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2024年

方延明

<p class="ql-block">无意中,提笔写出了一个龙头,开启龙年。</p><p class="ql-block">岁至晚年,趁着好胳膊好腿,到处走走转转玩玩,会会朋友。挑选了一组照片,留下记忆。老年人给年轻人不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地方恐怕今后也很难再有第二次旅行了,只能留在记忆里了。</p><p class="ql-block">有些朋友和场景,是不能复盘的。</p><p class="ql-block">辞旧迎新之际,特与大家分享。</p> <p class="ql-block">龙年是从小孙女贴门联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龙年第一次出门是去普陀山,参加一个海上读书会。</p> <p class="ql-block">我从1975年到普陀山姑姑家,整整50年了。特别欣赏普陀山的两块石刻。</p><p class="ql-block">“来了就好”,“越来越好”,真好。</p> <p class="ql-block">香火正旺,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见到九十岁的姑姑。</p> <p class="ql-block">与表弟和弟媳。</p> <p class="ql-block">偶遇三毛胞姐陈田心和三毛哥哥的女儿陈天慈在三毛祖居小住。因此,我们有机会见面聊天。与三毛胞姐,八十四岁的陈田心女士交谈,她说她的童年是在南京鼓楼的四条巷度过的,至今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2024年是《汴梁晚报》创刊30周年,应邀与会。会议期间,在报社领导的关心下,参观焦裕禄工作过的兰考,了了一个多年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兰考有一个魏善民老人,八十多岁了,1963年3月14日,曾和焦裕禄一起搭班栽种泡桐树。栽树时两个人一组,一个人刨坑,另一个人扛树苗。据他回忆,当时离焦书记比较近,焦裕禄就向他招招手说:“小伙子,咱俩一班儿。”他就和焦书记搭班栽起树来。</p><p class="ql-block">魏善民的父亲魏宪堂是生产组长,栽了两天树,那时是同吃同劳动。焦裕禄在他们家吃过一顿饭,因为大家粮食都紧张,焦裕禄在他家舍不得吃,只吃了一个小窝窝头和一碗面条呢。</p><p class="ql-block">魏宪堂,非常在乎儿子和焦裕禄一起载下的一棵小泡桐树苗,呵护有加。焦裕禄去世后,他一直照顾这棵树苗整整八年,后来身体不行了,就交给儿子魏善民。魏善民已经照顾了54年,他说他照顾不动了,就再交给儿子,一直照顾下去。这个树现在是兰考一宝,大家都称它为“焦桐”。</p><p class="ql-block">现在,魏善民老人风雨无阻,天天到这里打扫卫生,浇浇灌灌。他还准备了好多小板凳,每天都在这里给来参观的游人义务讲解焦裕禄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与魏善民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多少年了,我一直心心念念要到南街村实地看看,5月26日终于成行。</p> <p class="ql-block">在南街村巧遇王宏斌书记,我们两人有缘,都是1951年的,他比我大2个月。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中午茅台酒招待。</p> <p class="ql-block">朋友高明知晓我是5月26日的生日,特意给开封的朋友打电话知会一声。</p><p class="ql-block">晚上,开封大学阀门学院玉湖院长邀请我与他的老师、开封著名书法家、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原副主任,开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河南现代书画院副院长,河南书法篆刻院院长宗致远先生以及他的七个弟子一起小聚。席间给我惊喜,特意置办了生日蛋糕。我有几次是在外面过生日的,总是不经意间被朋友从蛛丝马迹间中发现。上午在南街村喝小酒,与宏斌书记叙年龄,无意中透露了生日,中午就喝了祝福生日快乐的酒。晚上在开封又吃蛋糕。朋友是福啊!</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出行是7月份到甘南迭部参加一个学术会议。</p> <p class="ql-block">留影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再次遇到迭部毛主席旧居家人桑杰。</p> <p class="ql-block">与原甘肃省副省长、著名藏学专家洛桑灵智多杰合影留念。他是一位致力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的专家,他的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他曾提出了青藏高原是“中华水塔”、是“五源”等学术见解。</p><p class="ql-block">洛桑灵智多杰比我长3岁,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与甘南融媒体中心尹洛赛主任和清华大学赵丽明教授一起聊天。</p> <p class="ql-block">纯正的藏族工艺青稞酒。</p> <p class="ql-block">2024年的第四次出行,南疆之旅主要是看胡杨。</p><p class="ql-block">139秘境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罗布人自古以打鱼为生,烤鱼是他们的主食。遇到一位漂亮的罗布姑娘,欣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这胡杨的造型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悠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打卡刀郎部落</p> <p class="ql-block">在罗布人村寨巧遇三位精神矍铄的百岁老人,一位105岁(左2),一位102岁(左1),一位90岁(右1)。我与最年长的老人开心合影。</p> <p class="ql-block">打卡万里长城最西烽——别迭里烽燧。很少有人至此。</p><p class="ql-block">别迭里古道是丝绸之路中线通达北线的主要通道,从天山南麓经此山路,东北可达伊犁河谷,西北联通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和七河流域国家。别迭里山口,古称“凌山”“拨达岭”或“勃达岭”,是扼守天山南北别迭古道的咽喉要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汉西域都护府和唐安西都护府先后在此建立军事设施和烽燧。</p><p class="ql-block">别迭里烽燧为东汉时期古军事遗址,位于别迭里古道必经之路,距别迭里山口45公里,在乌什县亚曼苏乡境内。此烽燧是我国境内至今现存的万里长城防御体系最西端的烽火台,是古代报送敌情警报的设施,也是历代中国各族军民保疆守土的历史见证。公元前36年,西汉大将陈汤自此山口翻越天山,千里奔袭击杀匈奴郅至单于,留下“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千古名句。东汉班超,汉张骞、唐郭元清,清林则徐等,都曾在这里戍边卫国,威震四方。</p><p class="ql-block">别迭里烽燧至今仍巍然屹立,现浅体量梯形结构,以卵石枝木为筋、夯土砾石为肉,垒砌夯筑而成,狼烟火焚之痕犹存,底部南北长12.7米,东西宽9.8米,顶部南北长7.5米,东西宽3.5米,燧体残高7.3米。</p> <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打卡阿拉尔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龙年第五次出远门,是第三次去西藏林芝。</p> <p class="ql-block">机场旁边的雅鲁藏布江,像一棵智慧树镶嵌在雅鲁藏布江冲击平原上。</p> <p class="ql-block">墨脱果果塘大拐弯</p> <p class="ql-block">墨脱县城</p> <p class="ql-block">十人九不见的南迦巴瓦峰</p> <p class="ql-block">雅绿藏布江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漫步巴松措。</p><p class="ql-block">巴松措风景区位于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乡,是一个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和名胜古刹为一体的著名旅游胜地。‌巴松措在藏语中的意思是“绿色的水”。这里湖水面积约27平方公里,长约18公里,最深处达120米。湖面海拔3480米,不算高,比起纳木错和羊卓雍措低了一千来公尺。应该说,为内地游客提供了极大的适宜环境。</p><p class="ql-block">作为红教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巴松措于2017年成为西藏首个自然风景类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p><p class="ql-block">巴松措的湖水清澈透明,四周被雪山环绕,湖岸绿树成荫,风景如画。湖中有著名的扎西岛,岛上有一座古老的寺庙——错宗工巴寺,这座寺庙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圣地之一,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深深感谢我的林芝好朋友,几天来对我的周到安排,感恩在心。</p> <p class="ql-block">故乡泰安岱庙的天贶殿</p> <p class="ql-block">汉柏院</p> <p class="ql-block">普照寺</p> <p class="ql-block">肥城一日游</p> <p class="ql-block">在五埠村中央,看到至今仍然保持原貌的主席台,恐怕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了,非常难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我曾在我们老家方家庄和周围邻村的主席台迎面上,画过几幅毛主席像,得到过庄邻庄乡老少爷们的夸奖。</p> <p class="ql-block">老物件,摞面。</p> <p class="ql-block">吃鱼头很有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打卡圆明园</p> <p class="ql-block">拜访溧阳本家,著名企业家方木林先生。一起挖山芋。</p> <p class="ql-block">到溧阳,是一定要品尝“天目湖砂锅鱼头”的。十几年前曾在这里品尝,二十年前还曾在湖里面的湖景房住一晚,非常静谧。</p><p class="ql-block">天目湖本来是因溧阳大沙河截流成坝形成,类似于新安江水库成千岛湖一样。这次本家特意安排在天目湖宾馆的湖景房体验一下。仔细品尝天目湖砂锅鱼头。</p><p class="ql-block">非常幸运,天目湖砂锅鱼头创始人——朱顺才大师,与我朋友是三十多年的至交好友。大师亲自送鱼揭盖,留影纪念。朱大师,从事餐饮50年,是高级技师,被江苏省人事厅、江苏省旅游局评为“先进工作者”。朱大师创制的天目湖砂锅鱼头在淮扬名菜中独树一帜,闻名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参加一个小会,旧朋新友其乐融融,精神物质双丰收。感谢宋总,宋总与我同龄人,军营8年,当过记者、做过编辑、干过杂志,1993年下海创办上海创办影视文化公司,现在是上海继高影视创始人、苏州继高影视董事长、上海巨果动漫董事长、上海诚唐会展董事长、苏州资产管理公司合伙人、上海开艺设计集团苏州分公司董事长。近20年来,其旗下的上海继高影视、苏州继高影视共拍摄、制作各类城市宣传片、政论片、招商宣传片、旅游风光片等1000多部。近些年,他们公司涉足的会展、建筑设计领域,闻名遐迩,美名远播。我们是一见如故,相见恨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获赠中国美术大师徐亚凤“7501”毛泽东用瓷精美“水点桃花”杯。</span></p> <p class="ql-block">60年的中学同学,小聚很难得。</p> <p class="ql-block">风云比我小一岁。</p> <p class="ql-block">本家著名画家方瑞姑娘送给我夫人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我这个人没有愁事,朋友多,朋友好。</p><p class="ql-block">我和学生,亦师亦友,没有失联的研究生。我曾做过一个美篇,《亦师亦友,我和我的学生》,我还做过一个《南京大学同学五十年》,感动过好多人。</p> <p class="ql-block">学生给我买的衣服,很有个性,我也喜欢,人老了心不能老,也赶赶时髦,穿一件破口袋的衣服,挺好。</p> <p class="ql-block">谭敏从广州过来,我们小聚。</p> <p class="ql-block">学生魏娟从北京过来,我们小聚。</p> <p class="ql-block">刘霞和徐凌专门从南通赶过来看老师,小喝几杯。</p> <p class="ql-block">兴平是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毕业。做学生时任校报特约记者。兴平聪明,悟性好,文笔好。兴平现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公司监察专员。</p><p class="ql-block">与谈哲敏校长一起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8月份兴平回母校小聚,我翻箱倒柜,把35年前他在校报发表的万字长篇作品《断奶后的寻觅》找出来,作为送给他的珍贵礼物。</p> <p class="ql-block">我和在南京工作的学生,隔三差五小聚,分享他们事业有成的快乐,分享老师周游四方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退休十几年了,同事们都想着我。</p> <p class="ql-block">每年一个全家福,大家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桐花万里丹山路,</p><p class="ql-block">雏凤清于老凤声。</p> <p class="ql-block">南京是个有历史有文化底蕴文化古都,四季分明,风月无边。</p><p class="ql-block">最喜欢“到此莫愁”。</p> <p class="ql-block">2024年是大哥80华诞,特意回家兄弟三人小聚。</p> <p class="ql-block">家是幸福人生的港湾。家人小聚,乐乐呵呵。</p> <p class="ql-block">老了有老伴</p> <p class="ql-block">路还是要自己走,相互搀扶着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