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范宽,北宋初期著名山水画家,他存世的最著名作品莫过于《溪山行旅图》。</p><p class="ql-block">世人对这幅作品构图之精妙、画面之雄厚、用笔之巧夺天工的赞誉此处就不再赘述了,今天我们要探究一下此图右下角“旅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溪山行旅图》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相比较巨大的画幅,右下角的行人和驮着货物的驴群显得十分渺小,但却正因为这一队行旅的出现,让这个画面静中有动,平添了一股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那这一队行旅他们是谁?他们运送的又是什么物品呢?</p> <p class="ql-block">《宣和画谱》记载范宽性格洒脱不羁,喜欢饮酒,不谙世故,常常往来于京城洛阳之间。</p><p class="ql-block">烫垕《画鉴》里,也提到范宽游京城、遍观奇胜。</p><p class="ql-block">《圣朝名画评》里,也曾提到,范宽居住在山林之间,经常坐在比较危险的山间观察山林变化,体会大自然的情趣,哪怕是下雪的寒冷季节依然如此。</p> <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范宽本人很注重写生,喜欢坐在危险的岩石上观看山川变幻,他也是个旅游爱好者,全国各地都留下过他的足迹,还有一点就是他居住在远离都市的山间,远离城镇,因此难得遇到行人,偶尔出现的行人,也只是行路匆匆的运货的商人,不过似乎还有其他可能。</p> <p class="ql-block">从图中看,有两位行人,他们背上都背着很重的行囊,他们一前一后,中间几头驴也背着沉重的货物,从驴的姿态可以看出来货物很重,驴行走的很吃力。</p><p class="ql-block">画面中行人也好,驮着货物的驴子也罢,都画的非常生动,尽管相对于这样大尺幅的山水作品,行旅不过是画面的点缀,一种情绪的渲染,然而范宽却画的生机十足。</p><p class="ql-block">没有长年累月的观察就不会下笔时运用的如此自如,没有细致入微的体验这种生活或者近距离观察过这样的行人,是画不出这种真实的动感的。</p> <p class="ql-block">由此斗胆猜测,范宽也许就是行人之一;再或许他是这队商旅的同行者。</p><p class="ql-block">再说画面中行人指挥的驴队驮的是什么物品呢?</p><p class="ql-block">在北宋第一大导游兼散文家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般载杂卖” 篇讲到汴京搬运货物的各种车辆,有这样的描述:有一种运货方式不用车,只是用骆驼、驴、骡子,用一个竹竿或者皮绳把袋子绑好,然后放在它们的背上。通常这种情况运输的都是米豆之类的,这样的运输方式在《清明上河图》中也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由此可以推测,途中行人驱赶的驴背上驮的是米豆粮食,或许就是去汴京贩卖。</p><p class="ql-block">总之,《溪山行旅图》中的商旅让我们看到一个行走在山林间对生活细致入微观察的画家范宽,用画笔描绘了一幅静中有动的绝妙山水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