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复习课

非哥记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怎样上好复习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数量关系的复习》教学反思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林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年11月,我有幸前往金鸡湖路小学参加教研活动,并执教了一节名为《数量关系的复习》的复习课。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这节复习课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精心的准备。</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深研教材,把握重难点。</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备教材是第一步。《数量关系的复习》的内容在新教材的第89、91 - 92页(第8 - 11题)。教材中通过四个问题情境,生动地体现了“添上”“合起来”是加法的含义,“拿走”“去掉”是减法的含义,重点在于让学生根据加减运算的含义选择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了让复习课充满趣味,我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课本上静态的图片全部转化为动态图,让孩子们在更真实、形象的情境中理解动态的“添上”“合起来”“拿走”“去掉”。这不仅增添了趣味性,也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需求。教材第91 - 92页的第8 - 11题,每道题目都别具深意。第8题以表格形式呈现,不仅要求孩子们读懂表格,找出数量关系,还能感受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第9题以孩子们玩滑滑梯的真实情景为背景,从一幅静图中分析出两部分的动态,理解“原来”“又来”“求一共”。第10题给出一个干扰条件,要求孩子们充分理解题意,根据条件或问题找出有用条件,思考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第11题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要求孩子们看一张综合图片讲加法或减法的数学故事,并写出算式。小兔子拔萝卜和小鸟情景较为简单,孩子们容易看出是加法或减法,而鸭子和天鹅情景较为开放,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相应的加法或减法算式。</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深研学生,找准起始点。</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备学生是第二步。这里深研学生找准起始点有两层含义,一是找准学生已有认知的起始点,二是找准知识本身的起点。这节复习课,孩子们的认知起点为能看懂图片,但用简洁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用清晰的含义理解出来,用准确的算式计算出来是这节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知识本身的起点为加减法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厘清加减法的数量关系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了提高孩子们的数学素养,让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图片,用简洁的数学语言讲出完整的数学故事,用数学思维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而列出准确的算式。我在课件的第一页设计了动图,出现“1盆花”,指导孩子们用数学语言表达,紧接着“2盆花”“3盆花”“9盆花”,再出现小女孩搬来1盆花。在短句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孩子们用三句话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数学故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关注全体学生的能力培养,由简单的短句到完整的数学故事层层递进,让孩子们会说、敢说,有自信后再喜欢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全体同学都自然进入教学情境并自信敢于表达的时候,这节课就进行得非常顺畅了!针对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我在新授环节后设计了1分钟左右的手指操环节,让孩子们的大脑得到休息后,再带领孩子们进行练习巩固,大大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深研自己,做好引导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后一步就是备自己。新课标要求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在日常教学中,我往往会本末倒置,自己的教学语言很随便、不简洁、啰嗦重复。这些都是我自身需要提升的地方。这次复习课,我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应该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精心设计好过渡语、引导语、评价语及总结语。例如:教学完“9添上1是10”和“4和5合起来是9”的两个加法数量关系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比较上面的两幅图,为什么它们都用加法计算呢?”(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含义,并表达出来)“对,像这样‘几添上几是几’或‘几和几合起来是几’的情况用加法计算(板书‘添上’和‘合起来’)”(简洁准确的总结语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好复习课不仅要引导孩子梳理知识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厘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构数学模型,还要增强孩子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此节课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提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不断学习反思再改进,争取做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陈林林,中小学一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宿城区小学数学“教学骨干”,曾获市优课“一等奖”,宿城区小学数学基本功“一等奖”,在国家、省市级报刊等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擅长研究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