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杨小兵刚到《三秦都市报》工作不久,他的一幅摄影作品竟然获了一个中国新闻摄影一等奖。新闻照片《上学的路上》还获得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12全国摄影大赛金奖以及《人民摄影》的年度金奖。</p><p class="ql-block"> 杨小兵在去陕北的路上一—安塞县谭家营乡龙安村堵车了,无奈的等待中,他把目光投向了窗外。陕北高原秋意萧瑟,秃黄的山包,婉蜒的延河,河上的小桥孤零零地摇摆着。这时,河对面的学校放学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向桥上涌去。这时的杨小兵被这高山、秋色、小桥和五颜六色的孩子吸引住了,他本能地拿起相机奔了过去。然而到了桥前,却被惊呆了:这是怎样的桥呵!三根钢丝绳上铺就的木板因经年的腐蚀已所剩无几,孩子们用手紧紧抓住悬在两边的钢丝,踩在残损的木板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走走停停,而桥下便是湍急的河水……那感觉只有一句话:触目惊心!</p><p class="ql-block"> 杨小兵能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被人遗忘了的角落,这就是他作为一个摄影家的难能可贵之处,而且有一双悲天悯人的眼睛。</p><p class="ql-block"> 温家宝总理说,多难兴邦。然而这“苦难”必须首先能反映出来,最后才能得以消除。杨小兵的《孩子上学“走钢丝”谁来修座“平安桥”》的摄影,也引出一个“工程”,不过不是“希望工程”,而是一个“具体的工程”。省委书记、省长、省人大主任们看到摄影后,或打电话,或在报纸上批字,或约杨小兵同去现场调研,社会各界也纷纷表示要献上一份爱心,至当年年底,一座投资约40万元的水泥桥设计方案便已出台;受此影响,省内一企业也出资60万元,托慈善协会为陕南陕北求学难的孩子再架30座平安桥。到1998年底,“慈安桥”已修成42座。</p><p class="ql-block"> 杨小兵的一张照片有“可行之行”之气就这样了。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衷心希望杨小兵能继续关注现实,用自己的“黑色眼睛”,摄出更多的好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