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孩子们,时光匆匆,弹指一挥间,一个学期已经结束,又到了2024年的寒假。寒假不用每天上学,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希望你们趁假期多读书,读好书。</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老师为你们精心挑选的五年级的部分好书书目及内容简介,这些书籍可以帮助你们拓展知识面,培养爱国情怀,提高品德修养,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这些书籍的故事性和趣味性也可以激发你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读书滋养气质,学习提升品位,知识点亮未来……亲爱的孩子们,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好书会引领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成就梦想!</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母亲叫中国》</p><p class="ql-block"> 作者:苏叔阳</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由苏叔阳创作,通过散文的形式记述了我国疆土的形成及地势、气候、物产等方面的特点,描写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主要特征,同时也讲述了中国向世界奉献的发明创造。</p><p class="ql-block"> 苏叔阳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以史学家和思想家的眼光,结合文学家的手法,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华民族的广阔疆土、悠久历史、优秀道德伦理和伟大发明等。这本书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祖国无限热爱的颂歌,旨在通过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为孩子们的人生打上精神底色。</p> <p class="ql-block"> 《古代诗书与贤者故事》</p><p class="ql-block"> 作者:赵镇婉</p><p class="ql-block">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书与贤者故事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后人传承文明、弘扬道德的重要载体。赵镇婉写的《古代诗书与贤者故事》一书,正是为了让读者深入了解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激发人们对传统文明的热爱与追求。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能给现代人以深刻的启示,引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传统美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童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作者:高尔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的悲惨童年。阿廖沙三岁时父亲病逝,母亲带着他到外祖父家生活。外祖父家充满了矛盾和斗争,父子兄弟间、夫妻间为了争夺财产而争吵斗殴。外祖父性格矛盾,喜怒无常,经常毒打外祖母和阿廖沙。尽管如此,祖母对阿廖沙十分慈爱。后来,母亲改嫁,几年后因病去世,阿廖沙被迫开始独立谋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本书真实生动地展现了阿廖沙悲惨的童年生活,表现了高尔基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以及人民正直、勤劳的品质。通过阿廖沙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俄国社会的各种人物形象。尽管故事背景黑暗可怕,但阿廖沙就像黑暗中的小星星,乐观坚强,对生活充满希望。他的童年并不像我们那样幸福快乐,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热爱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 《班长下台》</p><p class="ql-block"> 作者:桂文亚</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是2009年8月1日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桂文亚。《班长下台》一书中的一些作品成功地采用了儿童视角,采用儿童视角是作者作品的一种把握方式。</p><p class="ql-block"> 作者和内容简介:</p><p class="ql-block"> 桂文亚的作品乍一看似乎并不“儿童”,但细加审视方又觉得颇为“儿童”。桂文亚作品的叙述视角并非固定不变,她常常根据作品的实际需要来决定自己所采用的视角。</p><p class="ql-block"> 读桂文亚的作品,人们不难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即,她的不少作品乍一看似乎并不“儿童”,但细加审视方又觉得颇为“儿童”。桂文亚作品的叙述视角并非固定不变,她常常根据作品的实际需要来决定自己所采用的视角。比如《班长下台》一书中的一些作品就成功地采用了儿童视角。但总的来说,桂文亚作品所采用的成人视角要远远大于她作品所采用的儿童视角。桂文亚也不回避将某些成人眼中的东西引入她所设定的读者——少年的阅读视野。但桂文亚的作品偏偏又避免了儿童文学创作中常见的成人化倾向的毛病。</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星照耀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作者: 埃德加·斯诺</span></p><p class="ql-block">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纪实文学。</p><p class="ql-block">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该作品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运用丰富的结构和叙事角度,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在20世纪30年代,《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问世,成功地突破了国民党对陕北苏区的新闻屏障,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实况展现给全球,从而揭示了中国蕴含的光明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 《铁路边的孩子们》</p><p class="ql-block"> 作者:<span style="font-size:18px;">伊迪丝·内斯比特</span></p><p class="ql-block"> 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三个孩子在逆境中成长的故事。故事的主线围绕着一家人在遭遇变故后,父亲被冤枉入狱,母亲带着三个孩子从城市搬到乡下居住。孩子们在新的环境中努力适应,并积极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他们不仅在铁路边的生活中展现出了机智和勇敢,还通过自己的行为赢得了周围人的尊重和帮助,最终为父亲洗清了冤屈。</p><p class="ql-block"> 这部作品的作者是伊迪丝·内斯比特,她是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作品以家庭冒险和逆境成长为主题,刻画了鲜明的儿童性格和真实的家庭生活。她的作品不仅在英国广受欢迎,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西沙群岛》</p><p class="ql-block"> 作者:刘先平</p><p class="ql-block"> 《美丽的西沙群岛》用散文的笔调,纪实性地展现了考察西沙群岛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生态时所看到和所经历的事,不仅描绘了西沙群岛的自然风光、动植物之美,更描绘了驻守西沙的战士和渔民的心灵之美,以及“爱国爱岛,乐守天涯”的西沙精神。全书基调明朗积极、图文并茂,有很强的感染力,文学性和科普性结合较好。该书所引发的是人们爱国、爱岛、爱朋友、爱生命、爱大自然的情感与胸怀,作者描绘了海洋的美丽和富饶,同时也提出保护祖国的海洋资源刻不容缓。</p> <p class="ql-block"> 《大林和小林》</p><p class="ql-block"> 作者:张天翼</p><p class="ql-block"> 《大林和小林》是张天翼创作的长篇童话,主要讲述了大林和小林这对双胞胎,因为不同的际遇让大林变成了一个好吃懒做的寄生虫,最后饿死在金子堆里;而小林勇敢正直,成长为一个有出息的好孩子;揭露了旧社会统治阶级的昏庸无耻和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同时写了劳动人民为了追求光明而顽强不屈的斗争。</p><p class="ql-block"> 2020年4月,《大林和小林》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小学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