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华龙洞“东至人“

秋叶文媒

<p class="ql-block"> 揭秘华龙洞“东至人”</p><p class="ql-block"> 作者:朱泥生</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公布2024年国内十大考古新闻、2024年国际十大考古新闻,“安徽发现东亚地区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入选。考古研究确认,安徽东至华龙洞遗址发现的距今30万年的华龙洞人,是迄今东亚地区呈现出现代人特征最多、年代最早的向现代人过渡的古人类。一时间“华龙洞”“东至人”“东至姑娘”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和全球国际社会。 </p><p class="ql-block"> 惊天发现“华龙洞”</p><p class="ql-block"> 早在1988年,东至县建新乡(原归香隅镇,后划归尧渡镇)庞汪村村民庞金木,在当地梅原山南侧的一处山坡上修羊圈时,发现了大量碎骨化石。随向乡政府和县文化局报告,后经文物部门现场勘查,初步鉴定为古人类化石。后来县文物所人员偕同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员多次到现场勘查,从中鉴定出剑齿象、鹿熊、犀牛、野猪等动物牙齿与骨骼等化石。2006年7月至9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了对华龙洞遗址的首次发掘,发掘面积达72平方米。其间,发现一枚人类牙齿、一件疑似人类头骨残片、百余件石制品和一1</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哺乳动物化石。研究人员推测,这里曾经是一个洞穴,后坍塌形成了目前状况,并将这个地方命名为“华龙洞。”“华”寓意中国,“龙”意为祖先。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乡说:“东至华龙洞发现人类牙齿化石和伴存的古工具,为研究这个地区更新世人类及其行为提供了宝贵资料,这是安徽首次发现的既有人牙化石,又有古工具的古人类遗址,具有特别重要意义。”2016年至2023年,科研人员对华龙洞遗址及周边地区开展了连续多年野外工作。他们不辞辛苦,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下掘深度达到距地表7米处,新发现数量较多的动物化石、石制品和有待进一步鉴定的可疑人类化石。科研人员在野外提取了年代样品,确定华龙洞古人类生存时间距今约30万年。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在对华龙洞遗址再次发掘过程中,不仅出土了成千上百的古人类化石碎片、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以及大量动物骨骼碎片,还出土了一件较为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后来经专家复原,被称为“东至姑娘”。2024年,为配合构建遗址保护大棚,对华龙洞遗址开展了新一轮发掘,并再次发现古人类化石碎片、人工打制的石器,还有大量动物化石,其中,很多骨片里有人工切割或砍砸的痕迹。至此,东至华龙洞遗址越发清晰和明朗</p> <p class="ql-block">化了。</p><p class="ql-block"> 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去年冬12月24日,随县文联采风团,来到心仪已久的华龙洞遗址陈列馆,穿越“时空隧道”,与“东至姑娘”开展近距离“对话”。距今30万年前的东至人是什么样子?他们又是如何生活的?这一切都有待人们去探索,去研究,去找寻人类起源的秘密。华龙洞遗址陈列馆位于安徽省池州是东至县尧渡镇庞汪村(原建新乡),距东至县城8公里。陈列馆亮点是继北京周口店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同时包含有丰富人类活动证据的更新世中晚期古人类化石遗址。远古洞穴设计位于陈列馆主楼,让人有一种神秘感,又仿佛瞬间穿越回了30万年前的古人类家园。“你好,东至姑娘!”当有人在“洞穴”控音壁前与“东至姑娘”热情打招呼时,“洞穴”里传来远古那难以听懂的交流语言,又似乎听见他们在窃窃私语声。陈列馆内围绕华龙洞的秘密、丰富古人类化石华龙洞人生活方式、遗址保护利用等主题,通过光影技术、实物展示和图文资料,生动诠释了华龙洞的前世今生。在展馆二楼,设置了互动研学空间。可体验模拟考古,可仿照古人捕鱼,还可制作石器,还有采摘,甚至还能</p> <p class="ql-block">体验古人狩猎。在“纷纷涌现——丰富的古人类化石”展厅里我们看见了让世界为之惊叹“东至姑娘”,这枚头骨化石保存了较为完整的面部特征,“东至姑娘”的发现,对研究东亚地区人类演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p><p class="ql-block"> 遗址的保护与利用</p><p class="ql-block"> 在位于梅原山南麓的华龙洞遗址中,就藏着这样一块关键的“拼图”,多年间,不断有古人类、动物化石,以及具有人工痕迹的石制品在这里找到。群山掩映间,一处看似普通的陡坑,却印刻者30万年前“东至姑娘”一家的“栖居之诗”。古人类化石分属于20个独立个体,其中就包含一块完整的13岁左右女性头骨化石,随被命名为“东至姑娘”。“化石研究发现,华龙洞人是迄今东亚地区呈现出智人特征最多、年代最早的从古老型人类向智人过渡的古人类。”在2024年12月6日至8日在东至县召开的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上,古脊椎所研究员吴秀杰如是说。</p><p class="ql-block"> 为保护华龙洞遗址免受自然破坏,同时也为科研人员提供意个安全环境,目前,遗址上方建起了一座巨大的钢结构大棚,将华龙洞完全“罩”起来,其周边还塑造了古人类生活方式的群雕和大象、犀牛、熊猫等,为参观游客提供了良好条件,俨然走进了一座古遗址公园。2019年10月,华龙洞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024年12月6日上午,来自9个国家的100多位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者相聚东至,共同探讨华龙洞遗址和东亚地区现代智人。到目前,华龙洞遗址发掘还将继续,对“东至人”的乃至长江流域古人类发现与研究尚未停歇,故事还将继续下去,让我们一起期待华龙洞下一个奇迹的出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