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葡萄牙是一个天主教信仰浓烈的国家,首都里斯本街头教堂比比皆是,大街小巷間也有一些不为游客所知的修道院。然而在时代旋风席卷下,願把光阴付诸读经感恩的人日渐减少,一些修道院人走楼空,只能改作他用。我在里斯本居住的青旅Sant Jordi Hostels的前身就是女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印象中的女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对于女修道院总有一份敬畏好奇心。为什么有妙龄少女願意抛下如花岁月进修道院?欧洲的女修道院是否也如大唐的尼姑庵一般清寒?入内的女弟子是否清泪湿枕衾,持斋把素入空门?</p><p class="ql-block">既然我机缘巧合入住了里斯本的Sant Jordi</p><p class="ql-block"> Hostels,其前身正是女修道院,正可给我机会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这个修道院系葡萄牙富商百年前所建后捐给教会。己用作女修道院八十多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修女骤減只能关门大吉,后由巴塞罗那某财团购下,几乎原封不动,略作功能修正后而成青旅。</p> <p class="ql-block">这个华丽的吊灯就是当年的。楼梯及扶手,房柱的护板木,护墙板,厚实的房门及窗户均为用料考究的柚木,系当年由海轮直接从巴西运来。</p> <p class="ql-block">为门窗特制的铸铜雕饰。</p> <p class="ql-block">地板,(这可不是柚木拼花地板),也是由巴西运来的大理石拼缀舖就,平整,明亮,又不过于滑脚,显得典雅高贵。</p> <p class="ql-block">天顶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院中有二个偌大的后花园,从后花园看到的四层楼房。</p> <p class="ql-block">通后花园的带台阶小门。</p> <p class="ql-block">落地花园很大,我难以拍出全景,这约为其四分之一的草坪及廻廊。</p> <p class="ql-block">另有一个高约半米,面积近300平方米的半空中花园。</p> <p class="ql-block">园中有工具房。</p> <p class="ql-block">园中随处可见的花瓷砖。</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的圣母祭台应是当年遗物。</p> <p class="ql-block">圣母静静地佇立在花园中央,观看着世事风云。</p> <p class="ql-block">先前是修女们在这楼里默默地诵经修行。</p> <p class="ql-block">同一扇窗户,看出的应是同一道风景。</p><p class="ql-block">但境与时异,修女们早已消失不见了。我在入住时曾与接待聊天,问道:“Where are the nuns?” (嬷嬷们去哪儿了?”这位年轻女孩随口答道:“Oh, they are too old to stay , They might </p><p class="ql-block">disappear into the walls.” ( “ 哦,她们已经太老了,也许早己消失在墙角后啦 ” )显然这是一位喜爰悬疑恐怖故事的女孩。</p><p class="ql-block">我无法探明当年修女的曰常生活,单就居住而言,至少在这間修道院修行的嬷嬷们过着富足而堂皇的生活,环境十分优雅,后园花香鳥语,能充分亨受当时的物质文明。可以肯定权倾朝野的大唐则天武后在少女武媚娘时於感业寺削发为尼的生活要比这清貧好几个级别呢!</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儿是世界各地年青驴友(当然也包括我这样上年纪的人来凑热闹)的热门青旅。每天闹闹哄哄,但从不缺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我住的十人统舖面积宽敞,十分整洁。</p> <p class="ql-block">每张床都有帷布以确保个人隐私与自由。</p> <p class="ql-block">另有床头灯及手机充电插座。</p> <p class="ql-block">公共卫生间也达到水准,无可挑剔。</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己成了游客散心聊天之所。</p> <p class="ql-block">提供食物丰富的早餐,(4.5欧元)。</p> <p class="ql-block">尤其让我惊叹的是早歺提供现制现烤的出炉葡式蛋挞,在街上这样一个蛋挞售价约为2欧元,而这儿随便尽吃。</p> <p class="ql-block">设备齐全的自助式厨房及冰箱,让喜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驴友大有一显身手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歺厅与当年也许变化不大。</p> <p class="ql-block">将女修道院的静寂抛至九霄云外,这灯光迷离的酒吧,夜总会,肯定是新增的旅游设施。每天晩上阿根廷探戈,巴西桑巴与强劲的迪斯科轮番上阵,几乎挤掉了葡萄牙本地的特色民歌</p><p class="ql-block">Fado法多,因为其曲调过于忧郁,完全不适年青驴友的偏好。好在我住在三楼,中间夹一层接待大厅,所以这夜夜笙歌的喧嚣没有影响我的入睡。</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这家青旅还为每位入住的客人提供一杯免费酒劵。你可持券去酒吧任意挑选,我也选了一杯葡萄牙第二大城市波尔图的特色钵酒Port Wine.在我旅欧三个月居住过的15家青旅中这是唯一一次免费品酒。</p> <p class="ql-block">如此迷人的夜晚正在谱写男欢女爰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我拍的这张圣母像由于手抖而变模糊了,女修道院的往事随着岁月也巳变得依稀难辨。如有一位作家在此入住,以遐想写出一部以女修道院为背景的家族荣辱史,一定会很成功。</p> <p class="ql-block">室友Flix来自西班牙北部山区巴斯克,与当地多数人一样,他不願称自己为西班牙人,而是自豪地说自己是巴斯克人,他解释说巴斯克是欧洲最古老的单一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只是宗教与西班牙相同,大部分巴斯克人希望独立,以前曾有过多次谋求独立的暴力事件,在国际上影响不好,现在已改为和平方式,希望通过谈判,协商找到解决方案。很奇妙,我在西班牙境内遇到的巴斯克人几乎都持这种观点。</p><p class="ql-block">他是驾车横越伊比利亚半岛来葡萄牙参加某个音乐会,我曾与他商量,能否我出汽油费,两人一起开车去“陆止于此,海始于斯”的欧洲大陆最西端的罗卡角,但他似乎另有安排,没有同意。分手当天我们互相祝福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昔日的女修道院我很尽兴地住了四晚,每晚</p><p class="ql-block">16欧元。期间遇到有从美国举家出游的华侨,也有从大陆来旅游的大学生,交谈中普遍对这一青旅印象良好,认为它的性价比很高。所以我特此著文向诸位推荐。</p> <p class="ql-block">1,本文部分图片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2,本篇背景音乐仍採自葡萄牙民歌Fado法多,曲调欢快,适合当下的青旅氛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