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初冬时节,来到南国小城芜湖。这是一个江城,背靠浩浩长江,景色很美。因为在全国各地走的地方多了,所以对此没有感到多少可惊叹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这里并非旅游城市,所以游客很少,大部分是本地人,因此整个城市没有拥挤和喧嚣,更没有塞车的无奈,整体显得清净而休闲。城内没有地铁,却有高高的轻轨,虽不是游览车辆,但乘坐轻轨一路观览,便基本能了解小城全貌。小城的特色是没有高楼林立,远远望去,偶见几个如堆状的绿色山丘,若隐若现的散漫于小城的边缘地带。这里水资源丰富而充沛,居民小区或者公共设施等等,都是绿树环绕,随处可见一个个明净的小湖在绿树掩映中泛着水光,如一汪汪清净明澈的大眼睛,在浓密的绿地中眨啊眨的,多情的看着这里的人们。丰富的水资源滋润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使得处处草木葱茏,绿意盎然。有的居民小区也如苏州等江南水乡一样,宽宽窄窄的水道连接着,虽说不上多么新奇,却绝不失水乡的情趣。</p><p class="ql-block"> 郊外多是砖石结构的平房,多为青砖灰瓦的徽式建筑,而且与一些湖塘错落在一起。湖塘里长满着莲藕,初冬的荷叶已然枯萎,用诗人笔下的话说已是残荷,婀婀娜娜的摇摆在水中,与房子和谐的融为一体,确不失优雅气息,盎然诗意。</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芜湖古城,以粉墙黛瓦的徽式建筑为主。有的建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如“衙署前门”,始建于北宋,一直沿用于清,屡毁屡建,前后数百年。我们向当地人询问,他们都说晚上最好看,在灯光的烘托下有立体感和神秘感。</p><p class="ql-block"> 初冬的白天已经变短,加之天气多阴,于是我们到了下午便打车去了那里,夜幕早已降临。司机师傅是个中年人,他得知我们没吃晚饭,就和蔼的说,我先送你们去南门吧!这里不仅好看,而且吃饭的地方也多,于是我们就在南门下了车,在一个叫做“徽商故里”的徽式老饭馆就餐。这里还真是一个地道的徽菜小馆,无论是房间格局布置还是菜品,都带着浓浓的徽香徽味儿。堂间老板是位中年男士,微胖,让人一看就感到有种敦厚善良之感。他一边招呼着上菜,一边认真的给我们介绍着徽商的今昔历史和故事。对他的热情和知识我很喜欢,走时我不无感激的说:谢谢你啊,使简简单单的一顿晚餐,吃出了情趣和文化。</p><p class="ql-block"> 在不小的古城里慢慢的转着,不时为里面的古建筑和古玩赞叹着。当我们看见一处砖刻“萧家巷”的门楼时,里面很暗,就问一个年轻人,他告诉我们,凡是灯光暗淡的地方都是在修建中,不建议进去的,并再三叮嘱我们怕有危险。在古城里转了两三个小时,准备离开,却找不到出来的路了,便问一位当地的中年男士,他认真的给我们指点,我们向他表示感谢,他也礼貌的双手合十,连说“不谢不谢”。离开前的那天下午,我们去滨海公园要到长江边看看,一位工作人员怕我们绕远,一路把我们送到江边……</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来这里,虽然陌生,但心却不感到紧张和累,很放松。短短的一次旅程,一路询询问问,总有人停下来用不流利的普通话详细的告诉指点,因而与不少本地人说了不少的话。</p><p class="ql-block"> 怀着一颗平静又有点泛泛的心,离开了这座南国小城。心想,如果有人问我对这个城市的印象是什么,我会如何说呢?美是美,和其他南国城市一样。而过了很长时间,再说起这座小城,它的影子还在脑海里萦绕着,总会想起这座小城的人们,在一些平常的小事上,在简单的言谈话语里,感觉那么质朴善良,觉得她们有一个美好单纯的心灵,并由此而难忘记。</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来,去过的很多地方,看到的一些东西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忘却了,想想,唯有与心灵碰撞过的一些事情一直没有忘记,甚至包括那些微不足道的。虽然,只是浅层面的感觉,可是,生活中又有多少深层面的交流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