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图:苟坝村油菜花盛开。</p><p class="ql-block">1935年3月10日,中央红军长征转战来到贵州遵义县,红一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联名致电中央,建议进攻打鼓新场(今贵州金沙县城),消灭驻扎在那里的中央军薛岳部一个师。中共中央负总责的张闻天在遵义县枫香镇的狗坝(今苟坝)村召开有20人参加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作战方案,史称“苟坝会议”。20230313.</p> <p class="ql-block">上图:遵义苟坝会议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在苟坝会议上,毛泽东分析战场态势,反对进攻打鼓新场的固守之敌,而“应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但大多数人特别是高级将领们却认为,在桐梓遵义战役胜利后,部队士气高昂,求战心切,他们一心要扩大战果,占领物产丰富、商业繁荣的打鼓新场,使红军得到更多的后勤补给,以战斗的胜利换得在川黔滇边生存和发展的条件。</p><p class="ql-block">经过一个白天的讨论也未出结果,当晚张闻天提议民主表决,少数服从多数,毛泽东只得到了自己的一票。</p><p class="ql-block">当晚深夜,毛泽东出于对中国革命前途和红军命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顾个人荣辱找到在红军军事上的“负责者”周恩来,和周恩来做了深入沟通,再次阐述了不能攻击打鼓新场的意见,再加上有情报作为依据,最终把周恩来说服了。他们当晚又请对军事行动有强影响力的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朱德一起商议,朱德也赞同了毛泽东放弃进攻打鼓新场的建议。凌晨四点左右,军委二局截获了敌人电报,称 “ 黔军犹旅由西安寨退泮水,向打鼓新场推进,滇军鲁旅由黔西火急增援打鼓新场,滇军安旅、龚旅亦进。同时,川军和中央军周浑元纵队也在集合 ”。情报验证了之前毛泽东的分析。</p><p class="ql-block">第二天的会议上,在周恩来、朱德的支持和情报的确认下,毛泽东说服了求战心切的高级将领们放弃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避免了红军重大损失的发生,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争取了战略主动。</p> <p class="ql-block">上图:在苟坝会议纪念馆前。</p><p class="ql-block">苟坝会议后,毛泽东认为作战情况瞬息万变,指挥作战既要充分的民主,更要正确的集中,便提议组成“三人团”全权指挥作战。党中央负总责的张闻天也意识到用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方式讨论和决策,无法满足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的需要,必须临机作出判断和决策。张闻天接受毛泽东的提议。</p><p class="ql-block">随后,中共中央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全权指挥红军作战。周恩来为新“三人团”团长,但实际上毛泽东是“新三人团的核心”。</p><p class="ql-block">新“三人团”是一种应对战时危机极为有效的新的组织模式,它精简、统一、高效、快速。从这以后,毛泽东成为中共中央主管军事指挥的领导人之一,在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确立和巩固。</p> <p class="ql-block">上图:苟坝村毛主席住所。</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苟坝会议上:</p><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红军在执行左倾教条主义僵化指挥的“三人团”博古、周恩来、李德的领导下开始长征,不到两个月,就在突破四道封锁线战斗中损失过半。毛主席、张闻天、王稼祥面对危机,在通道、黎平、猴场会议上据理力争,缓解危局。特别是在遵义会议上,毛主席出任政治局常委,取消了“三人团”,毛主席协助周恩来负责军事,张闻天在中央负总责,使得红军走出绝境,在遵义击败国民党军吴奇伟部的两个师,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捷。</p><p class="ql-block">林彪、聂荣臻建议攻击打鼓新场,作为总负责的张闻天召集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毛主席认为敌情不明朗,长征红军实力大损,不宜去打攻坚硬仗。开始还有两人赞同毛主席的主张,讨论了一天,最后都不赞同毛主席的意见了。毛主席见说服不了众人,火冒三丈,怒道:“要是这样,我不干了”。张闻天听罢也生了气,说:“不干就不干”!遂主持表决,结果十九人赞同打,毛主席一人反对。会议决定红军进攻打鼓新场,由周恩来、朱德部署发布战斗命令。</p> <p class="ql-block">上图:苟坝村毛主席走过的路。</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回到住处,反复思索,认为放任打这一仗,有可能葬送红军,他要再做工作予以阻止。</p><p class="ql-block">周恩来是红军在军事上的最后下决心者,居住在苟坝村“长五间”的民房里。1935年3月10日深夜,毛主席在警卫员陈昌奉的陪同下,手提马灯,步行三里崎岖羊肠小道,前去找周恩来,说服他改变作战方案,先不要发出作战命令。周恩来认真听取毛主席的意见,又把朱德找来一起研究,在毛主席的说服下,周恩来和朱德同意了毛主席的意见。清晨四时,军委二局送来破译的的电报,得知敌川军、滇军、黔军和中央军正在向打鼓新场开进,还有后续部队也要增援。破译的电报证明了毛主席的主张完全正确,如果贸然开战,很可能出现不但新打鼓场攻不下来,还可能被敌援军给包围的局面。天亮张闻天再次召集军事会议,大家接受了毛主席的建议,取消原定方案。</p><p class="ql-block">现在苟坝村还保存着50米印有毛主席当年足迹的这一段羊肠小道。</p> <p class="ql-block">上图:苟坝村毛主席居住的房间。</p><p class="ql-block">在1932年10月中央苏区召开的宁都会议上,毛主席被左倾教条主义的临时中央取消了军队职务,逐步边缘化,最后只剩下一个空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的职务。直到1934年12月12日,在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惨败之后的通道会议上,毛泽东才第一次有了话语权。在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朱德的支持下,毛主席的建议被采纳,后来又有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毛主席的正确主张不断被中央政治局接受,他也因此进入中央领导核心,出任中央政治局常委。</p><p class="ql-block">苟坝会议,使得中央领导和红军高级将领认识到毛主席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威望不断提高。这为他指挥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冲破国民党军围追堵截,战胜张国焘分裂另立中央,率领红军胜利抵达陕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上图:苟坝会议会址是一座木质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上图:苟坝会议会址院门匾额。</p> <p class="ql-block">上图:在苟坝会议纪念馆前。</p><p class="ql-block">苟坝会议会址是卢姓村民的木质四合院,会议在正房堂屋举行,东屋是中共中央负总责的张闻天卧室。</p> <p class="ql-block">上图:苟坝会议会址。</p><p class="ql-block">苟坝会议参加者共20人:</p><p class="ql-block">中央政治局委员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陈云、朱德、博古;</p><p class="ql-block">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凯丰;</p><p class="ql-block">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董振堂、李卓然,以及邓小平。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列席了会议。</p> <p class="ql-block">上图:苟坝村山坡上马灯雕塑。</p><p class="ql-block">这座十米高的巨形马灯,是为纪念毛主席深夜提着马灯在苟坝村步行三里路,去找周恩来商讨军事方案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上图左起:军委二局局长曾希圣(安徽省委书记),破译科长曹祥仁(浙江省委副书记)、副科长邹毕兆(湖南省电子局长)。</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指挥红军作战,离不开红军出色的情报工作。长征中通道会议上,毛主席提出蒋介石会在湘西芷江会同一带部署部队阻击消灭红军,建议红军放弃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转往贵州遵义四川桐梓一带建立根据地,遭到博古、李德的反对。后来军委二局破译蒋军电报,得知敌军正如毛主席所料,布下口袋阵等红军去钻。二局破译情报验证了毛主席的敌情分析,红军命运就此改写。</p><p class="ql-block">苟坝会议,军委二局破译的情报再一次证明了毛主席的正确主张。后来毛主席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无一不是二局破译的情报在发挥作用。以至于毛主席感叹地说:“没有二局,长征是不可想象的”。</p> <p class="ql-block">上图左起:中革军委二局译电科长李作鹏(开国中将),译电员戴镜元(总参三部部长),破译科副科长邹必兆(湖南省电子局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