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赏刘桂珍佳作《老乡》</p><p class="ql-block">茫茫人海见老乡,</p><p class="ql-block">挚情厚意心荡漾。</p><p class="ql-block">漫漫人生天涯路,</p><p class="ql-block">眼泪汪汪诉衷肠。</p> <p class="ql-block">诗 蓝天 【原创】</p> <p class="ql-block">文 刘桂珍 【原创】</p> <p class="ql-block">刘桂珍原文</p> <p class="ql-block">老 乡</p><p class="ql-block">文/刘桂珍</p><p class="ql-block"> 民间有句俗语″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没遇见老乡这档事之前,我对这句俗语不以为然,心想,若是素不相识的老乡怎么会两眼泪汪汪呢?那是90年代初的一年,记得是四月份,去中国(青岛)海洋大学参加全省高校图书馆馆长会议。会议是前一天报到,第二天开会,报到时,各地市的高校馆长们乘火车或汽车从四面八方来到美丽的青岛小渔山,海洋大学报到。多数馆长是第一次来海大,报到后就迫不及待的自行结伴参观了校园。海大校园依山而建,满园郁郁葱葱,层层叠叠,绿植错落有致,各种鲜花争奇斗艳。海大的建筑更是独具特色,既有中国传统建筑韵味,又有西洋风格的优雅,馆长们漫步在校园,被那些依山而建,红顶乳白色墙的西洋建筑群所吸引。校园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完美融合,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是青岛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使人目不暇接,不知不觉爬到山顶″八关山″可以看到青岛老城的美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让人心旷神怡。第二天上午八点正式开会,先由省教委的领导和省高校图工委秘书长分别讲话,部署新一年的工作计划。中间休息时,馆长们三五成群的互相问候,交流信息。这时,只见海大的隋馆长向我走来,笑嘻嘻地问我:″刘馆长,听他们说您老家是坊子,咱们是半个老乡,我岳母家是坊子马司三村"。我说那可真是老乡了,和我们西岭村隔的不远。他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有事请您帮忙。″弄的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他就向我讲起了他80多岁的老岳母。岳母老家是坊子马司三村,就一个女儿,也就是隋馆长夫人,在海大任教师。前些年,老人一个人在老家,生活还能自理,邻里和家族的人不时的去帮帮忙,他们寒暑假就回去陪老人住一段时间,日子也算过的去。可最近几年,老人年事已高,一人在家实在令人不放心。于是在前一年春节接来青岛和他们一起居住,刚来的第一年还可以。等时间稍长,老人就不行了,想家想得厉害,成天嚷嚷要回老家。最近一段时间更是茶不思饭不想,整天闷闷不乐,唉声叹气。隋馆长夫妇工作忙,谁能陪她回去啊,再者回去一个人在家,全家不放心。于是就想让我以老乡的身份去安慰和劝说一下试试。我义不容辞,急忙应着"没问题″,但也担心到:″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乡,说话能管用吗?″于是,与隋馆长约好,晚饭后去看望老人。并问清了他家的楼号和大体方位,隋馆长说来接我,我说:″不用了,报到时已转到你们那个别墅群了。你接待会议很忙,放心吧,我自己去就行" 。晚饭后,到校园的小商店买了点水果、点心之类就沿着路标来到了教授别墅区,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德式小洋楼,由于是独家独栋。加上茂密的植被花草,特别安静,有种神秘感。找到楼号,观察了他家的别墅,是一座二层小楼,不方不正,好像有点棱形,周边全是窗户,与潍坊二中院里的洋楼相似,正门前有很高的拔台子,拾阶而上像是上了二层的感觉,此时,隋馆长夫妇已站在门口等候我。进门是木地板,踩上去很舒服,但吱吱作响。房间很大,正面有张大木床,只见老人盘腿坐在床沿,见我进来,欲下床迎接,我急步跑上前,按住老人,大娘,别下床,这时,老人双手紧紧握住我的手,自言自语道:“老家的亲人来了,亲人来了......。闺女快坐。″借着灯光,我分明看见老人的泪水在眼睛里闪闪发光。瞬时,我的情绪完全被老人所掌控,所感染。整个人觉得被爱包围了。竟幻觉到,老人就像我久别的亲人,亲情从内到外油然而升,我的泪水也在眼睛里打转。真应了那句″老乡见老乡,两睛泪汪汪″,真真切切,没有虚情假意。回过神来,竟忘了问大娘好!大娘一口一个闺女的叫着,亲女儿却被晒在了一边。这时我仔细打量了老人,黑白相间的头发挽着一个䰖,没有一丝乱发,上身着灰色的确良大襟褂子,下身穿黑色裤子,小腿裹着黑布带,黑鞋白袜,一双小脚特别显眼。看到老人这番打扮,竟和我80多岁的母亲一模一样。更有了亲近感。由于马司是一个大村,共四个村,村里的人见多识广,闺女都心灵手巧,在周边很出名,西岭村是城中村,生活条件好,所以两村联姻较多,我俩就从这个话题谈起,老人很健谈,说马司的某某嫁到你们西岭了,西岭的闺女某某嫁到马司了...。我告诉老人,我婆婆,还有侄媳妇娘家都是马司。越说越近。说起这些人和事,彼此都很熟悉。你问我答,我一句你一句,两个陌生的老乡此时,没有一点陌生感,用方言愉快的交流着,像自家人或久别的亲人一样越啦越投缘。我向老人介绍了家乡的近况和变化。这时,隋馆长向我示意,噢,啦的太投入了,差点忘了正事,于是,我话峰一转就与老人唠起了家常,赞叹老人了不起,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上了大学,当了大学教授,老人也为之自豪。但两位教授工作忙,没时间陪老人回老家。劝老人要更新观念,儿女的家就是自己的家,您在这儿还能帮助他们照看家,实现您的价值。让她们安心工作......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讲了一番小事情大道理,慢慢解开了老人心中的疙瘩,融化了老人的心灵。老人家终于露出了笑容,动情地说:“闺女说得对,我的亲人都在青岛,一家人住在一起,互相照应多好。我真是个老悖晦了。″说完,像小孩子一样红了脸。这时女儿女婿也来打圆场:″等暑假,咱们一起回老家看看″。就这样一位归心似箭的老人竟被素不相识的老乡说服了。 可见"老乡"在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心目中的分量举足轻重。 故乡,有着强大的情感吸引力,牵引着人们对于最本真的情感的回忆与思念,她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无论你年龄多大,走的多远,都忘不了家乡,时时思念家乡。应了那句″美不美,家乡的水,亲不亲,家乡的人!″写到这儿耳边响起了唯韦《爱的奉献》中的旋律″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两个老乡异乡相识、相见,竟解了思乡心切的老人的思乡之苦,为此,我感到欣慰。也真切体会到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真知灼见。</p> <p class="ql-block">欣赏刘桂珍佳作《老乡》,欣然作诗与美篇共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