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行之江苏无锡(续三)

梅子

<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11日上午,游览无锡惠山古镇街区。</p><p class="ql-block">‍ 无锡市惠山古镇景区,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听松坊53-1,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核心区域面积1.09平方千米,原为无锡市锡惠公园和惠山老街。2017年,锡惠公园与惠山老街合并,组成无锡市惠山古镇景区。</p> <p class="ql-block">  无锡市惠山古镇景区从区域功能上划分为文物古迹区、锡惠名胜区(锡惠公园)、历史文化街区(惠山老街)、山林保护区(惠山)四个游览区。</p><p class="ql-block">‍ 景区内有寄畅园、惠山镇祠堂、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惠山寺经幢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泉书院等4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龙光塔等13处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无锡市惠山古镇景区依山傍水,集祠堂文化、园林艺术、泥人文化、运河文化、宗教文化、江南饮食文化等于一体。</p><p class="ql-block">‍ 2020年1月7日,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古镇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景区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惠山古镇景区东北部。主要景点有惠山镇祠堂群、中国泥人博物馆、关刀河、东岳行庙、寺塘泾、宝善桥等。</p> <p class="ql-block">  惠山镇祠堂,主要分布于惠山古镇景区历史文化街区,为古代祠堂群,以公元5世纪的南朝惠山古寺、唐代的天下第二泉为核心,沿着古运河惠山浜、秦园街、绣嶂街市井,连续发育分布形成的这108处古代祠堂和部分遗址,与江南山水、名泉胜地组合成了吴中地域特色浓厚的古代祠堂群落。</p><p class="ql-block">‍ 在这些祠堂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主要祠堂约50余座,局部改建的祠堂约40余座,尚有可靠的经古代祠堂图等资料查证的10余处重要的祠堂遗址。</p> <p class="ql-block">  景区文物古迹区,位于惠山古镇景区西北部。主要景点有寄畅园、惠山寺、天下第二泉、愚公谷遗址、二泉书院、云起楼、听松石床等。</p><p class="ql-block">‍ 因无锡今年是央视春晚的分会场,很多地方是其中的拍摄地,寄畅园也是,故当天闭园,门票也因此而减半,我们为未能一睹寄畅园的真容而遗憾。</p> <p class="ql-block">  寄畅园初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兴盛于明万历至清康乾年间,是山麓别墅式明代古典园林。始建初名为“风谷行窝”,后据王羲之“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诗意,改名为“寄畅园”,亦名“秦园”。园林通过借景、迭山、理水等手法,创造出自然和谐、灵动飞扬的山林野趣。</p><p class="ql-block">‍ 寄畅园现有景点包括门厅,康熙、乾隆御题“山色溪光”、“玉戛金摐”法帖碑廊,凤谷行窝,秉礼堂及庭院,碑墙,含贞斋,九狮台,八音涧,案墩,梅亭,嘉树堂,大石山房,清药,涵碧亭,七星桥,清响,锦汇漪,鹤步滩,知鱼槛,幻石,郁盘及观景廊、凌虚阁、先月榭及廊、卧云堂、美人石、镜池、介如峰刻石及碑亭、邻梵阁等28景。</p> <p class="ql-block">  惠山寺位于惠山古镇景区文物古迹区,处于惠山东麓,南邻天下第二泉、华孝子祠,北毗寄畅园、二泉书院。惠山寺是无锡十大丛林之首。内含有文物包括惠山寺石经幢、宋代金莲桥、明洪武古银杏、唐代听松石床、御碑亭、竹炉山房、龙眼泉、松泉、碧露泉等。</p><p class="ql-block"> 惠山寺礼佛始于1500多年前的南朝,为现存无锡最古老的佛教寺庙。</p>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二泉位于惠山古镇景区文物古迹区,本名惠山泉,原名漪澜泉,泉水来自惠山,在乌桐砂岩石隙中流动过滤,含矿物质多,水色清纯,甘冽可口。唐代茶圣陆羽,认为“庐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从此惠山泉就有了“天下第二泉”的名称。“二泉”泉水随山势自西向东,分上、中、下三池。三池中下池最大,西池壁正中有一石螭首,构成“螭吻飞泉”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李绅曾赞誉泉水为“人间灵液”,致使当时宰相李德裕檄令驿站送二泉水供其享用。宋朝时宋徽宗曾将二泉水列为贡品。苏东坡慕名品泉,吟有“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佳句。民间音乐家阿炳还作有《二泉映月》。</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无锡运河公园中,欣赏无锡古运河与新运河在此交会的盛景。</p> <p class="ql-block">‌ 陆定一故居位于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天一社区老陆巷4号‌,是陆定一同志的出生地和童年居住地。</p><p class="ql-block">‍ 故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600平方米,为清末民初建筑,房屋前后三进,第三进为转盘楼结构,并带有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  陆定一故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是美国钢铁大王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在1918年用建协和医院的剩余材料为其父母建造的一所住宅。1942年珍珠港事件后,该宅院成为军调部国民党代表驻地,后为龙云家所有。新中国成立后,陆定一曾居住于此,去世后仍归龙家‌14。2004年,当地政府投资170多万元对故居进行了保护修复,并于2006年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陆定一,1906年6月9日出生于无锡西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后,他先后历任团中央、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八路军总政治部的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陆定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作家和文化人物,还发表了许多反映第一次国共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军队生活的文学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