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章 生命的第一年——情绪发展的现代观点】</p><p class="ql-block"> 生命第一年中的情感发展构成了人类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在生命的第一年,婴儿对身体和情感环境有着绝对的依赖。最初,婴儿对着荧幕依赖完全没有觉察,因此依赖是绝对的。逐渐地,婴儿在某种程度上发现了自己的依赖,变得有能力让环境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被关注。到1岁左右,逐渐获得独立,而已获得的独立可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丧失和获得。这种从双重依赖到依赖、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不仅仅体现了婴儿成长的固有趋势;除非有人能够非常敏锐地满足婴儿的需要,否则这种成长是不会发生的。</p><p class="ql-block"> 每个婴儿都必须逐步地发展整合。整合是从原始的非整合状态中逐渐呈现出来的,而且似乎与更多确定的情绪或情感体验相联系。早期婴儿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部分客体关系的状态——比如,婴儿与乳房产生联系。婴儿的人格需要逐渐整合成为统一体,这样才可能让婴儿已经感受到的部分客体(如乳房)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一部分,而这方面的发育为这一成长列车带来了特定的焦虑,包括本能的自发性(即刻满足&延迟满足)、创造力(每个婴儿都必须重新创造世界,但只有世界逐渐地刚好契合婴儿创造性活动的时刻,这才有可能发生——比如,婴儿伸出手,乳房就在那里,乳房是被创造出来的。)、攻击性(健康状态下,大部分攻击潜力与婴儿的本能经验和个体婴儿的关系模式相融合;病态情况下,小部分攻击潜力融入到情欲生活中)、关心的能力/体验内疚感的能力(这一部分取决于婴儿的人格整合成一个统一体和婴儿可以对本能的整体幻想负责,另一部分取决于母亲或她的替代者持续在场,并能容纳某些元素,以及接受婴儿为贡献所付出的不成熟的努力,即去修复,去建设性的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最初的母婴关系】</p><p class="ql-block"> 在研究母婴关系时,包含了两种不同的认同,即母亲对婴儿的认同和婴儿对母亲的认同。</p><p class="ql-block"> 母亲对婴儿的认同指的是,怀孕和刚分娩的母亲愿意也有能力将自己的兴趣从自身转移到婴儿身上——这被称为“原初母性的专注”,正是这一点给予了母亲特殊的能力来做正确的事情,即她知道婴儿的感觉可能会是怎样的,而其他人则不会知道。有两种母性障碍会影响这一主题,一种是母亲对利己主义过于强烈而无法放弃,以至于她不能投入到这种近乎病态的特殊情境中,虽然这正是健康的一种迹象;另一种是母亲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全神贯注,现在婴儿成了她病理性全神贯注的对象。</p><p class="ql-block"> 正常的母亲从对婴儿的全神贯注中恢复,这是一种断奶。第一种“坏”母亲不能使婴儿断奶,因为婴儿从来没有拥有过她,因此断奶也没有意义。另一种“坏”母亲亦不能断奶,或者往往突然断奶,没有考虑到婴儿对断奶需要循序渐进。</p><p class="ql-block"> 婴儿对母亲的认同指的是,足够好的母亲支持婴儿的“自我”发展。在非常早期的阶段(非整合阶段——在客体的概念对婴儿有意义之前),婴儿的自体只是潜在的,还没有发展,婴儿对个体与母亲的自体融为一体,此时婴儿的自我,既弱又强。母亲的自我与婴儿的自我相协调,使得婴儿的自我变得强壮,较早地、真正地成为他(她)自己。而如果母亲对自我的支持缺席、较弱或不协调,婴儿则不能沿着个人的轨迹发展,往往倾向于形成某些相似的行为模式,如焦虑不安的、多疑的、缺乏情感的、内向的、顺从的。</p><p class="ql-block"> 早期足够好的母亲的功能包括:①抱持——抱持和母亲与婴儿的认同的能力非常相关,不恰当的抱持在婴儿身上制造了极度的痛苦:崩溃感、永远的坠落感、外在现实不能让人放心的感觉、以及其他被描述为“精神病性的”焦虑。②掌握——掌握促进了婴儿的心身合作,这产生了“真实感”,即心身的协调。③客体呈现——客体呈现,即将婴儿的创造性冲动变为现实,这让婴儿开始发展与客体联系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章:成熟前的成长和发育】</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个体都会经历开始、发育并最终成熟。没有一个成人的成熟可以脱离之前的发育。</p><p class="ql-block"> 我们关注适合婴儿的环境供给,这样的环境使得个体逐渐以自己的方式成为一个人,而这有赖于母亲的“奉献”。最初的婴儿需要某种程度的对需要的积极适应,只有一个奉献的母亲做了所有的事情才能做到。实际上,在母亲和婴儿情感关系的开始阶段,正常的母亲不仅是专家,实际上也是唯一一个知道如何对待自己孩子的人。</p><p class="ql-block"> 孩子人格的丰富性是在一个稳定而持续的环境下,通过满意和不满意的体验建立起来的。假设存在一个早期的冷酷阶段,这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一个事实上,即最初本能体验所伴有的兴奋而高度毁灭性的想法是直接指向母亲的乳房的,同时也没有内疚感。然而,健康的婴儿很快就会把两者放在一起,而且会了解在幻想中被如此冷酷地攻击的对象正是自己所爱和需要的。关心阶段代替了冷酷阶段。</p><p class="ql-block"> 婴儿在满意而兴奋的体验之后必须要处理两种现象。好的事情被攻击、伤害和破坏,而婴儿则由于体验而变得丰富,某些好的事情则在内心建立起来。婴儿必须能够忍受内疚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走出麻烦的方法会出现,因为婴儿能够找到修复、弥补、返回、(在幻想中)归还偷走的东西的办法。(读者可以在梅兰妮·克莱恩的思想中找到所有这些观点。)</p><p class="ql-block"> 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婴儿想要度过并且成长,环境就必须提供一种特殊的需要(技术上说,为了达到情感发育中的"抑郁位置")。婴儿必须能够忍受内疚感,并通过修复来改变事件的这一状态。如果想要这种改变发生,那么在整个内疚期,母亲(或处于母亲位置的人)都需要敏感而警觉。残酷地说,机构中的婴儿可能会得到几个护士非常好的照顾,但是如果作为哀悼体验的内疚感在晚上出现,而此时出现的却是另一个护士,这样修复就丧失了热情。照顾孩子的母亲总会在那里,或多或少总会发现自发的、建设性的修复冲动。她可以等待,当这些冲动出现的时候她会发现。</p><p class="ql-block"> 当所有的事情都很顺利,不再有内疚感时,责任感就会出现。内疚感一直存在,在某段时间里会潜伏起来,但是当与毁灭相关的修复失败时,内疚感就会重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