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畅游天下名山 五十四、峨眉山</h1> <h1>关注公众号:“重新爱”情感</h1> (一)<br>天下名峰峨眉山,苍穹壁野入云端,<br>中国著名旅游区,佛教禅宗创首先。<br>层峦叠嶂势雄伟,蜿蜒秀丽舞翩跹,<br>蜀景美貌谁能匹,灵地娇姿留人间。<br><br> (二)<br>峨眉灵秀峦野菁,蜀国仙山天下闻,<br>象池玉液映月夜,祥光环照绕金顶,<br>九老仙府存千古,双桥瀑水响清音,<br>大坪霁雪流冰川,罗峰凌霄霞云升。<br> (三)<br>大峨二峨最高峰,三峨四峨尽葱笼,<br>一山自有四季在,十里却是天不同,<br>洪椿晓雨百花艳,白水清波飞玉龙,<br>远观灵岩叠翠峦、近闻圣积撞晚钟。<br> (四)<br>峨眉寺院宏庄严,佛家禅宗有普贤,<br>万年寺与清音阁,般若堂连弥勒殿。<br>幽冥钟亭闻声响、鼓楼长廊观沧山,<br>四面十方伟金像,众仙灵神祐人间。<br><br> (五)<br>峨眉山美气势雄,层峦叠嶂云雾中,<br>清幽绝佳风光秀,溪流林泉穿碧空,<br>山环水绕黑白江,波涛有声飞玉龙,<br>苍山颜色天下绝,佛光霞映蕊珠宫。<br> (六)<br>四峨雄峰高矗立,满山层叠入天梯,<br>巍宏宝殿千古在,妖娆巅峦嫌云低。<br>秀色沧桑凌霄翠,丹光晶莹染红霓,<br>寺庵庙宇虔众僧,波烟涛浪瀑飞溪。<br> (七)<br>峨眉禅教传千秋,峰峦峭壁碧水流,<br>蜀国仙山西极天,灵地寺岳扬九州。<br> (八)<br>苍山舒灵秀,峨眉满翠芬,<br>溪涧飞清泉,峰峦伴烟云,<br>环水绕壁野,玉龙传吼声,<br>古壁丹青色,百花绣林新,<br>禅寺香火旺,帝王爱亲临,<br>观音普贤在,众仙显神灵,<br>四面十方立,晨暮钟鼓鸣,<br>不到此地游,枉为来人生。 峨眉山的地理位置: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峨眉山市西南七公理,东距乐山市三十七公里,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从山麓到山顶,沿途飞瀑流泉,景色清幽,自古就有“峨眉天下秀”之誉。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国家山岳型风景名胜、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br> 峨眉山包括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大山,大峨山为峨眉山主峰。大峨、二峨两山相对,双峰缥缈,犹如画眉,陡峭险峻、横空出世、雄伟气势。唐代诗人李白有“峨眉高出西极天、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之赞叹。峨眉山多雾,云雾缭绕,雨丝霏霏,山间云雾,变化万千,婀娜多姿。<br> 峨眉山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山佳景概括为:“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钟”十种景象。<br> 峨眉山有许多新景观:红珠拥翠、虎溪听泉、龙江栈道、龙门飞瀑、雷洞烟云、接引飞虹、卧云浮舟、冷杉幽林等。还有金顶金佛、万佛朝宗、小平情缘、清音平湖、幽谷灵猴、第一山亭、摩崖石刻、秀甲瀑布、迎宾滩、名山起点等十景,无不引人入胜。 <br> 峨眉山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天光一线;万壑飞流,水声潺潺;仙雀鸣唱,彩蝶翩翩;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别有洞天。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br> 峨眉山金顶极目远望,视野宽阔,景色壮丽。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令人心旷神怡;西眺皑皑雪峰、贡嘎山、瓦屋山,山连天际;南望万佛顶,云涛滚滚,气势恢弘;北瞰百里平川,如铺锦绣,大渡河、青衣江尽收眼底。置身峨眉之巅,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叹。<br> 峨眉山,从报国寺出发,有左、右两条路线,往左经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到金顶;往右经龙门洞、白龙洞、万年寺、华严顶到金顶。<br> 峨眉山报国寺,是峨眉山最大的寺庙,该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报国寺”匾额为康熙帝亲书。报国寺七佛殿内的巨型瓷佛、紫铜“华严塔”(现已迁至伏虎寺);大铜钟三件珍宝。峨眉山清音阁,地处牛心岭下的山坳中。阁后有黑、白二水汇于清音阁下,汇合处有一大石,状如牛心,故名“牛心石”。二心上分别建有石桥,水穿桥而出,撞击牛心石后,浪花飞溅,恰如飞花碎玉。深峡的阵阵涛声,弹奏出甜美的琴韵,名曰 “双桥清音”,是峨眉山的一大胜景。<br> 峨眉山万佛顶建有铜殿,殿侧睹光台可观金顶“日出、云海、佛光、神灯”四大奇观。每当清晨,金顶下望,云雾似海,波涛翻滚,变幻无穷,奇妙无比。<br> 峨眉山云海,晴空万里时,白云从千山万壑冉冉升起,光洁厚润,无边无涯。佛家把云海称作“银色世界”。峨眉云海,由低云组成,峰高云低,云海中浮露出许多岛屿,云腾雾绕,宛若佛国仙乡。<br> 峨眉山日出,高立鸟瞰纵横千里的“天府平原”,登山观日出,视野开阔,涤荡胸襟,深悟人与自然。伴随着旭日东升,朝霞满天,万道金光射向大地,峨眉山宛似从头至脚逐渐披上金色的大氅,呈现出全部的秀美身姿。<br> 峨眉山佛光,又称峨眉宝光。佛家称为普贤菩萨眉宇间放出的光芒。夏天和初冬的午后,摄身岩下云层中骤然幻化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光环,中央虚明如镜。<br> 峨眉山圣灯,在金顶无月的黑夜,摄身岩下有时忽见一光如萤,继而数点,渐至无数,在黑暗的山谷飘忽不定。佛家称为“圣灯”,是“万盏明灯朝普贤”的圣景。 峨眉山的主要景观:峨眉山有金顶、万佛顶,舍身岩边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景。还可远眺数百里外的贡嘎雪峰。佛光、云海、圣灯,是峨眉金顶的三大自然奇观。还有四面十方普贤金像、万年寺、清音阁、牛心寺、一线天、洪椿坪、报国寺、伏虎寺等主要景观。<br> 峨眉山四面十方普贤金像:金佛系铜铸镏金工艺造像,由台座和十方普贤像组成,四面刻有普贤的十种广大行愿,外部采用花岗石浮雕装饰,十方普贤像重三百五十吨,金佛通高四十八米代表着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大愿。<br> 峨眉山万年寺:始建于东晋元熙二年,当时叫普贤寺,宋代改为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八年改建,更名为圣寿万年寺,是峨眉山主要寺庙之一。殿内宋代铸造的普贤铜像为镇寺之宝。有山门、弥勒殿、砖殿、巍峨宝殿、大雄宝殿。经历十八次地震,安然无恙,誉为我国古建筑史上的奇迹。1986年修复弥勒殿、般若堂、幽冥钟亭、鼓楼长廊、山门,使整座寺院更加雄伟庄严。<br> 峨眉山清音阁:在唐僖宗乾符四年,由慧通禅师所创建。原名集云阁,清康熙时重建,改名清音阁。殿宇供奉释迦、普贤、文殊像。山环水绕,溪流有声,岩壑林泉,清幽绝佳,被誉为峨眉山第一胜景。有黑龙江、白龙江穿插其中,河床落差大,构成了众多的流泉飞瀑、峡谷悬崖。<br> 峨眉山牛心寺:位于牛心岭下,杉木茂密,遮天蔽日。此寺古称延福院,寺庙逐步荒废。为唐代药王孙思邈修身炼丹之所。<br> 峨眉山一线天:在清音阁西的黑龙江峡谷,两岸对峙,险如刀削,倾崖壁立,直落江底,形势险要。黑龙江栈道一线天,是清音阁景区的泉峡景观。<br> 峨眉山洪椿坪:称千佛庵,始建于明朝,清代时重修,因寺前有三棵洪椿古树而得名,洪椿古树相传为唐代所植。树木葱茏,清荫如云,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最宜长住避暑。抗战时期,蒋介石曾在此逗留。<br><br> 峨眉山洗象池:相传是普贤菩萨洗浴白象的地方。山高气朗,以清绝的月夜景色最为美丽,“象池夜月”为峨眉十景之一。<br> 峨眉山报国寺:称为峨眉山第一景,原名“会宗堂”,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三年,明末毁于大火。清顺治十一年闻达禅师重建,清康熙帝敕名报国寺。匾额为康熙所亲书。清嘉庆和光绪时两次扩建,成为四重殿宇和亭台楼阁俱全的宏大庙宇。<br> 峨眉山铜塔:塔身上部为双重楼阁,中间以巨大塔檐划分为两段,上、下各七级。华严铜塔兼具我国古代亭台与佛教建筑的特色。雕饰多属高浮雕,造型特殊,状如宝塔相叠,雕刻艺术之珍贵文物。<br> 峨眉山伏虎寺:始建于唐代,原名神龙堂,后因寺后有山雄峙,横出寺背,蹲伏如虎,改名伏虎寺,在明末毁于兵火,清初扩建,历时二十年建成十三重殿宇的崇隆大庙,重楼复阁,曲折深邃。<br> 峨眉山神水阁:殿前不远处有普贤石,传为普贤登山憩息处,建于明万历年间。附近的千人洞是道教凌虚第七洞天遗迹,十字洞传为吕纯阳剑划而成。<br> 峨眉山云海:在晴空万里时,白云从千山万壑冉冉升起,茫茫苍苍,雪白绒毯,光洁厚润,无边无涯,似在安息。地平线上是云,天空中也是云,人站在云层之间,飘飘欲仙。恰似“山舞青蛇”,气象雄伟。<br> 峨眉山日出:墨紫墨紫的太空,天地一色,地平线上天开一线,飘起缕缕红霞,托着金色镶边的彩云,空旷的紫蓝色的天幕上,一刹间,吐出一点紫红,缓慢上升,变成小弧、半圆;变成桔红、金红;然后微微一个跳跃,拖着一抹瞬息即逝的尾光,一轮圆圆的红日嵌在天边。<br> 峨眉山万佛朝宗万佛顶:有“普贤住处,万佛围绕”之意。有万佛阁、高山杜鹃林、黑熊沟、仙人回头等景点。万佛阁雄伟庄严,悬于楼顶的“祝愿古钟”庄重威严,晨暮撞钟撞击一百零八次,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祈福国泰民安,人间幸福。万佛阁撞钟,是站在峨眉山极巅之上,面对四面十方普贤,用钟声叩响极乐世界的大门,传递美好心愿。 峨眉山的主要特色文化:主要有宗教文化、峨眉山茶文化、武术文化、自然地理文化、名人文化、美食文化等特色文化。<br> 宗教文化:峨眉山素有“佛国山”之称,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境内有众多佛教寺庙,如万年寺、华藏寺、报国寺等,其中以万年寺最为著名。峨眉山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道教、佛教并存,各自发展。道教称之为“第七洞天”;佛教称之为“光明山”。<br> 享有“仙域佛国”之誉。两教在竞相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历代帝王“抑道扬佛”或“灭佛崇道”的影响,加以自身的演变,力量时有消长,发展时有兴衰,其社会地位和影响也时有高下和大小之分。但总的趋势是佛教日益兴盛,道教逐渐衰微。唐宋时代,两教比较盛行。延至明代,佛教进入鼎盛时期,无峰不寺;道教日趋势微,宫观无人进祀,至清初,道教泯灭。羽士绝踪,全山宫观改为寺庙,独尊普贤。从此峨眉山便成为名副其实的普贤道场,列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两教长期共存中,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扬抑,道、佛和平共处相互融合。四面十方普贤金像,观赏佛教神秘的世界,欣赏精美的佛像与建筑,感受佛教智慧的力量。 峨眉山茶文化:峨眉山茶文化在西南文明发展史中,峨眉山茶史及其茶文化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同峨眉山道、释、儒文化及峨眉派武术文化组成了峨眉山文化大成。根据古典文献,峨眉山茶史即茶事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峨眉地区最早出现的原始农耕时期。最先将峨眉山森林中野生古茶择而饮之的,是远古农耕时期纷至沓来峨眉山寻觅长生不老,修行之术的远古原创道教人物。茶道中的峨眉派始于唐会昌五年间,由峨眉山昌福禅师创立,创编茶道律谱《峨眉茶道宗法清律》一书,到唐广明元年授僧人茶法六十二人,唐广明二年交由万年寺隆元法师主持茶道律规。峨眉山茶道的精神就是“智、美”,不以传统认识为标准定论。<br> 武术文化:峨眉派武术的历史沿革,与少林和武当派有所区别,少林派相传是南北朝时期来华的古印度高僧中国禅宗始祖达摩传授的;武当派是由明初道家张三丰创始。峨眉派的始创则远远早于两派,根据现有史料研究后认为,峨眉武术孕育时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成型于春秋战国,以白猿祖师(司徒玄空)的“峨眉通臂拳”为历史依据。<br> 关于峨眉武术的地域定义,峨眉武术形成于峨眉山,故以峨眉而得名,流传于巴蜀(西南大部)地域范围内的武术各流派,由于相近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自然,所形成的风格和特征非常相近相通,均以“峨眉派武术”相称,形成为以峨眉山为主的地域性武术派系—峨眉派。峨眉派武术是中国传统武术三大门派之一,峨眉武术在孕育期间不可避免地受到根深蒂固的巴蜀神巫文化影响,在形成期间益于道家养生行气之术和佛门内外兼修之精髓,在发展中受到楚越文化、中原文化和巴蜀文化的熏陶,是数千年来巴蜀各民族的智慧结晶。 自然地理文化:峨眉山自然景观优美,景区风光秀丽,山势雄峙,森林茂密,江河潺潺,景点众多。金顶、万年寺、普贤塔等是峨眉山的重要景点。峨眉山的日出、云海、晚霞等自然景观非常壮观。峨眉山历史悠久,早在晋朝时期就有佛教寺庙建造,现存的寺庙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报国寺、万年寺、华藏寺等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是名副其实的名山古刹。峨眉山的奇峰异石数不胜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悬空寺。悬空寺位于峨眉山绝壁之上,是一座悬挂在悬崖上的寺庙,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项壮举,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寺庙之一。<br> 名人文化:峨眉山历来与名人学士、墨客骚人的咏赞、记述和传播有着密切关系。诗人李白、苏东坡留下不少赞美峨眉山的诗篇。在二峨山下不远处的沙湾镇,有现代文豪郭沫若的故居。郭沫若写下了不少赞美峨眉山的诗篇,堪称峨眉诗人,他所题写的“天下名山”牌名,已成稀世珍品。<br> 美食文化:峨眉山风情独特,山中有众多的美食文化,如峨眉山豆腐、峨眉山手工面、峨眉山酸菜鱼、峨眉山小吃等。这些美食具有峨眉山地方特色,口感独特,远近闻名。 峨眉山的交通指南:乘火车:乘火车可选择到成都火车站或成都东站,也可乘火车到达峨眉山市的峨眉山火车站。从火车站出发,可乘出租或公交前往峨眉山景区。<br> 乘飞机:乘飞机可选择飞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然后乘机场大巴或出租前往成都市内的锦江汽车站或新南门汽车站,再乘长途汽车前往峨眉山景区。<br> 乘公交:从成都市内的锦江汽车站或新南门汽车站有直达峨眉山的长途汽车,可以选择乘长途汽车前往峨眉山,车程约为二至三小时。旅游大巴一般统一在高铁车站转乘摆渡车或观光车进入景区。观光车、摆渡车统一经报黄路通行。<br> 自驾:自驾按导航如从成都出发,可选择沿成绵高速或成雅高速,然后沿着指示牌前往峨眉山市再到景区。从峨眉山市沿高速峨眉山站—秀湖大道—秀川路—峨川路—黄川路—花海停车场,再步行或乘坐摆渡车进入景区。 <h1>关注公众号:“重新爱”情感</h1> <h1>文字:原创<div>图片:网络 明谢原作者<br><div><br></div></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