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行记:探寻泉州的烟火灵魂

zmzg长乐

<p class="ql-block">泉州,这座 “一生必来一次” 的城市,我已是三顾而来。2021 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后,伴随文博热,它声名大噪,引得游人纷至沓来。</p> <p class="ql-block">我从泉州站打车奔赴钟楼,下车那一瞬间,觉得钟楼站在那儿特别有范儿,把西洋风和闽南味给混搭出了新高度。</p> <p class="ql-block">此番到泉州,我择一民宿歇脚,落脚之处正是西街。民宿露台视野极佳,抬眼便能望见那标志性的双塔。或许有人会问,西街究竟有何魅力,引得众人纷至沓来?答案其实藏在每一寸石板路、每一缕烟火气里。西街,仿若一部活着的泉州民俗志,它是这座城市最接地气的灵魂所在。</p> <p class="ql-block">漫步其间,泉州本土的市井生活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皆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还有那原汁原味的闽南文化,于古厝旧祠、传统技艺中得以传承延续,浸润着每一个角落,让人对泉州有更深切的感知,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与厚度。</p> <p class="ql-block">稍作休憩,安置好行囊,我便迫不及待地向着几百米开外的开元寺信步而去。作为福建省首屈一指的佛教圣地,开元寺历史可追溯至唐初垂拱二年(公元 686 年),是宋元时期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现存的主要建筑系明、清两代修建,凝聚着不同时代的工艺智慧与信仰力量。</p> <p class="ql-block">寺院坐北朝南,由中路主体建筑群、东西石塔及东西两路附属建筑群等组成,占地面积广阔。主体建筑群包括‌紫云屏、‌天王殿、‌大雄宝殿(又名百柱)、‌甘露戒坛、‌藏经阁等,布局严谨,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其中,大雄宝殿因建造前常有紫气缭绕,又称“紫云大殿”,是开元寺的核心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此外,开元寺的东西塔(‌镇国塔和‌仁寿塔)是泉州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 “中国石塔之王”,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最让人感动的是,即使在高楼林立的今天,这座古寺周边仍保持着往昔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最初为木结构,后在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改为砖塔,最终在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年)改建为现存的花岗岩石塔。塔高48.27米,是全国石构空心最高的宝塔之一。塔身为八角攒尖顶楼阁式建筑,每层的门龛两旁有武士、天王、金刚、罗汉等浮雕像共80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再看塔的须弥座束腰之处,有 39 幅释迦成佛的连续故事图像,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皆清晰可见,其雕工之精湛,让人沉浸于这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之中。</p> <p class="ql-block">仁寿塔其身世可追溯至五代梁贞明二年(公元 916 年),最初也是木结构,后在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年)改建为现存的石塔。塔高44.06米,略低于镇国塔。与镇国塔形制相同,但石雕工艺相对简朴,塔身每层门龛两侧,同样整齐排列着 80 尊雕像。</p> <p class="ql-block">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火遍世界、全球出圈。在这款游戏作品中,就有东西塔。西塔四层东北方向石门右侧有一尊猴头人身的猴行者,尖嘴鼓腮,头上戴着金箍,左手执一把鬼头大砍刀,右手曲于胸前,手指捻着项上一串大念珠,腰间系有一卷《孔雀王咒》和一只宝葫芦,浮雕右上角刻有 “猴行者” 三字。</p> <p class="ql-block">东塔二层西北面也有玄奘和猴行者的身影,这尊玄奘项背后有圆光,左手持念珠,左前方下角有一尊小小的猴头人身猴行者。事实上,放眼泉州,不光是建筑,信俗、文学、戏曲、工艺以及其他领域,处处闪耀着“悟空”元素,这只“顶流”猴子在文化名城可是非常出圈。</p> <p class="ql-block">漫步其间,禅音袅袅,古树参天,日光透过缝隙倾洒而下,洒下一地细碎的金黄。静谧而安闲的气息扑面而来,恍惚间,仿若能听见千年前僧人诵经的声音,穿透历史的尘烟,在此刻的时空交叠、共鸣。</p> <p class="ql-block">而寺内那一抹网红 “红墙”,无疑是冬日里最亮眼的景致。朱红的墙体在暖阳映照下,散发着迷人的光泽,静静伫立,便能欣赏阳光在墙壁上投下的斑驳剪影,不少游客身着传统服饰,头戴簪花在此留影。</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内有一座四柱石亭,亭内石碑上刻有郭沫若的《咏泉州》,诗文为 “刺桐花谢刺桐城,法界桑莲接大瀛。亚非自古多兄弟,唐宋以来有会盟。收复台澎今又届,乘风破浪待群英”。它既概括了泉州城的发展历史、文化渊源和风貌特色,又抒发了对泉州辉煌历史的礼赞,还寄托了对解放台湾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里还隐匿着一处弘一大师的纪念馆。在这里,可以看到大师在泉州生活的诸多史料、泛黄却珍贵的照片以及笔力雄浑的墨宝。弘一大师,这位文化界的大IP,与泉州有着难以割舍的缘分,其沙门生涯24年,在泉州驻锡的日子前后长达14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似有一种魔力,吸引着人们驻足,去感受岁月沉淀的静谧,去体悟冬日别样的韵味。这次住在西街,开元寺早晚去了两次,它不仅仅是令人心动,更能让浮躁的心灵瞬间寻得安宁。</p> <p class="ql-block">迈出开元寺,于巷陌间觅得一处网红餐厅。未及入内,馥郁香气已扑鼻而来。既入,遂点那道泉州食肆皆备的招牌姜母鸭。佳肴上桌,色泽诱人,鸭肉被浓郁的姜香包裹,咬上一口,肉质紧实,汁水四溢,暖意瞬间传遍全身。就着这般美味,小酌几杯,微醺的惬意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此次泉州之行,于味蕾间镌刻下深刻印记的,当属此地饭店与排档烹制的海鲜佳肴。不管虾、蟹、鱼,还是小海鲜,简单的烹饪方式,没有过多繁杂的加工,最大程度地锁住了食材原本的鲜嫩质感,每一口都是纯粹的泉州味道。</p> <p class="ql-block">晚餐过后,信步西街。各种地道的泉州美食琳琅满目,散发着诱人的光芒,各种香味在空气中打架:烤串滋滋冒油、麻糍软糯香甜、土笋冻晶莹剔透…… 形形色色的美味,简直就是一个露天的美食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西街的这种烟火气,不是刻意营造的,而是千年来自然形成的。你说这条街土气?对,它就是土气。但这种土气里藏着泉州最真实的一面,是最有泉州烟火气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面线糊,这道充盈着闽南风情、飘香于大街小巷的传统小吃,堪称当地美食一绝,定不可错过。临行之际,我怀揣着不舍,特地再去寻那熟悉的面线糊摊点,再过一把瘾。我按照自己的喜好,加入了猪腰、猪肝和鸡血,每一口都带来满满的幸福感。当然,也可随心添入油条、虾仁、蚝仔、卤蛋、大肠、醋肉,诸般搭配,各有千秋,皆能让人领略这道闽南传统小吃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继续漫步前行,便来到了中山街,这里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五彩斑斓的霓虹灯闪烁,街道两旁,成排的骑楼错落有致,仿若被赋予了生命,栩栩如生地讲述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此刻,我融入了熙熙攘攘的人流,仿佛在这热闹的中山街和西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小确幸,感受着这充满活力与历史韵味的氛围,心中满是对这座城市更深层次的热爱与眷恋。</p> <p class="ql-block">此时此刻,罗丹那句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脑海中愈发清晰。走街串巷,这西街周边的风貌意蕴、人文情韵、市井烟火,又岂独一“美”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所能囊括?</span></p> <p class="ql-block">清晨,阳光带着几分耀眼的热烈,唤醒了这座城市的活力。我怀揣着对新一天的期待,前往开元寺对面的西街菜市场。踏入市场,烟火气便扑面而来,我寻觅到了网红的 “张记花生乳”。摊位前,老板熟练地舀起一勺醇厚香浓的花生乳,加入软糯绵密的芋头块,再加上一根油条。轻咬一口,花生乳的馥郁、芋头的清甜与油条的香脆在舌尖完美融合,开启了美好而崭新的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