼真金”。这是冯鸿珊、李仲达、陈河镇、石作圣、熊世政、陈兴宥等六位烈士的照片及简介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玻璃展柜实物陈列:从左至右:冯鸿珊狱中借书卡;李仲达狱中借书卡;陈河镇狱中借书卡;石作圣狱中借书卡;丁地平狱中借书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11月24日,白公馆看守所所长陆景清下令将图书室藏书全部焚毁,而借书登记卡幸存。登记卡是油印的,详列狱中同志所借书籍和日期。这些借书登记卡,记录了被关押在白公馆的革命志士利用图书室互通信息和组织学习的场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这些烈士的借书卡可以得知,狱中是有图书室的,但不知设在哪个房间,也没有看见白公馆看守所旧址里面有“图书室”的标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完楼下的所有房间,接着就上二楼参观。通往二楼的楼梯全是用钢板制作的,连两边的扶手也用的是钢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沿着楼梯走到二楼,这里距离边上的围墙很近,围墙上有玻璃框架,后面还有多条铁丝网拦着。当年这些铁丝网上都通着电,特务们用电网防止难友们越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二楼靠外边的走廊,地上铺着木地板,靠外侧有一米多高的木栏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正面的走廊,与一楼一样,中间有个大厅。这条走廊最前面的栏杆处,就是出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厅对面墙上也写着“礼义廉耻”四个大字,下面是“中国国民党党员守则”。左侧的房间是楼上二室,对面的房间是楼上三室,右侧的房间是楼上四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在二楼大厅前拍的。大厅两侧的墙上,也写着“明其道不计其功,正其谊不计其利”的标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二楼靠里边的走廊。前面右侧的房间,就是楼上一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间是楼上一室。“楼上一室、楼上二室……楼上五室”,当年都称“楼一室、楼二室……楼五室”。可能为了准确表述,所以把“楼”都称为“楼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楼上一室面积不大,对面有一块展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临难毋苟免 以身殉真理”。展板上是陈然烈士的照片和简介陈列。陈然(1923—1949)祖籍江西,出生于河北香河。1939年在抗战剧团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躲避特务抓捕失掉组织关系。1946年加入民盟。1947年底重新入党,担任《挺进报》特支组织委员、代理特支书记,负责《挺进报》印刷工作。1948年4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先囚渣滓洞,后转白公馆,狱中经受住了老虎凳等酷刑的折磨,坚贞不屈。囚于白公馆时,他把从隔壁黄显声将军那里得到的消息写在纸条上,在难友中秘密传看,被难友们称为《挺进报》“白宫版”。1949年10月28日牺牲于重庆大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右边是陈然、蒋一苇、刘镕铸等人以“平方”的笔名发表在《彷徨》杂志1947年新五期小论坛的文章《论气节》(节选);下面是陈然烈士各个时期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陈列在玻璃展柜的陈然烈士刻印的两张《挺进报》。白公馆看守所陈列的文物实物,也都是复制品,原件原物都保存在博物馆等处。复制品逼真还原了原件的原貌,也非常珍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间是楼上二室,是在二楼大厅的左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楼上二室面积比楼上一室大一些,左边靠墙有一张床,中间有一道直角护栏隔开,护栏边有玻璃展柜,前面墙上有实物和图片陈列,里面这扇门通往楼上一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放着一张简易木床,上面铺着草席,还有一床被子。床边有一个矮柜,上面摆着碗筷和茶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黄显声殉难时穿在身上的皮背心,上有四个被射穿的弹孔及斑斑血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虎入笼中威不倒”。左边是黄显声照片及简介:黄显声(1896—1949)字警钟,辽宁凤城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历任东北军骑兵师师长、53军中将副军长。他主张打消党派成见,联合红军抗日。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义勇军转战辽宁及长城古北口一带,狙击日寇。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率部参加漳河战役。为营救张学良将军,1937年底到达武汉,面见周恩来,研究东北军的抗日工作。1938年2月正拟前往延安,被军统局以“联共反抗中央”罪名逮捕。狱中以“虎入笼中威不倒”自勉。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步云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边上是黄显声以前的照片及黄显声狱中写给儿子黄耀华的信;再往右是张学良将军的副官李英毅烈士的照片及简介;最右边是李英毅写给家人的信及借书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左:李英毅狱中给儿子的信;上右:李英毅狱中给爱人张桂珍的信;下:李英毅狱中借书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护栏边玻璃展柜展示的两本书籍,是黄显声狱中读过的《时代》杂志。右边是黄显声狱中自刻的印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黄显声狱中用过的刻章刀,针线包,旁边是自公馆大屠杀时,黄显声牢房内遗留下的日历,日期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十一月27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在二楼走廊窗前拍楼上二室,这个铁窗看起来很新,但是式样应该是当年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间是楼上三室,是在二楼大厅正面墙壁左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楼上三室面积也不大,对面有一块展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韩子栋越狱成功”。韩子栋(1909—1992)山东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在北平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狱中受尽酷州,仍坚贞不屈。后辗转囚于北平、南京、武汉、湖南益阳、贵州息烽、重庆白公馆等监狱,始终未暴露中共党员的身份。1947年8月18日,他随看守到磁器口镇上买东西,看守到牌友家打麻将,乘看守正在兴头上,悄悄溜出,直奔嘉陵江,渡江后北上,逃出魔窟,进入解放区。解放后历任中央人事部副处长、一机部二局副局长、贵阳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贵州省政协副秘书长等职。1992年5月病逝。韩子栋是小说《红岩》中“疯老头”华子良的原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右边文字:“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狱中的革命者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他们决不是坐以待毙,他们更希望冲出牢房,并为此积极进行着越狱的准备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白公馆越狱计划的组织者是许晓轩、韩子栋、谭沈明等人。他们曾研究过集体越狱,因敌人警戒严密无法实现,最后一致决定:实行单独越狱计划,谁有机会谁先逃。1947年8月18日,韩子栋随看守外出购物,乘看守放松看管的机会逃走,是“11•27”大屠杀前唯一越狱成功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面是解放后韩子栋在不同地方拍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间是楼上四室,是在二楼大厅的右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楼上四室两边墙上也是展板,右边下面是玻璃展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光荣的儿子 伟大的母亲”。王朴(1921—1949)重庆人,在复旦大学新闻系求学时即参加中共领导的进步刊物《中国学生导报》的工作,承担办报经费,成力活动骨干。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北区工委委员,负责宣传和统战工作。1948年4月27日被捕,狱中他拒绝了敌人提出的“澄清思想,交出组织,参加特务工作”的要求,经受了酷刑的折磨,仍坚贞不屈。1949年10月28日牺牲于大坪刑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边上是有关王朴的照片及王朴狱中给母亲和妻子的口信;最右边是王朴母亲金永华的照片和简介陈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狱中八条 警钟长鸣”。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者,大多数都是在1948年因中共重庆市工委书记刘国定、副书记冉益智等的叛变和川东三次武装起义的失败而被捕的。这血的教训无比沉痛、无比深刻!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交换意见,从内部找根源,总结经验教训,并相互叮嘱,谁能活着出去,一定要向党转达这血与泪的嘱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49年12月25日,在国民党制造的“11•27”大屠杀中脱险的罗广斌向中共重庆市委上交了《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报告总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七部分是“狱中意见”,共八条,3000余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胡康民对其进行了提炼。这八条意见,是狱中国共产党员的奋斗经验总结,每一条都是发自肺腑;这八条意见,是狱中国共产党员的深刻思考,字里行向浸透着血与泪;这八条意见,是狱中国共产党员的衷心希望,活着的人,特别是共产党员不能忘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狱中八条: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五、切勿轻视敌人;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八、惩办叛徒特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陈列在玻璃展柜中的是罗广斌《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的经过和狱中情况的报告》手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间是楼上五室,门前就是二楼最外侧的走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楼上五室面积也不大,两边墙上都有展板,房间里站满了游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1•27”大屠杀”。1949年11月27日,离重庆解放只有三天!1949年11月27日,这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血腥日子!国民党统治集团在溃逃前夕,对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人员实行集体大屠杀。11月27日下午,东北军副军长黄显声和张学良将军的副官李英毅被杀害于步云桥。接着,关押在白公馆的人员一批批被押往白公馆附近杀害,近30人在这场屠杀中殉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左: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白公馆殉难人员统计表;下右分别是:许晓轩烈士遗体、黄显声将军遗体以及王振华、黎吉露一家四口被惨杀后的遗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虎口脱险”。白公馆大屠杀从1949年11月27日下午四时开始,进行到深夜。这时,渣滓洞不断打电话给白公馆,请求增援。特务将剩下的十九人交白公馆当天值班看守杨钦典看管,其余人赶往渣滓洞。难友们平时注意对杨钦典进行策反教育,使他在思想上比较同情革命者。在关键时刻,他弃暗投明,打开牢门。十八名难友在罗广斌的指挥下,冲出虎口,越狱成功。谭谟在刑场身中四枪未死,爬出尸坑,侥幸逃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白公馆大屠杀脱险者:郭德贤、郭小波、王国源、尹子勤、毛晓初、江载黎、任可风、李自立、李荫枫、杨其昌、杜文博、罗广斌、周绍轩、郑业瑞、段文明、秦世楷、郭小可、周居正、谭谟、贺奉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白公馆牺牲烈士英名录”:徐林侠(1904—1949)女;李英毅(?—1949);黎洁霜(1920—1949)女;宋绮云(1904-—1949);丁地平(1911—1949);宋振中 (1941—1949);王白与(1902—1949);陈兴宥(?—1949);王朴(1921—1949);陈河镇(?— 1949);王振华(1909—1949);陈然(1923—1949);韦德福(?—1948);尚承文(1916—1947);文泽(1919—1949);周从化(1895—1949);邓兴丰(1917—1949);周均时(1892—1949);石作圣(?—1949);宣灏(1917—1949);冯鸿珊(1922—1949);黄显声(1896—1949);朱念群(1912—1947);谭沈明(1915—1949);刘国鋕(1921—1949);熊世政(1929-—1949);许晓轩(1916—1949);黎又霖(1895—1949);李仲达(1922—1949)。</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在二楼走廊上拍摄的白公馆看守所旧址的院子,很多游客冒雨在观看“小萝卜头”的塑像和简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完楼上的各个房间,我们就下楼了。出口是在二楼靠里面的走廊上,有一个往下的楼梯,对面门上有一块写着“出口”的牌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出口回头看,外边门上还有一块牌子,上面是“只出不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出楼梯出口,前面墙上有一块牌子,上面有方向指示:左边是出口方向,右边是刑讯洞。我不着急出去,要去刑讯洞看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没走多少路就来到了刑讯洞洞口。边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刑讯洞,原为白公馆的防空洞,后被改为刑讯室,审讯被关押的“政治犯”。从外面看,刑讯洞是用大石块砌成,看起来比较牢固,作为防空洞,的确可以防炸弹轰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刑讯洞,里面阴森森的,有两三米高,但距离不是很长,大约有几十米长。洞中墙壁上的斑驳纹路,仿佛在述说着当年国民党特务的残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大铁门里面就是当年特务对革命者刑讯的地方,在红色的灯光下,更显得阴森和恐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刑讯洞里面像个妖魔洞,面积大约有三四十个平方,顶上是原始的大石块,里面有一个用来吊人的木架子,上面有铁链等,边上似乎是老虎凳,最尽头还有一些刑讯用具,右边有一张木椅子,大概是给特务坐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面对着当年国民党特务用来对付革命者的刑讯洞,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感受到历史的痕迹与现代的宁静相互交织,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那段峥嵘岁月。想象着先烈们在这里遭受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依旧表现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伟大精神,令人肃然起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在洞口里面拍的照片,看到敞开的大门,触景生情,我想起了叶挺将军写的《囚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声音高叫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渴望着自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但也深知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地下的火冲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起烧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烈火金刚,屹立人间;热血英雄,永远铭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在白公馆侧面山上拍摄的围墙上的铁丝网。高墙电网,拦不住革命者的心;严刑拷打,磨不灭革命者的斗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有一块“重庆 白公馆”标志性的大石头,我在边上留个影。至此,白公馆看守所旧址参观结束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我用陈然烈士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我的“自白书”》来结束此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自白书”——陈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就是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已有后来人。”烈士们,你们安息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