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法悔

步雄

<p class="ql-block">1700万知青上山下乡给中国现代史留下了一段难言的历史,当事人怀念有之,反思亦有之。近些年,已经老去的部分前知青们以“青春无悔”为题举办了一些纪念活动,于是,“无悔”二字遂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历史疑窦,真的少小辍学,茫然于途而无悔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事实上,大多数人的上山下乡并非自愿,在北京,一张大红喜报贴上大门就必须迁户口的。笔者几次送自己的亲人上山下乡,火车一响,那一片撼人的哭声令人终身难忘。当事人一番期盼甚至抗争后艰难回城,甚至付出了鲜血,贞操和生命。接下来的大多数人文化程度低,社会层次低,工作保障程度低,曾经的工农兵大学生也被入了另册等等无悔乎,无怨乎?当事人自然心知肚明。为何发出无悔的呐喊?窃以为,是一种人皆有之的“角色期待”作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角色期望”是一个社会学感念,指群体或个人对自己社会角色实现的期望,包含认识、态度、情感等因素。说白了,就是谁都期待自己高人一筹,期待自己成为优秀的社会角色而被人注目和尊敬。当兵,上大学,当大款,当官都曾经是不同社会时代的主流角色期待,以上期待一旦实现可自炫,可得到世人的羡慕,可迅速进入主流社会。反之,就会坠入社会边缘化群体,屌丝逆袭只是局外人讲给局内人听的一个个励志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此说来,以上“青春无悔”的社会活动就有了前知情们证明自己的社会基础:“凭什么你们可以有(辉煌的履历),而我们不能有”。这是前知情们一种争取“角色期待”实现的呐喊和哀鸣,虽不具有大众的社会认同感,但却有着不平则鸣的一种情绪宣泄意味,隐含一种强烈的悲壮色彩。所以,有人讥讽他们愚不可及,以耻为荣就显得既不通情达理也不宽容厚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但“青春无悔”的确无视了那一段难解的历史,有一点代人掩过的意思,不如加一字叫做“青春无法悔”更贴切一些。“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与其抛开历史证明自己,还不如反思一下逝去的历史,做一个明明白白的过来人。让后人别再重蹈覆辙来得实际。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