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话宋

青的池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跟着流传千古的画作,走进宋人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游山玩水,见市井气,觅生灵美,有相见欢,寻鬼神谈。</p> <p class="ql-block">  骑行策杖泛舟,赴一场山中之旅。在以《溪山行旅图》为代表的巨作和大量行旅意味浓厚的山水画里,在大自然的探索中,找到生命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行旅队伍装载货物的忙碌身影,相比文士的山中旅行,多了一些生存的压力,少了寻道叩问的文艺气息。</p> <p class="ql-block">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不止画旅人翻山越岭,更为观画者提供了与大山相遇般身临其境的感觉,他有句名言“与其师人,不若师造化。”就是向自然山水学习。正是因为这种心态,才让它成为山水画不可逾越的祖师爷。他的画给人非常震撼的大自然雄壮之美,这在后来的山水画之中,不论在构图还是气势上都难以企及。</p> <p class="ql-block">  南宋的两幅《舟人形图》,画中士人泛舟饮酒,在山风的吹拂下,享受惬意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南宋梁楷的团扇画巜泽畔行吟图》,也是边角小景图中的佳作。他惜墨如金,却营造了一种悠远的意境,非常值得钦佩。</p> <p class="ql-block">  在宋代,有一个略带神秘气息的网红地区,吸引了无数资深的文艺人士前往打卡,那就是屈原在楚辞中搭建的梦幻舞台—潇水与湘水交集的潇湘地带。</p> <p class="ql-block">  董源的《潇湘图》,在山水之间融入了漫天轻盈的雨雾,将润湿的南方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明代的董其昌对此画作爱不释手。他惊叹潇湘山水居然和此图长得一样,他将董源视为一生的偶像,更认为他是开启南派山水的代表人物,和北派山水形成了风格的对峙。</p> <p class="ql-block">  米芾偏爱云雾山水,认为山水有无穷之趣,尤是烟云雾景者为佳。米友仁继承了亲爹的绘画基因,在他笔下的潇湘云雾称得上是壮观无比。</p> <p class="ql-block">  大才子苏轼也与潇湘有缘,曾被贬到湖南永州。在巜潇湘竹石图》中,它将远处的潇湘山水和近处的瘦竹怪石堆形成了虚实对照,营造出广阔的空间视野。</p><p class="ql-block"> 宋迪的《潇湘八景》分别是平沙落雁、远府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可惜并没有流传下来。</p> <p class="ql-block">  南宋王洪的《八景图》,严格来说并没有具体的地点指向,它是一种桃花源式的理想山水。</p> <p class="ql-block">  而南宋禅师牧溪笔下的《潇湘八景图》,则使图像融入了玄妙悠远的禅趣。他使用的绘画材料不拘一格,多以甘蔗渣、草结为笔作画。他以粗率疾驰的笔法,描绘在狂风中摇摇欲坠的树木,渲染辽阔的江面。 而牧溪在日本极受推崇,甚至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形容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p> <p class="ql-block">  南宋僧人王涧游遍各地,旅行途中对云山也情有独钟,他喜欢利用大片的留白,刻画出云雾飘渺之感。</p> <p class="ql-block">  《千里江山图》重新回归晋唐时期的青绿山水,也缔造了最辉煌最璀璨的青绿山水画巅峰。</p><p class="ql-block"> 它是一幅画卷,藏着人们的生活,也是一幅不可跨越的高山仰止,因为用了最昂贵的材料,有最具审美的构图,有故事,甚至是在宋徽宗的指导下完成。这样一个天才皇帝教导指导出来的作品,更是无法超越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小小的篇幅,居然有数10条不同类型的船,有客船、货船、渡船、渔艇、橹船、舢板。大部分的船只,都加上了各种防晒防风雨的顶棚。</p> <p class="ql-block">  在《千里江山图的》中部主峰瀑布之下,有一个山洞,这个山洞就像修仙爱好者向往的洞天秘境,吸引三位同伴前去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 洞天福地多在名山胜地风景优美地,中国的五大名山—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都跻身洞天之列,不难看出道家强烈的山岳崇拜情节。</p> <p class="ql-block">  在一处山上的空地,有点像道教的祭神祭坛,有两只丹顶鹤悠闲的散步,虽然造型简朴不太起眼,应该也寄托了许多美好的希望吧。</p> <p class="ql-block">  北宋朝廷重视教育,各个州县都设有官学,学子们到一定年龄就可以选择入读私立或公私合营的书院。很多著名书院如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都设在风景优美的山水境地,给学子们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宋代书院还经常举办学术讨论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洲兄弟,曾在鹅湖寺,就“格物致知”和“”心即理”的不同观点进行辩论。</p> <p class="ql-block">  一个富足包容的社会,对动物也能做到以人情相待。宋代的市井,就是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人间胜境。</p> <p class="ql-block">  一幅画也是一个时代的表现。这胖胖的鹦鹉,圆润的杏花,组成了一幅富贵逼人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不按套路出牌的崔白,以败荷凫雁得名,它的生机和悦动,在比较中才能看出差异。</p> <p class="ql-block">  崔白的《双喜图》画的是萧索秋日里,两只山喜鹊受惊之后,凶蛮七也叽叽喳喳,而灰兔也嗅到了危险,惊魂未定的仰望天上的鸟。</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初以法国巴黎为中心,以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为代表的美术家群创造的艺术流派,又称稚拙派。该画派主要受到柏格森“直觉论” 的影响,画家们将早期发展阶段的各族人民的复杂艺术视为自己创作的样板,在其创作的过程中极力主张返回原始艺术的风格中去,主要通过追求原始艺术的那种自然天成的表现形式,来表达朴素的艺术情感。</p><p class="ql-block"> 而这幅北宋崔白的《竹鸥图》,那被风吹动的树枝,与卢梭的一副风中颤栗的野兽非常的相似,有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p> <p class="ql-block">  摸鱼撸猫逗狗,养宠物,离不开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宋画中的鸟兽动物图像,意在追求写生,许多精彩的动物写生都是,画家近距离观察结成的趣味果实。</p> <p class="ql-block">  猫咪与蝴蝶共同出镜的频率增高,因为猫和蝶组合起来谐音是耄耋,寓意长寿吉祥。</p> <p class="ql-block">  南宋梁楷的《狸奴闲趣图》与宋代赵佶的《耄耋图》,一比较发现,从写实角度看,赵的更真实,构图也显得更大气。</p> <p class="ql-block">  《富贵花狸图》和《猴猫图》中,都画有系着红色蝴蝶结的猫咪,给动物打扮也是人闲暇时候的一种乐趣吧。正好刷到一个视频,巴黎的人也给狗狗打扮,跟自己的形象非常契合。</p> <p class="ql-block">  这幅《红梅孔雀图》画中的孔雀与红梅、翠竹,山茶相映成趣。但稍微画的差了一点调性。</p> <p class="ql-block">  渔夫这一形象,在古人心中还挺特立独行的。艺术领域里的渔夫形象,更多源于庄子和屈原。人生就算有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渔父,他们有举重若轻的大智慧。</p> <p class="ql-block">  坚守孤独的生活,必然也伴随着辛苦,不过在尝遍了入世痛苦的人看来,有时却甘之如饴。物质上的富足,也不能弥补精神上被人奴役的无奈,和没有自尊苟延残喘的现状。</p> <p class="ql-block">  画渔夫形象最出名的。应该是吴镇,他是真正践行隐居生活的艺术家,他笔下的渔夫,连鱼竿都不顾,他全身心沉浸于天高水阔的自由之中。</p> <p class="ql-block">  聚会,不仅让彼此思想交流,同时也将名人汇聚一堂,思想碰撞。</p> <p class="ql-block">  兰亭集会因王羲之的巜兰亭集序》书法而流传千古,而北宋最著名的一场文人派对—西园雅集,也被李公麒描画了下来,有米芾作序,让后人铭记了千年。</p> <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女人对自己的容貌总是格外的在乎。也许因为青春,美丽很容易就在现实中流逝。而伴随的就是臃肿的体态,憔悴的面容和糟心的世俗生活。</p><p class="ql-block">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魏晋崇尚风流俊逸,大唐以圆润为美,宋代则追求婉约苗条,在妆容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唐女孩喜欢艳丽浓妆。而宋代女子,妆容更加简单精致,淡,才是宋代妆容的灵魂所在。</p> <p class="ql-block">  宋画中最出彩的新奇妆面,要属低调炫富的珍珠花钿妆。以珍珠做花钿为饰,贴于额心、眉尾、两靥等处,为简洁的底妆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  宋代文艺女青年尤其喜欢梅花妆,文坛对梅花妆的咏叹之词非常多,到了北宋后期,梅花桩已经从贴在脸上拓展为在头上插梅花。</p> <p class="ql-block">  簪花,也应该是从那时开始的,对花的热爱也就是对生活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宋代女孩还喜欢一种叫冠子的头饰,在《花石仕女图》中,是带的山口冠,而巜女孝经图》中的后妃带着莲花冠。这些也不能乱带,一不小心就逾制的危险。</p> <p class="ql-block">  珍珠与冠子,虽然感觉比人的脸还大,但是,也硬撑住那种宫庭的富贵和大气了。</p> <p class="ql-block">  宋代特征的衣裳款式是禙子,因为当时的女子比较瘦,所以就会更显得修长与苗条,而且实用,行动方便。</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对茶的热爱,数千年就刻在基因里面。南宋刘松年所画的《撵茶图》,就非常清晰的表现了点茶的工序和器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宋代斗茶流行的是斗色斗浮。</p><p class="ql-block"> 大宋饮茶内卷到极致的表现就是茶百戏,让汤面幻化出花草虫鱼等图案。</p> <p class="ql-block">  一年四季花开放,人们爱四季之美,春夏秋冬汇集在一起,成为重要的装饰元素。遇到重大的节庆时,宋人喜欢摆放时令的花卉,增添节日的氛围。北宋赵昌的《岁朝图》,热热闹闹,富丽堂皇。让人们在色彩的多变中感受时光的流逝,富贵吉祥如意集于一堂。也特别符合人们对生活的期盼。最后发展成为岁朝清供,作为一个特别的绘画题材,过春节时的特有摆设。</p> <p class="ql-block">  南宋的扬无咎自名村梅,一生爱梅种梅,直到69岁时画下4梅图,描绘了梅花从含苞待放到凋零的过程,成为宋代画梅的巅峰作品之一。</p><p class="ql-block"> 郑思肖的无根《墨兰图》,则表达了北宋灭亡的愁苦与积郁哀悼。</p> <p class="ql-block">  《歌乐图》里私养的歌舞团带来的娱乐,贵族世家都有自己的女团。而《货郎图》则是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市井生活。《清明上河图》汇聚了所有日常,热热闹闹的繁荣生活。《槐荫消夏图》则让我们看清楚平凡物件,在生活中的重要位置。</p> <p class="ql-block">  《骷髅幻戏图》,将民间的扯线木偶杂技融入了日常生活中,同时也让人们生出无限的感慨。《中山出游图》跟钟馗联系在一起,让人生出敬畏。《搜山图》背后的魔幻现实主义,充满了无限的想象。</p><p class="ql-block"> 人在画中游,犹如梦里的时光再现,曾经的时代停驻在瞬间。宋时的日子,展现在我们面前,值得今天借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