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乡老西院,明清先贤建,屹立村中央,声誉暖人间。它坐落在阳城县凤城镇尹家沟村三教庙的东南面,坐北朝南,风雅别致,古色古香,历史悠久,为我村乃至方圆十里八乡明清时期四合院的标致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庭院呈正方形,布局四大八小,院的四个角有精巧玲珑的四个小院。正北是主房,耸立在半米高的台阶上,出檐三间,木制门窗精雕细琢。南面房屋,台阶略低,也是出檐三间,华丽典雅,端庄敞亮。东西两厢房同样自成一体,对称别致,气运通达。走入院内,看到的每一块砖石,每一扇门窗好像都在诉说着卫氏家族先贤们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卫氏家族在周朝时以姓为国名,建立卫国,历经三千多年的繁衍生息,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华大姓之一。大约到明朝中期,部分卫姓落居阳城东关,后来到明朝洪武年间,部分卫姓分支迁至尹家沟村居住。老西院就是最早定居尹家沟村的卫氏家族兴建的宅院,至今已历到二十五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遥想当年,卫氏族人为了振兴族系,光宗耀祖,营造安居乐业之所,他们投入到采挖煤矿,冶铁铸造,农耕纺织,经销货物等行业,使家族经济实力日渐雄厚,过上了安稳富足的生活。先贤们在这个阶段大兴土木营造宅院,夯实百年之基。又创办私塾,聘请名师培训卫氏子孙,可谓高瞻远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光绪二十七年,老西院走出一位温文尔雅、博学多才之士,官名卫鲁昆,又名卫怡堂(1901-1993)。他天资聪颖,孜孜不倦,于中华民国十三年八月毕业于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院。毕业后,同年九月任阳城县次营高级小学教员。民国十五年九月受阳城县知事委任,担任第五区立模范初级小学校主任教员兼第九学区联合校长。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受山西省教育厅委任,代理阳城县教育局督学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卫鲁昆一生专注教育,尽职尽责,对民国时期阳城县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一位德艺双修,敬业爱国的教育工作者,又是一位乐于助人,精于书法的乡贤居士,深受村民爱戴和信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间推进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正逢国家危亡动乱之时,日寇占领阳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地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为抗击敌寇,抵御外侮,卫氏家族有识之士,以民族大义为重,投入到了抗日救国、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之中,一时英雄辈出,立下了赫赫战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卫鲁襄同志(1911-1959)又名卫堆山。青少年时期,在我县刘村高小毕业后,于1937年2月在张庄小学教书,1938年在杨可箴(阳城杨腰村人,新中国成立后任阳城县县长,阳城一中校长)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在中共阳北县委领导下与贾甲申、李凤歧打入日伪警备队,成立地下党小组,秘密开展策反工作,由地下党员张继贤以货郎身份向他们传递阳北县委指示,给阳城解放时策反伪军起义创造了条件。1945年4月10日,他成功地组织警备一中队投诚起义,编入阳北独立营。从1949年1月至1959年间,他受命于危难之时,就任中共阳城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之职,为党组织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上级党组织多次嘉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卫鲁善同志(1920-1988)又名卫匡山,是卫鲁襄袍弟。他1935年10月毕业于刘村高级小学。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由上级党组织派他到地委党校学习,后经牺盟会负责人赵树理(沁水县尉迟村人)介绍,分配到阳城第五行政区工作。1935年12月事变后,牺盟会受到严重破坏,他和地下党组织继续坚持斗争、发展力量,在秘密战线上开创了新局面。1940年夏,上级党组织负责人徐毅安排他到太岳军区八路军总部工作(河北武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听从党的安排,历任石家庄市长征胶鞋厂,前进棉织厂、编织厂、第二制药厂党支部副书记,为石家庄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绝贡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卫焕文同志(1921-1995)又名卫更新,1945年3月经卫鲁襄介绍参加了阳北独立营,并担任班长。1946年3月在阳城一区公所任通讯员,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陈赓纵队参加了解放晋南战役。1947年3月在解放曲沃战斗中不幸负伤,奉命回家养伤。期间历任阳城县一区通讯员、武装干事、邮务主任等职。1949年3月,随“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南下福建,历任长乐县鹤上区农会干事、县公安局治安股员、金锋派出所所长。1954年5月任长乐县公安局治安股长。1958年8月,历任长乐县铁厂书记、厂长、长乐县工业局副局长、物资局副局长。1962年因福建沿海形势紧张,省公安厅调他担任长乐县公安局长,严厉打击了敌特反革命分子。1963年,他不顾身患疾病,临危受命,带领公安干警配合陆军守备队第十三师围歼登陆蒋匪武装特务,坚持三天三夜战斗,直至胜利结束,因劳累过度大口吐血住进师部医院治疗。1973年7月,任福建省永泰县公安局局长。1975年6月,省公安厅又调他到地处沿海的平潭县任公安局局长,平潭县四面环海,与台湾相邻,治安形势复杂,但他恪尽职守,不辱使命,率领公安战士们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维护了当地百姓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1981年4月,任平潭县纪委副书记。1983年11月离休回家后,仍不忘初心,乐于奉献,为家乡经济发展和建设出谋划策,作出了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卫绍文同志,(1926一2021),又名卫嘉鏸 ,他是卫鲁昆先生的长子,也是我的堂兄长。1938年在本村小学读书,当过儿童团团长,站岗放哨查路条,青年时期参加过青救会等抗日救亡组织。1945年5月经叔父卫鲁襄介绍,参加八路军,在太岳军区司令部后勤供应科担任会计和出纳员,为部队筹措军饷等各种军需物资。1946年跟随陈赓司令员第四纵队转战运城、翼城、临汾等地。1948年6月在解放晋中战役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2月至1950年1月,随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兵团第60军参加解放太原战役,英勇作战,荣立三等功一次。1950年10月,他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加了抗美援朝战斗,为保障前线部队物资供给多次立功受奖。1953年10月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181师炮兵第587团后勤处财务主任。1959年1月至1964年10月,任南京军区后勤财务部科长和股长等职。1965年3月至1986年6月在河北承德地区农业银行工作,历任科长、副行长、行长等职,为新中国革命和建没做出了贡献。更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典之日,他被党中央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勋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通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但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党和人民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严峻考验,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妄图伺机侵略颠覆,扼杀新中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保卫住人民的胜利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我院卫申旺和卫三见两位热血青年分别于1955年3月和11月,积极响应党的召唤,报名参军入伍。村里为他俩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大会,他俩披红挂彩,骑着高头大马,甚是威武。值得赞誉的是,他们两位是建国初期,我村第一批光荣的义务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线英雄魂不朽,后方劳模竞风流。我院卫更见、王保见、卫更胜、卫家容、卫满喜和卫太太等一代老前辈,他们在家乡平凡的工作中爱岗敬业,勤恳劳作,各有建树,彰显了不平凡的情怀,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后辈儿孙树立了榜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我院卫鲁善之妻乔怡红(1920一1990),追随丈夫积极投入革命运动,于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尹家沟村第一任妇女主任,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组织村里妇女做军鞋,支援前线,受到上级表扬。还有卫鲁襄之女卫美容和卫美翠,卫鲁善之女卫铁翠,卫鲁恭之女卫柳桃(继乔怡红之后第二任妇女主任)这些前辈女性,都能在极端困难和非常时期向传统观念进行挑战和颠覆,用非凡的才智和勇气成为不可多得的优秀妇女党团骨干,在参政议政、巾帼建功、抗灾自救、破除迷信、投身教育、扫盲识字和各种活动中,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为家乡经济建没和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个光辉的坐标,凝结一代人的奋斗历程。是革命老前辈,英勇斗争,前仆后继,抗倭寇,赶老蒋,燃烽火,共拼搏,使曾经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换了人间,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尽展新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色老西院,基因昭后人。在中华民族日益强盛的今天,老西院人赓续红色血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更加扬眉吐气,大有作为,为党旗增辉,为先辈添彩,在祖国各条战线建功立业,成绩卓著,受到社会高度赞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怀念老西院,是因为她是明清建筑的典范,是先贤们聪明智慧的结晶,是晚辈们寻根拜祖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敬仰老西院,是因为她是伟大母亲繁衍生息的宝地,是孕育几十代儿女们茁壮成长的栖所,是培养文人墨客,诗书画意的源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赞美老西院,是因为她是红色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基地;是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英雄儿女们的出发地;是新中国成立后优秀党员干部矢志不渝,继往开来,创造美好生活的革命摇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贤创业垂千古,长征接力有来人。让我们勿忘先祖,感恩前辈,铭记初心,砥砺前行,去开创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和光辉灿烂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 2025.1.6</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b><b style="font-size:22px;">卫保胜</b>,山西省阳城县人,生于1955年,中共党员,人民教师,现已退休。历任小学校长之职,闲余爱好书法绘画诗文创作。曾辅导学生绘画创作获"天才杯"金银奖,本人书画作品也多次获得国家和市县各级奖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