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昵 称:英姿JSP</b></p><p class="ql-block"><b>美篇号:73362027</b></p> <p class="ql-block"> 1500多年前,这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文学馆所在地,而今这里是南京文学空间网络建设的中心和枢纽——南京“世界文学客厅”。</p><p class="ql-block"> 南京于2019年10月31日入选世界文学之都,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以此为契机,2022年4月24日世界文学客厅正式开放。</p><p class="ql-block"> 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占地3000平方米,11米高的主楼展馆分为上下两层,分设文•脉、文•码、文•枢三个主题展区,配合院落内文•房、文•创共五个展项,体现古都文韵传承与创新空间的设计寓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主楼展馆一眼望去,外墙石板如竖排中国古迹书页,绢黄色古书般的墙色仿佛刚从纸页上拓下,典雅古拙。</p> <p class="ql-block"> 进入主楼展馆,这里虽说不是很大,所展示的文字、实物让我深深感受到文学之美、文学之爱,在接受文学的薰陶时,更加爱上了读书。</p> <p class="ql-block"> 南朝•文学馆旧址</p><p class="ql-block"> 公元439年左右,宋文帝命司徒参军谢元在建康(今南京)鸡笼山下,建立中国首个文学馆,召集学生讲授研讨文学,开世界文学分科教育之先河。自此文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p> <p class="ql-block"> 南京世界文学客厅通过起、承、转、合的框架布局,呈现了南京千年文脉的文学源起、传承创新、文城转换、生活融合四个理念。</p> <p class="ql-block"> 站在主楼展馆大厅远观大门外,又是另一种景观哟!</p> <p class="ql-block"> 在光影交织中,“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等流传至今的名篇佳句映现于建筑形成的“简牍”之上,让人引颈驻足,感受15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学脉络传递的爱、美好与温暖。</p> <p class="ql-block"> 这里所展示的一切,都充分体现了为文学爱好者和公众展示南京文学之都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站在二楼再回望一楼主展馆,感受着南京文学空间网络建设的中心和枢纽——南京“世界文学客厅”。</p> <p class="ql-block"> 沿着外走廊来到了明朝•十竹斋旧址。</p><p class="ql-block"> 公元17世纪初,著名出版家胡正言在南京鸡笼山下,建书屋“十竹斋”,刊刻《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创世界套版彩色印刷技艺之高峰。</p> <p class="ql-block"> 经一个半小时的参观,真是受益良多啊!虽说来此游览的人寥寥无几,但丝毫不影响我前来学习的兴致。在返回的途中,只见络绎不绝的人们纷纷奔往附近的鸡鸣寺、玄武湖公园……,不由使我思量:难道是南京名胜古迹太多,人们没空顾及这世界文学客厅?还是人们不知道在这附近还有一所世界文学客厅……。</p> <p class="ql-block"> 自越王勾践建越城以来,南京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民国,千年文脉,绵延不绝,有超过1万部文学作品写作于南京或者与南京有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馆”即设立于此,中国第一篇文学理论文章《文赋》、第一部诗论专著《诗品》、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文心雕龙》、第一部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等均诞生在这座城市。世界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在南京编纂成书,中国昆曲重要的代表作《桃花扇》在南京创作并演出。中国最著名的诗人李白曾为南京创作了100余首诗歌。《红楼梦》、《儒林外史》、《三国演义》等传世名作都与南京密不可分。文学大师鲁迅、巴金等在南京走向文学道路,朱自清、俞平伯、张恨水、张爱玲等文坛巨匠也都与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观月。”通过参观世界文学客厅,使我深感文学之美,我们的生命因阅读而精彩,我们的人生因学习而快乐!让我们更近距离、更多元角度感受古都文韵,让我们更多的人透过文学的视角发现极美南京!</p> <p class="ql-block"><b>图片资料:英姿JSP</b></p><p class="ql-block"><b>文字撰写:英姿JSP</b></p><p class="ql-block"><b>音 乐:《凄美 空灵 自然中国》</b></p><p class="ql-block"><b>编 辑:英姿JSP</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