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窑赋〉:在字里行间读懂人生的真谛

师吉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寒窑赋〉又名〈破窑赋〉〈劝世章〉,通常被认为是由北宋贤宰相吕蒙正所作。〈寒窑赋〉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的劝世文,读罢令人感慨万千。</p> 人生境遇的无常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中开篇便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点明人生的变幻莫测。从蜈蚣虽百足却行不及蛇,到雄鸡两翼难飞过鸦,再到马虽有千里之程却需人驾驭方能自往,这些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事物的局限性以及外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重要影响,进而引申到人有冲天之志,却非运不能自通,深刻揭示了人生境遇的无常与无奈。就像文章中提到的诸多历史人物,孔子文章盖世却厄于陈邦,姜太公武略超群曾钓于渭水,颜渊命短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这些例子充分说明了命运的不可捉摸,无论一个人多么有才华、品德多么高尚,都可能遭遇不幸,而一些看似不起眼甚至品行不佳的人,却可能一生顺遂。这让我们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无法掌控所有的变数,可能会在不经意间陷入困境,也可能在绝望中迎来转机,必须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p> 社会现实的残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章通过苏秦未遇时与得志后的对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与世态的炎凉。苏秦未得志时,家人对他冷漠至极,父母憎、兄弟恶、嫂不下玑、妻不愿炊,这种亲情的缺失令人唏嘘不已。然而,当他功成名就、衣锦还乡时,家人却对他态度大变,兄弟含笑出户迎,妻嫂下阶倾己顾,前后反差之大,让人深刻感受到在世俗的眼光中,地位与财富往往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亲情、友情等在利益面前变得如此不堪一击。这种现实的写照不禁让人反思,在当今社会,虽然物质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但类似的以成败论英雄、以财富论高低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人在他人落魄时冷眼旁观,甚至落井下石,而在他人成功时又趋之若鹜,极尽奉承之能事。这警示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世俗的观念所左右,要以真诚、善良之心对待他人,不因他人的境遇好坏而改变自己的态度。︎</p> 命运与努力的辩证关系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寒窑赋》虽然强调了命运的重要性,但也并非完全否定个人的努力。文中提到“若天不得时,则日月无光。地不得时,则草木不生。水不得时,则波浪不静。人不得时,则命运不通。若无根本八字,岂能为卿为相。一生皆由命,半点不由人”,看似是在说命运不可违,但仔细琢磨,其中也蕴含着一定的辩证思想。天、地、水都有其运行的规律和时运,人亦如此。当一个人处于合适的时机、环境时,他的努力更容易得到回报,就像日月在晴朗的天空中才能大放光芒,草木在适宜的气候下才能茁壮成长,波浪在风力的推动下才能汹涌澎湃。而“若无根本八字,岂能为卿为相”也并非完全否定个人奋斗的价值,而是强调在一定的天赋和机遇基础上,个人的努力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像韩信,虽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但在未遇汉高祖刘邦之前,也只是一个连饭都吃不上的落魄之人,正是在遇到合适的时机和赏识他的人之后,他的才能才得以充分施展,最终成为一代名将。这启示我们,虽然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轨迹,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消极懈怠,而应积极努力,不断提升自己,做好准备,等待时机的到来,当机遇来临时,才能牢牢抓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p> 保持良好品德的重要性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章中提到“人能学积善,家有余庆”,强调了积累善行、保持良好品德对于个人和家庭的重要性。在变幻莫测的人生中,良好的品德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能够坚守本心,不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同时,良好的品德也会为我们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积累人脉资源,在关键时刻可能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从家庭层面来看,父母的品德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一个家庭如果能够传承良好的家风,注重品德教育,那么这个家庭就会充满正能量,子孙后代也会因此受益,家道兴旺发达。反之,如果一个人品德败坏,不仅会让自己陷入困境,还会连累家人,甚至断送家族的前程。因此,无论处于何种境遇,我们都应注重品德修养,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始终保持一颗善良、正直、宽容的心,以良好的品德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寒窑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又复杂的世界,让我们在感悟人生无常、社会现实残酷的同时,也明白了命运与努力的辩证关系以及保持良好品德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起伏,以积极的态度去努力奋斗,以善良的品德去对待他人,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从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