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两天巧家一代断断续续下了几次雨,真真是好雨,因为这里也有些旱。气温下降好几度,放到车底的棉衣又得翻出来穿到身上。旅居生活很是简单,下雨坐在棚子下面,无所事事,喝茶发呆,一时想起南宋诗人蒋捷的诗《虞美人、听雨》。</p> <p class="ql-block"> 《虞美人、听雨》南宋蒋捷</p><p class="ql-block">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p> <p class="ql-block"> 蒋捷的诗词留世不多,看了几首,很有意境。背过两首,另一首是《一点梅、舟过吴江》。</p><p class="ql-block"> 蒋捷这首《虞美人、听雨》以“上、中、下”三个阶段,对自己的少年、中年、老年情景高度概括,令人遐想唏嘘。格调很是凄凉。要很好的理解这首词,得对蒋捷生活的那个年代有所了解。</p> <p class="ql-block"> 蒋蒋生于1245年, 家是江苏宜兴大族,小时生活无虑,考中进士。但生活在南宋末年,面对山河破碎、家国不在的悲惨局面,悲愤、消沉、哀叹、无奈是很正常的。所以他的诗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和山河之痛,也是不难理解的。</p> <p class="ql-block"> 1127年,北宋发生了徽、钦两位皇帝以及国戚贵族三千余人被金国掠去的“靖康之耻”事件,繁荣昌盛167年北宋灭亡。侥幸活下来的皇族子孙赵构,次年,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南迁 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政权。南宋存续152年,于1279年被蒙古族北元取代。</p> <p class="ql-block"> “靖康之变”像巨大的雪崩一样,将无穷的灾难降临到宋室臣民身上,此时词人也纷纷南渡,面对剧烈的亡国之痛,他们有的发出亡国的哀吟,有的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表达抗金复国,重整山河的强烈愿望。</p> <p class="ql-block"> 主张抗金的名将岳飞“怒发冲冠”,誓言“驾长车踏破贺兰阙”。22岁的辛弃疾亲率五十勇士,深夜突入五万金兵营地,生擒叛贼张安国,一战封神。但也报国无门,发出一声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李清照也一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哀叹,发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呐喊!张元干仰天长啸“万里江山知何处”?!。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陆放翁年岁大了,后愧附臂未提三尺剑,告诉后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文天祥帅军抗元,战至被俘,大喊一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p> <p class="ql-block"> 在民族危难时刻,总是会涌现出无数硬汉和英豪,极力扶大厦之倾倒,救人民于水火。但也少不了那些没心没肝,毫无家国情怀的一些人,“直把杭州作汴州”。李商隐气愤的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还有一些人,无奈的选择远离、退隐、哀叹、呼唤。尤其是面对腐朽无能的皇帝和贵族,个人的力量总是被埋没厄杀。蒋捷就是这样的人。</p> <p class="ql-block"> 学习古诗, 重温历史,再看当下,我们作为华夏儿女,是多么的幸运、幸福!可有的人总是生活在不满和牢骚中,是多么的不应该啊!我们这些50后、60后的人,经历很复杂,受过一些苦,但很有幸,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要好好的活,健康快乐的活!</p> <p class="ql-block"> 我也仿照蒋捷的词,对我的这大半生,以听雨这种独特视觉,写下一段。其实也是很多像我这种年龄段的老同志的共同经历和感受。我们应该比蒋捷自由、乐观、愉快。</p><p class="ql-block"> 少年听雨校园中,</p><p class="ql-block"> 苦难伴书声。</p><p class="ql-block"> 青年听雨天山上,</p><p class="ql-block"> 雄鹰维护忙。</p><p class="ql-block"> 中年听雨职场中,</p><p class="ql-block"> 春夏秋冬,</p><p class="ql-block"> 任务月月重。</p><p class="ql-block"> 而今听雨帐篷下,</p><p class="ql-block"> 年近古稀也。</p><p class="ql-block"> 五湖四海总关情,</p><p class="ql-block"> 一任奔走享受在征程。</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