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花鼓山

一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一个美丽的传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很久以前,此地的劳动人民世代以开矿挖煤为生。一日,土地公感知矿井将有垮塌之灾,便邀来一位腰系花鼓的仙女,在井口搭台演戏。矿工们闻讯纷纷上井观看,待矿工尽数出井,仙女飘然而去。正当矿工们惊愕之时,只听一声巨响,矿井瞬间坍塌,矿工们幸免于难,无一伤亡。为报答花鼓仙女的大恩大德,这座矿山便被更名为花鼓山煤矿,这个传说也成为了花鼓山的传奇开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矿区方圆百里,层峦叠嶂,风光绮丽。奇峰、怪石、山道、溪流、清风、松涛,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天然画卷。解放后,尤其是近27年的建设,地下井巷纵横交错,地面楼房鳞次栉比。花鼓山,这座神奇的山,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孕育着无数美丽的传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花鼓山煤矿,简称花矿,始建于1958年,2008年被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政策性破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今的花鼓山矿区已成为下村镇的一个社区——花鼓山社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六十年代我考入江东中学(现改名下村中学),从家到学校要经过花鼓山煤矿,第一次踏入矿区,那是一个与农村截然不同的天地,让我大开眼界。生活区有街市、商店、银行、学校、医院、职工宿舍楼、家属区以及活动场所,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矿区的电影院始建于六十年代,是当时最时髦的建筑。两侧对联清晰可见:“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横批:“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这里是矿区最繁华热闹的中心,每逢有电影或文艺演出,大家蜂拥而至,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八个京剧样板戏,我就是在这里观看的,那是学校组织的活动,至今难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影剧院饱经风霜,现已杂草丛生,有种寂凉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回忆往事,心情激动不已。几十年过去了,那时的老房子还在,虽然破败不堪,但有些老人心存怀旧情结,部分人还住在这里。这里承载着太多人的回忆,尽管岁月流转,但记忆中的花鼓山永远鲜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今,这里也建了一些新房子,但数量不多。新旧交织,仿佛在诉说着花鼓山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花鼓山一游,了却了多年的心愿。心中那座充满回忆的花鼓山,永远是心中最美的风景。</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