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岛素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而著称。这种色彩搭配不仅美观,也成为了青岛的标志性景观。</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岛的红瓦是这座城市独特的建筑符号和文化标志之一。它不仅见证了青岛的城市变迁,还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红瓦现在青岛乃至山东并不罕见,但是在1891年青岛建制之初,流行的是青砖和灰瓦;1892年,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军队移防胶澳。在青岛口附近建造的总兵衙门及军队营房建筑,均采用中国传统的青砖灰瓦白墙。当时普通的民宅则多以石筑墙体、麦秸海草灰泥铺顶,纸糊窗户。较富有的人家则盖起了砖瓦房,并以传统的青砖灰瓦覆盖屋顶。这种青砖灰瓦,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有少量使用。</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岛的红瓦建筑始于德国租借时期。1901年,青岛的城市规划规定,建筑屋顶改用红色陶土瓦;以法律规章的形式规定建筑用瓦,这也是殖民文化留给青岛的印记。</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想,山东省境内特别是胶济铁路沿线最精美的建筑都是德国建筑;青岛现存的德国建筑还有三十几处,其中包括了罗曼式、哥特式、巴洛克式几个流派,美轮美奂。</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德国的总督官邸,以后也称青岛迎宾馆,现在是供游人参观的博物馆;是德国占领青岛时期的重要建筑之一,建筑风格为德国威廉时代典型建筑样式与青年风格派相结合,是近代中国出现的最具代表性的一幢德国风格建筑。</span></h1><h1><br></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岛的总督府,也称为胶澳总督府旧址,是德国占领青岛时期的重要建筑之一;具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总督府建筑面积约为7500平方米,主体建筑高20米,共四层。</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曾参观过欧美很多国家的市政厅,像青岛总督府这么大规模的很罕见。</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德国是1898年租借青岛,那时,青岛的市区人口不过15000人,德国人把总督府、法院、警察局、监狱、兵营等国家机构的建筑体量搞得那么大,必定是想长期占领下去。</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德占时期所建的法院。</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德占时期所建的警察局。</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德占时期建设的青岛观象台。</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德占时期的小学,现在还是青岛市最好的小学,一位难求,我女儿在此毕业。</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德占时期所建的基督教堂。</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德占时期所建的青岛火车站,胶济铁路的起点。</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德占时期所建的德华大学。</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德占时期所建的水师俱乐部。</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青岛的德国建筑,大都是德占初期围绕着总督府所建;青岛的八大关一带的别墅群,多数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所建。</span></h1> <h1>2025年1月11日,在青岛。</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