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早起三光,晚起三慌”,的确不假,户外爬山八年多来我几乎没迟到过。可是今晨睁眼一看居然七点了,赶紧洗漱完毕背起登山包跑着坐车的。恰好157路过来,昨晚看了导航,去公元九里站牌可以坐这趟车再转527路。当坐到试验机厂站时我觉得下527路车还得步行近一公里,还是转车102坐129吧。下车跑对面坐上正好过来的102路在经七纬八路下车,结果欲速则不达,等20分钟才来车,可把我急坏了。折腾半天还不如当初直接坐车在省体育中心上129路呢。好在车上偶遇阿志和大树跟山魂也去探访白马洞、天坑,线路相同,只是九点集合,比我们晚半小时。这时驴友逍遥游也打来电话说他们正点出发。别无选择,我也只好跟山魂大哥爬山。</p> <p class="ql-block"> 正值隆冬,凛冽的寒风依然阻挡不了户外爬山的步伐,我们一直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甚至风雨无阻,尤其下了大雪更是在家待不住,非得出去拍个雪景心里才舒服。户外多年尤其知道健康的重要性,所以才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p> <p class="ql-block"> 兴隆山 “白马洞“、“天坑”、“九女洞”是近期才被驴友发现的新线路。上周六友谊户外就来过了,图片发网上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很多户外群都争先来打卡。</p> <p class="ql-block"> 由于线路不熟,错过了从山顶消防池下来左转路口,只是看到标记知道是条线路,直到过了崖顶才看到逍遥游他们已从“白马洞”过来。原来刚才欢呼雀跃的是他们发现了这个“新大陆”。</p> <p class="ql-block"> 按照逍遥游的指点,我们顺着山根向西,一条羊肠小道上陆陆续续见到山友户外驴友们。</p> <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好多驴友都认识我,热情的和我打招呼,虽然叫不上名来,可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令我感动不已。是啊,每次出行都把心得感受写出来发齐鲁壹点和大家一起分享爬山的快乐,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心情都格外舒畅。</span></p> <p class="ql-block"> 终于找到“白马洞”。这个洞口不大,不过十分隐蔽,如果不仔细寻找还真难发现。其实不管叫啥名字,都是驴友起的,叫的人多了也就都承认。过去有个朋友提意见说所有这些“地名”,国家都不承认,地图不能标注,不能这么称谓。其实无论叫啥,只是大家自娱自乐而已,有名字就知道是哪里,名字只是个记号罢了,不需要地图正式标注。</p> <p class="ql-block"> “白马洞”并不高,洞口进去也就一米五六,需要猫着腰低着头才行,一股热浪扑面而来,顿时觉得暖烘烘。前行七八米处洞口更小,不到一米高,爬进去后空间忽然大了些,不过还是不能直立行走。然后往右开始左拐右拐,越来越小。跨过一个刚容一个人的“瓶颈,如同蛇尾状态到头了。白马洞前后距离二十来米长,登山包里的头灯和手电今天终于派上用场,这也叫“养兵千日用兵一时”。</p> <p class="ql-block"> 洞内四季如春,湿度和温度都让人感到很舒服,如果在此修行的确是难得好去处。上周六去的长清西野老迎仙洞就是这样,去一次就会忘不了。</p> <p class="ql-block"> 洞内最狭窄部分一个人刚好转身过来,说它如同蛇尾一样恰如其分。</p> <p class="ql-block"> 从“白马洞”出来一路往东不远就看到一公里外山友户外群友沿着山路左拐,这段距离估计得走半小时。我们也开始下崖,群友们大都六十岁开外,我还算最年轻的,岁数大了爬山安全第一,没必要你追我赶,所以都小心翼翼。</p> <p class="ql-block"> 忽然发现对面山上还有一支队伍沿着山路下来,估计是来看“天坑”的。我们后面也有一个团队,大家“异曲同工”都想一睹“她”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山友群足迹一路左转终于到达天坑位置。在我印象中“天坑”该不次于藏龙涧中“天坑”深不可测。等我们找到它时却看到的是山崖顶上一个天然石坑,深五六米,直径接近四米,如果不在意真会错过它。</p> <p class="ql-block"> 不大的坑口探出一片美丽的南蛇藤来,金黄色花朵,火红的花蕊正在迎风怒放,为天坑平添几分秀气和神秘。</p> <p class="ql-block"> 原来进入天坑需要围着山崖转一圈,从北边那个洞口可以爬到坑底,不在意还真不知道咋下去好。</p> <p class="ql-block"> “天坑”有棵弯弯曲曲碗口粗大树,有根藤蔓紧紧缠绕着它,看来就是南蛇藤了。在命里格局中有个“藤萝系甲”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做为花花草草的乙木属阴,喜欢攀附参天大树甲木的势力,同样可以得到富贵。所以乙木生命力顽强,能屈能伸,韧性极好,也会成才。</p> <p class="ql-block"> 离开“天坑”,已经日上三竿天过午,肚子开始罢工,我们都没带饭,下山到了兴隆二村,“九女洞”在哪里还不知道,只能坐121路车返回,期待下次去那里打卡。</p> <p class="ql-block"> 作者宋斌,笔名知秋,出生于1970年9月,祖籍章丘区绣惠街道东北隅村。爱好户外爬山、写作,是济南市作协会员,铁路货车检修工程师,美篇生活领域优质作者,齐鲁壹点情报员,微头条首发创作者。从2016年开始写美篇1282篇,加精786篇。在章丘人论坛发帖加精122篇。被推送《章丘往事》43篇。齐鲁壹点发布文章682篇,今日头条发布752篇文章。2018年写的《再看四关四隅》两篇文章载入《2018年章丘大记事3》。《金章丘古城一—绣惠镇的前世今生》发表在《海右文学》2022年第6期上 。发表在齐鲁壹点文章《小时候打过的刀》阅读量达到50万,《我的小姑奶奶》达到47万,《母亲学车的故事》达到30万。2023年6月《又是一年父亲节》达到108万阅读量,并获得6月份优秀个人壹点号及奖励。自2023年11月开始连续12个月获得《美篇精选创作者》荣誉证书,2024年1月获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2023年度影响力创作个人》荣誉证书,8、9月连续两次获得优秀个人壹点号及奖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