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心之所向 皆能如愿

老Qi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云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便门外白云观街7号。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庭,享有“全真第一丛林”之誉。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门票十元,老年证、残疾证、军官证免票入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云观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其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据载,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建此观。宋代改名太极宫。元初(1224-1227),邱长春真人应元太祖之旨,掌管天下道教并赐居此观,易名长春宫。明初,长春宫毁于战火,唯处顺堂独存,后以此为中心进行扩建,更名为白云观。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白云观经过三次大规模的修缮,使全真祖庭重焕光彩。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今白云观占地面积约六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共有十九座殿堂,分中、东、西三路及后院,规模宏大,布局紧凑,环境幽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老的白云观,如今已成为北京的一大名胜,海内外香客游人如织。每年春节的民俗庙会更是热闹非凡。“摸石猴”“打金钱眼”是游人赶庙会必不可少的。老北京有这样的传说:“神仙本无踪,只留石猴在观中”,这石猴便成了神仙的化身,来白云观的游人都要用手摸摸它,讨个吉利。观内共有三只小石猴,分别藏在不同的地方,若不诚心寻找,难以见到,故有"三猴不见面"之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1只石猴:在道观正门斗拱东侧的浮雕底部。第2只石猴:在雷祖殿前西侧九皇会碑底座浮雕中,这只石猴边上有个蟠桃,所以也叫“福猴”。第3只石猴:在山门西侧的八字形影壁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打金钱眼:进了山门就是窝风桥,在窝风桥左右两边各挂着一个大铜钱,铜钱中心 (眼)有一个小铜铃,如果能用铜钱敲响铜铃,视为招财进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摸骡马:在白云观西院,为骡身,马耳,牛蹄,驴面的四不像,据说身体哪儿不舒服,就去摸对应的部位,可以消除疼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摸十二生肖:西院的北辰殿对面的墙上,有十二生肖的浮雕,据说摸摸当年的生肖,再摸自己的生肖,许下的愿望都能实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摸龙鼎:在三清阁前面,有一铜香炉造型浑厚,周身雕铸着精美的云龙图案,共有43条金龙。从它正前方8米左右,地上画有一条线,闭眼走过去摸到龙头,将预示着今年大福大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邱祖殿,奉祀全真龙门派始祖长春真人邱处机。始建于元朝托雷监国时(1228年),原名“处顺堂”。殿中间摆放的巨瓢名曰“瘿钵”,系一古树根雕制面成。为清朝雍正皇帝所赐。观内道士生活无着落时,可抬着此钵到皇宫募化,宫中必有施舍。邱处机祖师的遗蜕就埋藏于此“瘿钵”之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丘处机(1148年—1227年),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道教主流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丘处机为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敬重,并因以74岁高龄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而闻名世界,行程达35000公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云观香火很旺,明令禁止游客携带香火入内,观内的香火免费提供给香客。警示牌提示:殿外烧香,殿内朝拜,请勿拍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上一次进白云观还是九十年代的春节庙会,跟着人流匆匆走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云观山门为石砌的三券拱门,三个门洞象征着“三界”,跨进山门就意味着跳出“三界”,进入神仙洞府。山门石壁上雕刻着流云、仙鹤、花卉等图案,其刀法浑厚,造型精美。这些古建筑不仅展示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和文化的窗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