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南游玩

铃之闪

<p class="ql-block">被称为“入滇第一关”的胜境关是云南和贵州两省的地理分界线,关隘城楼雄伟壮丽、气势恢宏。据说,胜境关也是自然气候的分界线,有“滇界风和日丽,黔疆烟雨绵绵”的说法,这个说法或许被我添油加醋了。因为有了这个添油加醋,一个贵州人“云南要去一百次,<span style="font-size:18px;">尤其去云南过冬”</span>的决心会更加坚定。所以,C旭专门从深圳赶来与我和S钢在贵阳会合,共同开启了这次滇东南之旅;所以,到了胜境关后,“脚步匆匆游四方,下车先找拍照墙”。</p> <p class="ql-block">整个行程的第一个落脚点其实是在贵州而不是云南——离胜境关不远处的盘州妥乐村。把妥乐作为“滇东南之旅”第一站的第一景,一是基于行程安排上的考虑,一是因为我们走的国道与该景点相距不远,可以顺路看一看传说中的古银杏树群。</p><p class="ql-block">据说,妥乐是世界上古银杏生长密度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于是,三个男人在“入关”之前,漫步于树群下并走村串寨,感受和观赏<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界古银杏之乡”的</span>美丽和壮观,无意中还被<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只公鸡沉浸其中的悠闲和快乐所感染</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i>滇东南游玩之</i><b>山水田园</b></p> <p class="ql-block">“游玩”是游山玩水的缩写或简写么?反正滇东南的游玩,“游山玩水”当然是、必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和重要内容,尤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元阳哈尼梯田。</p><p class="ql-block">按时间顺序,我们首先去了珠江源。</p> <p class="ql-block">珠江源坐落于曲靖市沾益区。距城北约50公里处隐匿着一座名为马雄的山峦,自山顶蜿蜒至半山腰处,上下两个洞口清泉潺潺,正是珠江的发源地。珠江源以其“一水滴三江,一脉隔双盘”的奇特景致而闻名,涵盖了珠源洞、一湖、一桥及一瀑布等诸多景点,其中珠源洞被誉为珠江的正源所在。站在此处观望与拍照(<span style="font-size:15px;">哈哈,</span><i style="font-size:15px;">做了一个标准的傻动作</i>),不禁让人回想起曾在广州珠江边漫步时的心潮起伏,以及今年2月我们三人在罗甸红水河上的垂钓时光。那红水河之水,正是源自曲靖的马雄山洞,最终汇入广州的珠江。</p> <p class="ql-block">珠江源及其周边的曲靖植物园被纳入了风景区的统一管理。感觉这十二月的整个风景区,除了工作人员外就只有三位游客。</p><p class="ql-block">湖是珠江源的一大亮点,湖水清澈碧绿,与蓝天、白云、山势、森林相映成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风景区和植物园里,</span>我们既乘坐了火车头的观光旅游车,也搭乘了工作人员的三轮货车,一路不断的风风颠颠和疯疯癫癫。</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珠江源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审美价值,那么,元阳哈尼梯田为我们呈现出的一幅幅画面,简直就是绚丽多彩、巧夺天工、壮观秀美、美轮美奂。而天空中的云层云雾云彩云朵不断的变化和变换,让你一遍遍地领略和感受到了什么叫云南的云?!</p> <p class="ql-block">云和雾算是一家么?它们什么时候又会分家呢?夜间,我们雾中驾车找到哈尼小镇的一家民宿住了下来。</p><p class="ql-block">清晨,依然大雾弥漫。树在雾中若隐若现,枝条被雾气缠绕,静谧而神秘。那红色的小花是叫早樱呢还是叫冬樱?关键在这雾中,我们如何观望和欣赏到哈尼梯田?</p> <p class="ql-block">房东向我们介绍道,此地有着“五里不同天”的独特景致。不久,她的手机便传来了其他景区的好消息:尽管多依树仍犹抱琵琶半遮面,但老虎嘴、老鹰嘴与阿者科等地已是艳阳高照。闻此喜讯,我们随即驱车前往。</p> <p class="ql-block">对哈尼梯田的赞誉和美好表达的相关文字、图片、视频早已铺天盖地,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我们的破手机还能再干些啥呢?回答是:还真能干点那啥。譬如以如诗如画、波光粼粼的哈尼梯田为背景,记录一下高举锄头、在田间地头装模作样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譬如以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梯田为背景,歪戴着棒球帽,让哈尼梯田上清新的风和我们的嘻哈疯对冲一下交流一下。</p> <p class="ql-block">来到元阳,一定要去阿者科的。阿者科村是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哈尼族最原始的村落之一。村寨内的“蘑菇房”保存完好,据说有67座,集中连片分布。与梯田、森林、水系等构成了自然生态循环系统,令人印象深刻。我甚至觉得此时此刻拍出的阿者科民居,是这次滇东南之行拍到的最美画面。</p> <p class="ql-block">哈尼族人世世代代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形成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寨子里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想深入体验,还可以到“蘑菇房”里享受一顿哈尼式的美味午餐。</p> <p class="ql-block">村寨与梯田之间有一野草杂生的空地。一头大灰黑牛的身后,紧紧跟随着一头小白牛,<span style="font-size:18px;">单看毛色很难断定它们有血缘关系。但大牛小牛</span>之间那种如影随形的默契,透露出了母女或母子间独有的亲密与依赖。</p><p class="ql-block">篱笆旁,一群小鸡紧紧围绕着鸡妈妈亦步亦趋地学习觅食技巧,这画面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一段记忆——少年时代在工会大院,我亲手养育并见证孵化出壳的小鸡不计其数;我还无数次耐心细致地围绕菜地修补过篱笆。而当时的那鸡那篱笆跟眼前所看到的简直一毛一样……我要不要在阿者科村住上个一年半载呀?呀呀呀呀呀?!</p> <p class="ql-block">在阿者科哪怕住上一天的可能性目前也是没有的,我们的脚<span style="font-size:18px;">步按计划还需去追逐更多的景色和风情。而滇东南的旅途中,似乎随处有景,我们也随时会停下脚步,譬如一次与热带植物的邂逅。站在河畔或山坡,亲眼目睹高低不一的木瓜树以及它们的硕果累累,那份由衷的喜悦与激动,实在难以言表。于是,有人用自己的手来了个零距离接触。</span></p> <p class="ql-block">离开阿者科后去的下一个景区是文山州的普者黑,两者虽有一样的“者”,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大不一样。普者黑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大亮点是</span>喀斯特溶洞景观以及湖光山色,据介绍,夏季还能观赏到壮观的荷花。没有荷花的冬季普者黑让我不断想起了广西,<span style="font-size:18px;">想起曾去过的广西桂林、河池、崇左以及靖西市的鹅泉和上林县的大龙湖……</span>如果一定要搞个“喀斯特湖光山色”选美比赛的话,我认为广西应该包揽前五名。而且,<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位来自喀斯特贵州的游客还对景区中的“世界喀斯特•中国普者黑”的说法不以为然。</span></p> <p class="ql-block">之前,去了建水的燕子洞。对洞里的宣传标语“亚洲第一溶洞”我们同样不以为然。全国喀斯特溶洞的榜单上,贵州织金洞被称为“洞中之王”,始终位于榜首呀!?当然,为旅游业造势的夸张宣传是可以理解的,也不影响我们对云南对滇东南美好的印象和喜欢程度,而建水燕子洞确实也有其迷人和震撼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滇东南的罗平是我们回贵州前的最后一站,貌似这里</span>没有为旅游业造势的夸张宣传,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据说是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过的。季节原因,我们停留时仅仅看见零星的几朵小花花。谁知2个月后或3个月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会不会再次光临,看一看被</span>油菜花花海所淹没的景象到底有多壮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某些旅游宣传虽未过分夸张,但仍可能让人略感别扭和不适,比如我们数日前造访的弥勒可邑小镇。一处标榜为百年古宅的墙壁上,赫然出现了一幅模仿《父亲》的现代画作,显得很突兀……我们不是来挑刺的哈,来滇东南的目的只有一个——观光休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邑小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的发祥地,阿细人在彝族文化的基础上,独树一帜,发展出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文化元素。小镇中,青灰瓦片与黄土墙构成的房屋错落有致,颇具特色。一个牙牙学语的幼儿,在父辈悠扬的琴声熏陶下,竟也随着节奏手舞足蹈起来……这一幕,不经意间让我们发现了民族民间艺术传承的一个生动样本。</span></p> <p class="ql-block">据说,《阿细跳月》被誉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其舞蹈动作洒脱大方,激情四溢。当我加入到“一起跳起来吧”的欢乐人群中时,便全然沉浸其中,尽情强调那份“奔放”,手与足热烈而忘我地随着节奏不断比划着……</p> <p class="ql-block">后来,不管啥子景区景点,“热烈而忘我地比划”有点刹不住车了……在蒙自长桥海边的草地上,看见S钢静静的静静地守着钓竿,我那“热烈而忘我地比划”,实在忍不住地到达了巅峰、到达了高潮。</p> <p class="ql-block">二、<i>滇东南游玩之</i><b>城市印象</b></p> <p class="ql-block">若将此次滇东南之旅的城市印象精粹为一个字,那便是“水”。恰似昆明与滇池相依相偎,大理与洱海共生共息,云南的众多城市仿佛都与“广袤的水域”存在着一种浑然天成的紧密联系。而红河州的弥勒、建水、个旧、蒙自等城市,更是将这一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各自以独特的风貌诠释着水韵之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弥勒的水韵之美,在于市区那片宁静而浩瀚的湖泊。漫步湖畔,不禁遐想或瞎想:一个退休老人若将弥勒作为旅居之地,每日沿湖的漫步、奔跑、跳跃,该是何等的惬意舒畅、激情洋溢,尽显生命之活力与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天,我们所下榻的酒店,恰好坐落于湖边不远处,早餐后我们便到了湖边……湖的全名是“湖泉生态园”吗?记不清了。</span></p> <p class="ql-block">弥勒除了水韵之美,其东风韵景区更是一张熠熠生辉的名片。景区内的万花筒艺术馆堪称一绝,其独特的建筑外形宛如形态万千的酒瓶错落而立,又似烈烈燃烧的火焰,极具视觉冲击力。</p> <p class="ql-block">南湖、长桥海与大屯海,共同勾勒出蒙自独特的水韵之美。若从城市生活综合性的视角来审视,南湖以其卓越的景致,尤为市民休闲的理想之选。晚饭后,我们漫步于此,感受到了城市灯火与南湖景致交相融合,绚烂与梦幻……</p> <p class="ql-block">个旧曾以“锡都”闻名遐迩,也曾被美誉为“小香港”,市区的金湖则充分展示出了这座城市的水韵之美。晴朗天空下,漫步其间,悠然自得。当天空突然阴沉,背景也太普通时,个旧的水韵之美被我们刻意的“留个影”而大打折扣。</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70年代中,曾发生震惊全国的“沙甸事件”,曾听过该事件的多个版本。到了个旧,当然要到沙甸去<span style="font-size:18px;">看看有没有“沙甸事件”留下的痕迹,</span>看看新建的沙甸大清真寺。</p><p class="ql-block">沙甸大清真寺<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誉为亚洲(面积)最大的清真寺,可容纳一万人同时做礼拜。有关报道说,前不久对沙甸清真寺进行了一次“中国化改造”,具体肿么个改造,有关报道没有说。我们参观时,注意到了建筑风格的“中国宫廷式特色”;还注意到建筑物上的宣传标语: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建水的“水韵之美”体现在其丰富的水系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中。泸江河、红河、南盘江等河流流经建水,孕育了这片土地,也为城市增添了灵动之感。建水还拥有多处水景,如五龙湖、小桂湖、广慈湖等。这些湖泊如明珠般点缀在城市之中,湖光山色,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这座城市的水韵之美也包括朱家花园的小鹅湖。亭台楼阁之间,小桥流水;流水、池塘与古建筑相互映衬,那种古朴典雅的水韵真的会让人如痴如醉。手机对准前方的那一刻,就想:凭这个视角拍出的画面效果,每年冬天,我都要来建水住上个十天半月。</p> <p class="ql-block">建水的水韵之美当然还包括古城中数量众多的古井,建水有“建在水井上的城市”的说法。据统计,建水共有128口古井。</p><p class="ql-block">为了让C旭带来的桐木关金骏眉的茶韵发挥出“最大值”,我们一起来到古城外的大板井取水……当C旭举着茶杯赞不绝口时,一条关于茶和水的广告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建水的一些古井已经不再担负实际的供水职能,而是转变为“承载历史记忆”的参观点,譬如十二眼井。十二眼井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以扇形代表风水,蕴含着培育君子品行、大雅民风的美好愿望;十二个井圈代表十二属相,寓意世人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得到自己的财富。</p><p class="ql-block">十二眼井旁有一家叫“城南古韵”的旅店,来自贵阳的三位游客在此住了三天。每天早出晚归加上来来回回,n多次地经过和驻足十二眼井。于是,关于以前古城的居民如何取水、如何井边洗衣洗菜聊天;哪一口井眼代表哪一种属相,我们每次都有不一样的猜测和想象。</p> <p class="ql-block">或许是由于旅游淡季的缘故,这家客栈及其整个院落,在不经意间被我们三位贵阳游客独享了整整三日。这期间,我们一直感受着无比的惬意与自在。</p> <p class="ql-block">即便游玩时间长达十天半月,古城建水的魅力依然会让人意犹未尽。姑且不论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古朴的历史建筑、迷人的自然风光以及诱人的美食文化,仅仅是坐在古城那枝繁叶茂的大树下,悠然地观赏着街头巷尾的景致,目光偶尔掠过石板路面,掠过行色匆匆又或悠然自得的行人,让思绪漫无边际地飘荡……区区三天能尽兴么?</p> <p class="ql-block">云贵地区饮食文化相近,我不是什么“吃货”,但在滇东南的旅行中,汽锅鸡与牛干粑实在让我大快朵颐,尽享口腹之欢。初次尝试的炒棠梨花、炒草芽、炒石榴花及凉拌树花等,新奇独特,风味殊异,令人久久回味。此外,蒙自的过桥米线与河口的小卷粉亦是风味各异,别具特色……此行中的每一道美食,几乎都为旅程平添了味蕾享受。于是,我好像又成了吃货。</p> <p class="ql-block">所谓旅游体验,无非就是吃喝玩乐。吃和喝带来了享受,同时也为玩和乐提供了充沛的能量。吃得好睡得好,有了充沛的能量,也就能尽情地、无拘无束地“为乐而玩、玩中取乐、乐在玩中”。</p><p class="ql-block">于是,三个人在贝山陶庄不断搞笑、搞怪和“破罐子破摔”……</p> <p class="ql-block">于是,在蚁工坊内,大家纷纷摆出各式各样的姿势,以及影视剧中的经典动作。有人尝试扮演起酷似007的角色,一不小心模仿成了笨拙的“王牌特工”形象。</p> <p class="ql-block">有人跷起自家的二郎腿,在人家的“大长腿”中间双手合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人在</span>多次尝试“抱”而未能如愿后,转而用双手满怀虔诚地抚摸起了佛脚……</p> <p class="ql-block">在“双手合十”和“临时抱佛脚”之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感情深,一口闷”……</p> <p class="ql-block">在河口口岸边,为了能戴个绿帽留影,我还选择用人民币xx元,跟越南小贩交换了一个并不喜欢和并不需要的小手串……</p> <p class="ql-block">在河口的八条半景区,我还选择去接受一家自媒体关于充电桩的拍摄采访,在边境线上莫明其妙地“跨界”了一回……12月的八条半,成了房车休闲聚集的大本营,给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车主们如何“流浪”的生活和故事。</p> <p class="ql-block">河口,这座坐落于边境的城市,一个尤为醒目的特征便是那随处可见的铁丝网。我尝试透过一道道密布的铁丝网,去探寻与邻国的那些相似之处和迥异之处。</p><p class="ql-block">曾经独自一人踏上过这个邻国的土地,在其首都河内小住了几天,留下有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旅程结束后,甚至还萌生了一个念头:到双方的边境城市分别待一段时间,通过实地的生活体验,去学习越南语……时光荏苒,转眼间几年已悄然逝去。伫立在铁丝网旁,心中不禁有些感慨。</p> <p class="ql-block">三、<i>滇东南游玩之</i><b>米轨铁路</b></p> <p class="ql-block">所谓米轨铁路是指轨距为1米的铁路,与轨距为1.435米的准轨铁路相对应。100多年前,法国人修建的滇越铁路便是典型的米轨铁路。在滇东南的河口、个旧、蒙自、建水等城市,至今仍有火车在米轨铁路上穿梭运行,我们也多次遇见。</p> <p class="ql-block">而沿途的几个站台站点更成了备受游客青睐的热门景点,譬如已经120岁的河口站——滇越铁路动工之时的1903年,也是河口站建设之始。</p><p class="ql-block">河口的八条半现已开发成休闲度假区,而<span style="font-size:18px;">“八条半”作为地名和车站站名(上图),是因为</span>法国人修建滇越铁路时,以“一条”为一公里的计量单位,河口火车站到“八条半站”刚好8.5公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片说明:</span><i style="font-size:15px;">100多年前,有个着装现代的旅客刚下火车,东张西望、呆头呆脑地正走出车站……</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1903的河口站留影,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创意。)</span></p> <p class="ql-block">离开河口,可以去屏边白河镇的火车集市。据说,屏边火车集市自滇越铁路修通后,历经上百年的岁月洗礼保留至今,被誉为百年铁路集市。或许是日期不对,我们到达时只见到了零星几个摊贩,未能亲眼目睹那热闹非凡的赶集场面。站在铁轨边,只能根据眼前的景象去判断去推测去想象……</p> <p class="ql-block">距屏边火车集市30多公里的屏边五家寨,有一个叫“人字桥”的景区。景区中峡谷深邃,峭壁陡立;植被茂盛,溪水潺潺;溪流中的巨石宛如巨兽沉睡,庞大的身躯被清澈的水流轻柔地环绕,透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气息。</p><p class="ql-block">人字桥因其结构像汉字“人”而得名,听说是一法国女工程师设计。它位于深谷之上,施工条件极其艰苦。我查阅了资料,说有800多人在施工过程中死亡。忽然联想起某历史事件中的八百勇士……此时,不远处传来了“糟哦”的熟悉声音。C旭还是S钢跌入溪水中,说是裤脚和鞋袜全湿透了。</p> <p class="ql-block">1913年,云南的商人们集资修建个旧&gt;碧色寨&gt;石屏的铁路,这条铁路采用了“寸轨”(轨距为0.6米)。个旧火车站自1921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一直是这条寸轨铁路的始发站。这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瓦黄墙</span>仿法式建筑,曾是个旧的城市中心。如今,以这个历史地标为拍摄背景,有人双手插兜,有人双手叉腰,有人匆匆而过……反正都装作一副怀旧的表情。</p> <p class="ql-block">距碧色寨站大约十多公里的雨过铺站曾是米轨、寸轨、准轨的交汇处,我们特意到此一游,就是想看看所谓的三轨铁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轨铁路又叫“套轨”——</span>为准轨和米轨列车都能在这条铁路上顺畅行驶,将不同轨距的铁路嵌套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而蒙自的碧色寨站不仅是滇越铁路的重要站点,还是中国唯一一条民营铁路——“个碧石(寸轨)铁路”的始发站,米轨和寸轨在这里交汇换装。据介绍,自1910年起的30多年间,碧色寨站一直扮演滇越铁路沿线第一大站的角色,有“小巴黎”之称。车站至今仍保留着法国式铁路用房、三面钟等历史遗存。碧色寨站还因电影《芳华》在此取景拍摄而受到游客熟知,成为旅游打卡必到的“网红景点”。到了网红景点,谁能控制住自己的表演欲呀?</p> <p class="ql-block">滇东南滇越铁路之游玩中,每一幅和每一帧通过手机镜头捕捉的“表演”,都假装被老电影中的经典桥段所精心雕琢。在这些光影交错的瞬间催化下,我们努力地披上历史的外衣,沉浸在一场自我编织的“穿越”梦境之中。</p> <p class="ql-block">好在有手机软件为我们提供了“海报创意”的手法,为那些自我陶醉的夸张与变形增添了几分恰到好处的润色……</p> <p class="ql-block">在建水,观光休闲的小火车有四个站点,每个站点的停靠间隙都会被三位乘客用来“吊儿郎当”一下或“调皮捣蛋”两下。譬如有人背向火车头,近距离地在铁轨上席地而坐……</p> <p class="ql-block">有人无视火车的势不可挡,用尽吃奶的力气试图让“建水古城号”开倒车……</p> <p class="ql-block">有人干脆跟火车来了一场“龟兔赛跑”……</p> <p class="ql-block">始终没想通的是,“建水古城号”为什么选择内燃机头而不是蒸汽机头的外形?</p> <p class="ql-block">一归国华侨刚下火车,拎着皮箱、拄着拐杖走进了车站。老先生满面笑容地和迎候他的乡绅用家乡话打起了招呼……</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乡绅:哈皮,回来哦啦?!</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侨胞:哈哈,哈皮,好久不见呢!侨联阿个叫一红还是三红的咋没来?</i></p> <p class="ql-block">今天,不仅滇东南,全国已全面迈入高铁的新纪元。搭乘着“建水古城”号复古小火车,耳畔响起的哐当哐当声,宛如穿越时空的低吟,将我们的思绪牵引至那久远的往昔,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匆匆流逝与时代的飞速变迁。</p> <p class="ql-block">米轨铁路旁的一个静谧车站,我驻足凝望,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不知是渴望找回遗失的岁月,还是想将某些珍贵的记忆镌刻于此……最终,以一种象征性的举动,将自己的旅行包轻轻放置在月台的地面上,试图在这片时光流转之地,留下一个关于滇东南旅行的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