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人曾说,未经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而我觉得,未经读写的人生是不会快速拔节的。</p><p class="ql-block"> 过去的岁月里,我似乎一直在努力,但是总感觉成长很慢,总达不到我想要的结果。而今年我终于迈出了一大步,这一大步得利于阅读—思考—写作—践行—研究。</p><p class="ql-block"> 正如《写作创造美好生活》一书中李镇西说到:坚持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或者说挖掘自己潜力的过程 。教师成长,取决于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而写作是打通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的最后一公里。</p><p class="ql-block"> 过去我的思路可能搞反了,正如走错了路,我是从阅读到实践,我思考如何把所学用到实践中,未免有些南辕北辙,导致进步不大。</p><p class="ql-block"> 通过思考,现在我终于幡然醒悟,应该从实践到阅读。教师应该有一双慧眼,善于观察周围世界,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感受到工作中的困难,才能去书本中寻找智慧来解决。</p><p class="ql-block"> 而实践的动力应该是对工作的责任心,对工作的热爱,因为热爱所以选择改变,愿意改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其实是漫无目的造成的,没有实践中困惑,就不会主动寻找答案,没有刻苦勤奋的研究,就不能有破茧成蝶的华丽转身。</p><p class="ql-block">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读一读管理类书籍。作为授课老师,不仅要夯实专业知识,更应该去了解学生。</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的课堂上,总有一些问题学生,而问题学生的问题大多出自于遗传基因、原生家庭、 后天教育。</p><p class="ql-block"> 家校社合作共同育才,教师其实是桥梁作用。很多底层的家庭是存在着认知上的问题,无限的宠爱孩子或者忽视赏识教育,会让一个孩子失去独立的机会,失去自信的勇气,更失去因材施教的可能。</p><p class="ql-block"> 作为教师,在家校沟通中要统一战线,合作共赢。教育的目的是给孩子希望,而不能因为教育不当,给孩子造成心灵上的伤害。</p><p class="ql-block"> 而我们的学生身心发现又有些独特的规律,教师应该研究这规律,并且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从而以符合孩子成长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助力学生成长,似乎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而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孩子的发展在课堂,也在课外,作为小学老师,培养孩子习惯比教授多少死知识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习惯并不单指行为上的,还有思维、认知等方面。非智力因素影响智力因素,一个再聪明的孩子,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没有正确的认识,可能也是得不到更搞发展。</p><p class="ql-block"> 而课程育人,就需要教师去研究课程,去研究采用何种方式去引燃学生思维火花。</p><p class="ql-block"> 实践是根,阅读是水,写作是阳光,思考是肥料,研究是果实。</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过去一年,我对班级管理、教育教学工作都边反思边改变,当然也让我更加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未来,我更愿意去寻找有利于工作的书籍。</span></p><p class="ql-block"> 过去一年,我根据所学研究了一堂拿得出手的公开课,我转化了一些后进生,我与班级学生更加快乐和谐相处,但这只是刚刚开始。</p><p class="ql-block"> 未来,我会跟随工作室读书写作,也会跟随其他读书会读书写作,读写是专业成长的催化剂,也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这是窄门,也是成功之门。</p><p class="ql-block"> 一份耕作,一份收获,只有刻苦钻研,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品尝到胜利的喜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