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飞鸽"牌自行车

胡茂文

<p class="ql-block">那是1968年的冬天,6岁的我同姐姐一起,从老家磨塘胡村看望奶奶回来,在公路上遇到了单位的王义春伯伯,他骑着自行车,看到我们俩便急忙捏了刹车,跳下车来,同我们打招呼,手中从挂在自行车龙头上的一个塑料袋里,掏出一些五颜六色的"豌豆"糖(那时候对于我们来说,这东西也是很稀罕的。)塞给我们姐弟俩手里,还满脸笑意地告诉我们一个特大的好消息:"桂香,团圆,你家里也买了钢丝车(那时候家乡人对于自行车的叫法)了,你爸爸现在正在门口大场上学骑车呢。"</p><p class="ql-block">听到这个好消息,可把我们姐弟俩乐坏了,我心里想着:这回咱家有了自行车,今后上街下县爸爸就可以载着我们去了。</p><p class="ql-block">与王伯伯道了别,我们便三步并着两步走,一路上欢快地唱着歌曲朝家中赶过去。</p><p class="ql-block">快到家了,就见门口爸爸正在擦拭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妈妈高兴地站在一旁,见我们回来了,爸爸便告诉了他今天买自行车的经过。</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图片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那年的下半年,我们农科所里好像刮起了一股买自行车的风,不大的一个单位上,增海叔,起春叔和义春伯都先后花了百把块钱,买回来二手自行车,只有爸爸仍没有动静,大家都说爸爸抠,舍不得。</p><p class="ql-block">这天,农业局的驻所干部高家陶叔叔,推着他刚托人买回不到一个月的新"飞鸽"牌自行车,从爸爸面前经过,他又神气且面带微笑地挑逗着道:"胡支书,你想不想买自行车,你要是舍得出钱,这车我就原价卖给你。"爸爸其实也有买一辆好自行车的打算,自从高叔叔第一天骑回那辆自行车,他就心动了,只是一直因工作忙,而没时间托人找门路,见高叔叔话说到这个份上,便说:"小高,你说的话当真。"这时候,增海叔、起春叔和义春伯他们也过来凑热闹,高叔叔故意对爸爸继续实行激将法:"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下午拿来168块钱,这车就是你的了。"爸爸答道:"你可要说话算数哟,不要当着众人面反悔呀!"</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爸爸回家同妈妈一商量,妈妈愉快地同意了,并赶紧进到里屋,将皮箱中积攒了几年,准备她回云南保山探亲的盘缠钱拿了出来,168元,在当时来说可是个大数目,爸爸的月工资才26元,妈妈的月工资是23元。而且妈妈体弱多病,每年医药费花去不少,还有我们姐弟的书本学杂费,全家人的穿着吃喝,这些钱真的是针尖上削铁,真的不容易。</p><p class="ql-block">爸爸当着众人的面,将钱一五一十地点给了高叔叔,高叔叔极不情愿的掏出自行车的购买发票及钥匙,交给了爸爸,就这样,这辆飞鸽牌自行车,就成为了我们家那时候最贵的家当。</p><p class="ql-block">爸爸开始为自行车外壳打蜡,我也开始仔细地观察起来,这辆被称为"黑老虎"传统型的飞鸽牌载重自行车,是天津自行车自主研发生产的,被誉为我国第一品牌的自行车,那横档上挂着的三角形黄色猪皮工具盒,对我的印象尤其深刻,很像是装手枪的盒子,那时候的孩子对手枪可是有着特别的诱惑力,哪怕是支像小兵张嘎手里的木头手枪。</p> <p class="ql-block">这是外孙小石头,读幼儿园时骑小自行车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就这辆飞鸽牌自行车,影响了我们家几代人,使我们一大家子人受益了三四十年。</p><p class="ql-block">开始这车是爸爸一个人骑,那时候他被县农业局调到离家较远的瑞昌县城北边的红卫水库(今龙源水库)做主任,星期一上班,星期六下班,平时开会学习办事情,都离不开这辆坐骑。</p><p class="ql-block">在星期天爸爸回到农科所,妈妈便要爸爸教她学骑车,妈妈那时已经三十五六岁了,而且又是体弱多病,可她硬是在农科所的妇女们当中,做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凭着她百折不挠的意志及百摔不怕的勇气,最终学会了骑自行车,后来她竟然可以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下县来回转,把单位上的其他女职工给羡慕死了。</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是姐姐到乌石街后面后山地的高丰中学读高中,六七里远的路程,这辆自行车便成为了她的专车。</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图片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我学骑自行车比较晚,由于小时候营养不良,个子矮小,直到14岁,才开始学骑自行车,那时候,我们农科所已建起了大水泥场,作为学骑自行车的场地,真是得天独厚,平时就有许多附近生产队的社员,来到这里学自行车。</p><p class="ql-block">可是爸爸抽空在水泥场上,精心地教了我好几回,都是收效甚微,无功而返。每次我坐上自行车,他总是重复地强调几句话:腰要伸直,龙头扶稳,眼睛往前面看。弄得我是紧张兮兮,顾了龙头就顾不了脚,顾了直腰就顾不了朝前面看,最后老学不会,自己都失去了信心,嫌自己真笨。</p><p class="ql-block">某日,好像是星期六下午,学校不上课,比我小一岁的好伙伴王立雄,说是他来捉我骑自行车,在水泥场上,我上了自行车,他也不言语,只是在身后卖力地扶着后面的椅架向前推,说来也怪,他扶了三圈便放了手,就这样我也驾驭了这辆飞鸽车。</p><p class="ql-block">这时候姐姐已经高中毕业,这辆自行车又成为了我上高中时专车,的确有了它上学放学方便多了,看到那些走路上学放学的同学,骑着自行车的我更加神气了。</p><p class="ql-block">后来连到爱人家相亲以及恋爱地两年里,也都是骑着它,我打心眼里感激着它为我们所做的付出。</p> <p class="ql-block">这是外孙小石头读小学时,骑自行车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末期,两个弟弟也先后骑着这辆自行车上的中学。到了九十年代,这辆飞鸽牌自行车还成了我两个女儿的教练车。</p><p class="ql-block">爸爸对这辆自行车的情结最深,每次我们骑车回来,擦过车后,他还要再擦一遍,还要认真仔细地检查一下螺丝、链条、轮胎等等,正是有爸爸的精心爱护,这车才维护保养得这么好,才保持了它几十年的高寿命。</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大家庭也先后买过不少品牌的自行车,可爸爸直到本世纪初,还仍然骑的是这辆"老爷车",并且对我们说:还是骑这辆自行车感觉安稳踏实。</p><p class="ql-block">再后来,爸爸年岁大了,再也不自个儿骑自行车了,那车也被放置在楼上的空房中,虽说那轮胎早已瘪了,可那龙头、三角架、钢圈依然泛着明亮的光泽,显示出它的刚强气质,如同一匹年暮的千里马样,老骥伏枥,壮心不已。</p><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从广东过年回家,又同爸爸聊起那辆老自行车,他告诉我,那辆自行车已被弟媳当废铁处理给收破烂的人了,从话语中听出爸爸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是呀,几十年来,承载着我们一家人生活的老飞鸽自行车,对于我们家的贡献太大了,感情太深了,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是我们家的一位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老功臣,它那熟悉的身影,永远刻录在我们的记忆中,终身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