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脚姑姑和大咀姨姥姥

Rebecca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和母亲</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姑姑是爸爸的二姐,是我小时候常见的一个亲戚,她长得和爸爸完全不一样,随爷爷,(我也没见过爷爷,看照片)长脸,小眼,小脚,身材适中,挺秀气的。她说话小细嗓儿,发哑,说几句一吸溜。她在邯郸军分区和我们住在一起,她有一独生女儿叫爱琳,是个音乐老师,我经常听到她百灵鸟般的歌声。</p><p class="ql-block"> 哥哥小時候极其頑皮,經常搞些小惡作剧,父母因为工作忙,由姑姑照顾我们,有一次我见到哥哥藏在门后用石头砸她的小脚。</p><p class="ql-block"> 爸爸到广州赴任后她没有去,我们家从广州搬到北京后,她就成了常客。</p> <p class="ql-block">我的爷爷张惟锦</p> <p class="ql-block">前排中间是我,后排中间站立:姑姑的独生女儿堂姐爱琳</p> <p class="ql-block">  姑姑的小脚是我见过的最小的“三寸金莲”,走起路来脚跟着地,夹着双腿捯着外八小碎步。 有天晚上,我在她泡脚时看过她的脚,恐怖极了,整个一个尖弯瘦小的锥子形,大脚趾下面四个小趾弯向足底,她正用剪刀修理她脚趾的厚皮和鸡眼,然后再套上一白布软面尖形睡鞋,她是绝不赤脚睡觉的。</p><p class="ql-block"> 我问姑姑:“为什么要裹小脚,疼不疼呀?”姑姑说:“那个年代不裹小脚嫁不出去,大户人家更得裹,这是身份的象征,再疼也得忍。”</p><p class="ql-block"> 她说 4岁奶奶就给她缠足了,用10尺白浆布叫“打瓜条”,然后拿石板压,疼的钻心,要疼好几个月呢!三四年才能定型。说脚不但要小,而且脚背还要弓,所谓“肥、软、秀、弓”才是最好的脚型,好找男人,说着咀一吸溜。 </p><p class="ql-block"> 我不禁看了一眼自己的脚,心想真幸运呀!沒出生在那个年代。真是“小脚一双,泪水一缸呀!”</p> <p class="ql-block">  听姑姑说鞋就更有讲究了,有高筒、低帮、翹头、平头、绣花、缕花、平底、弓形。按季节还有棉、皮、夹、凉,等各种金莲鞋。哪象现在呀,只有方口布鞋、翻毛皮鞋、窝头棉鞋。说着她拿出几双,哇噻!的确漂亮,有绸面绣花的,有布面的,做工那叫精细,看来那时女人为了取悦男人,花在脚上的功夫真不少。</p><p class="ql-block"> 我用脚试套了一下,才进去一半。我真后悔没留一双,现在也算古董了。</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了为啥叫“品头论足”了,中国古代男人视女人为玩物的畸形变态,真够奇皅的。</p><p class="ql-block"> 有研究说欧洲发明的高跟鞋和中国古代女人裹小脚有着艺曲同工之妙,还真难说,穿高跟鞋走路婀娜多姿,需要脚弓有力,跳舞绷着脚尖,舞姿优美,更显脚上功夫。</p><p class="ql-block"> 我还听说,阿拉伯美女的标准,不但要看脚形,还要看脚踝粗细,全在脚上叫劲。到如今女人的整容,虽说是对美的追求,但现在社会上,尤其是影视界的千人一面,女人整的全是尖咀猴腮爪子脸,难以分辨,这就违背自然与健康了,而且并没给人以美的享受。扯远了!</p> <p class="ql-block">  姑姑爱讲故事,常常细着小嗓儿讲她过去的事儿。当年她们上学堂,都穿着兰洋布衫,黑洋布裙,风流着呢!我想象不出穿着这身衣服和她的小脚搭配一起什么样子? </p><p class="ql-block"> 当年她是大家闫秀,家里是当地有名的地主大户,她前夫曾是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部副团长,范殉国后,其夫投了国民党,但因五弟(我父亲)是共产党,在他的影响下,姑姑选择了民族大义,毅然離婚,一个人帶着女兒,終身末嫁。解放时她前夫被政府镇压了,她也受到很大牵连。</p> <p class="ql-block">  可据姑姑讲,他们实在冤枉,抗战时八路军经常住家里,他们经常帮助掩护八路军,她还给八路军干部介绍过村里的大姑娘,成了好几对呢,现在政府提了裤子不认账,说翻脸就翻脸了。</p><p class="ql-block"> 这些事我后来在一个饭局上,听爸爸的战友说过,他说:那时部队经常住“张家大院”司令家,因为房子多,地方大,有防护,他还开玩笑的说:他们在院子打斗摔跤骂粗话,司令从来不参与,我爸爸是儒将,大学生,和他们这些泥腿子土八路有些格格不入。</p><p class="ql-block"> 姑姑红红的小眼儿布满血丝,经常擦擦眼角的泪水,吸溜一下口水,细说着那些陈年往事。说当年“三反运动”抄咱家时,多少宝贝都被抄走了,你爸有文化不象那些大老粗,他喜欢收藏,一摞摞的古书、字画,唐伯虎的山水,赵子昂的马,都是真迹呀!价值连城,龟孙子他们不懂,都焚烧了,造孽呀!</p><p class="ql-block"> 他们把姑姑抓起来,动刑了,逼她交出金锱子,她咬紧牙关就是不说,手指都快压断了。看来也是个舍命不舍财的主儿。其实字画比金锱子值钱多了</p> <p class="ql-block">  姑姑到底大家闫秀,一头亮亮的黑发向后打一䌣儿,手指修长,手背中间一个包,手掌张不大,估计当年拷打时落下的。</p><p class="ql-block"> 姑姑针线活儿了得,没事时就一边讲着故事一边拿一锥子,纳着她的小脚鞋底子。我那时上初中,在放学的路上看见一个女士穿着一条漂亮的兰白条连衣裙,是上腰横条下摆竖条那种的,我羡慕极了,朝思暮想能有这么一条裙子,终于在商店找到这种布料,让妈妈给我扯了几尺。</p><p class="ql-block"> 这是姑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她不会用缝纫机,只见她盘腿坐在床上,根据我说的式样裁剪,一针一线缝着,时不时把针在头上刮一下头油,针角极细密,为让我早些穿上,眼睛熬的痛红,很快就给我做好了一条漂亮的裙子,我穿到学校,同学们都投来赞美和羡慕的眼光。</p> <p class="ql-block">  这当口家里又来了一位娘家嫡亲我姨姥姥。这下可打破了以往姑姑一家独大的局面,她俩的身份势均力敌,有妈妈给她撑腰,又出身成分好,她自感地位比姑姑高。</p><p class="ql-block"> 我母亲出生上海嘉山,后移居杭州、福州,我亲姥爷曾任福建警察署署长,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的亲弟弟,因亲娘早逝,我母亲7岁过继给她大伯范筑先,范待她胜如已出。</p><p class="ql-block"> 我母亲是一个伟大的不平凡的女性,1938年參加革命,受父辈影响和进步思想的熏陶,刚满18岁就投身革命队伍,他先在共产党创办的政治干校学习,范筑先殉国前,特别叮嘱她一定到十支队找我父亲,我父亲为司令的十支队是唯一共产党领导的支队,范殉国后改为“筑先纵队”,1940年5月,他领导的筑先纵队和李聚奎为司令的先遣纵队合并,成立一二九师新八旅,我父亲任旅长,并授予少将军衔。从此她和我父亲并肩战斗并在1941年结为伉俪,他们一起经历了战争的生死考验和残酷的骨肉分离,痛失3个儿女,共同的事业和理想使他们相濡以沫到终身。</p> <p class="ql-block">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p> <p class="ql-block">母亲1936年在聊城</p> <p class="ql-block">1937年的母亲(右)和二姨范树琨</p> <p class="ql-block">  再说这姨姥姥,名叫耿大金,先看那张大咀,满口黄牙,悠黑的脸,粗糙的皮肤,从这长相就能看出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刨食的贫下中农。她大儿子宝玉舅曾是我父亲马夫,忠心耿耿,二儿子是大队支书,所以腰直气壮,说话大声粗气。</p><p class="ql-block"> 姨姥也是小脚,但此小脚不同彼小脚,这里面的讲究可就多了。</p><p class="ql-block"> 据考证我国的裹脚习俗起源于宋朝,元明清则达到鼎盛,上到皇族下至百姓,不同身份,划分不同等级。从小脚的审美角度,所谓“形、质、姿、神”,姨姥的小脚就远不如姑姑的小脚那么“尖、小、弓、正”,她虽是小脚,但连“四寸银莲”都算不上,只能称为“五寸铁莲”。来京时扛着小米、粘米、花生、大枣,还提俩芦花大母鸡,气都不带喘的。</p><p class="ql-block"> 姑姑出身豪门,见过大世面,在天津二伯家住着时,只穿“内联升”的金莲鞋。她还参加过什么“赛足会”。我二伯是西北军著名将领,国民党上将,当时二伯家住天津市黄家花园长沙路,家里一个排士兵把守,可排场啦,逢年过节,奶奶还撒大洋,她说起天津“大宅门”里的事津津乐道,好像又回到了“万恶的旧社会”。</p> <p class="ql-block">二伯张维玺在天津故居</p><p class="ql-block">英租界五十二号路“张公馆”</p><p class="ql-block">张维玺退隐后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天津二伯家“大宅门” 张公馆</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天津《张公舘》</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天津《张公舘》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  在“脚”上姨姥输了一筹,但她性格豪爽,整日里张着大咀呲着黄牙讲笑话逗我们,张家长李家短的俏皮话一大堆,妈妈也向着她,而且确实感觉她人品比较实在,透着一股泥土味儿。</p><p class="ql-block"> 据妈妈说战争年代最艰苦的日冦铁壁合围“跑反”就住她家,她帮了不少忙。但她又是一个守不住财的败家子儿,接济她多少好东西都留不住,变卖了花掉。我爸爸从年轻时就爱照相,有一德国莱卡相机,留了一大缸照片叫她保存也叫她埋地下弄烂掉了,否则这是多么珍贵的历史纪录啊,给她的范筑先留下的皮大氅也叫她当了,而且好吃懒作不节俭,大手大脚有了就花,谁借都给,她这种人不是贫下中农才怪呢!</p><p class="ql-block"> 家里热闹起来,每天看她俩人痛说家史,对吹、互掐,姑姑尖着嗓子說我爸,姨姥張着大咀說我妈,车軲辘話來回说,說的是吐沫星子乱溅,誰也不服誰。</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筑先纵队</p> <p class="ql-block">  姑姑喊着爸爸的乳名“小西宛”,说家里兄弟五个,他排行最小,在家如何娇纵受宠,雇奶妈吃奶吃到9岁。而且从小命大,有一次掉井里,被他大哥救了上来,差点丧命,头上嗑了一个坑,否则更聪明。</p><p class="ql-block"> 说我爸兄弟三个全在西北军陆军子弟学校就读,两个哥哥出类拔萃,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比我爸聪明,因为我爸从小脑袋受过伤。</p><p class="ql-block"> 这确实有据可查,文革时我到大连市串连,随朋友住在大连海军学院朱院长家,他一听到我父亲的名字,立刻激动的拉着我的手,连说:“你是张维翰的女儿,墨林的女儿!你爸是大好人哪!当年可是一表人材,文武双全, 为人正直,性格豪爽, 再加上家庭富有,仗义疏财,经常在经济上接济那些生活拮据的同学,在同学中拥有很高的威望,他可是大功臣!抗战初期一二九师才有三万多人,他就拉来上万人的部队,全军少有的编制八个团的兵力啊!”提起爸爸的寃假错案,不禁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 朱叔叔说和我爸三兄弟是西北军陆军子弟学校校友,后又和我爸一起考入北京育德中学,又一起上北京民國大学,想不到这么深的关系,难怪如此激动,他也說我三伯四伯每次考试成绩都襄括前两名,无人可超,优秀人材呀!可惜跟了国民党。</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我三伯沦落在天津,生活拮据,这就是曾经优秀的军校高材生的下场。我从未见过他。三年自然灾害时,有一天爸爸收到一封信,极漂亮的毛笔小楷,爸爸看信时表情沉重,看后马上烧了,后来偷偷给他寄了些粮票。</p><p class="ql-block"> 据姑姑说奶奶特别慈善,经常灾年在村口摆一口大锅给穷人赊粥,这和我们印象中的地主婆形象不太相符。</p><p class="ql-block"> 又讲了爸爸为部队组建机枪营捐出自己所有资产,并下令把家族上千亩良田捐给了抗日政府, 爷爷骂他 “败家子儿”。日冦为了报复,悬赏十万大洋买我父亲人头,后勾结汉奸烧了张家豪宅上百间房屋。(现在县里在原址改建为抗战历史纪念馆),大火烧了几天几夜,家里紫檀、海南黄花梨家俱、古董字画一应俱焚,幸亏有人提前报信,二伯母带着爷爷奶奶及全家连夜转移,逃到天津投奔我二伯。</p> <p>父亲的年轻时代</p> <p class="ql-block">1926年父亲和彭雪枫在北京共同组识和领导学里抗日救国运动</p> <p class="ql-block">“民族精神,体育救国”,八个醒目大字,这是唤起民众,救我中华的振聋发聩的誓言。</p><p class="ql-block">右边:我父亲张维翰,左边:方中铎,中间:王志远</p><p class="ql-block">他们都是白色恐怖下的坚定志士,历史名人,我军高级指挥员。 </p> <p class="ql-block">我父亲在北京民国大学</p><p class="ql-block">张维翰自学生时代酷爱体育运动,擅长田径、足球、体操等项目,1940年任129师新八旅旅长期间,曾参加太行山八路军运动会荣获全能冠军。</p> <p class="ql-block">  年轻时的张维翰一表人才,典型的山东大汉,英俊潇洒、身强力壮;一身武艺,而长期的军校生活和又养成了他坦白直爽、敢作敢为、刚正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的军人性格。俨然成了进步学生的保护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37年赵伊坪、彭雪枫、牛连文、张维翰四位同学在聊城相聚</p> <p class="ql-block">  经常来我家串门的,还有我堂姐,她在人民大学任教,爸爸叫她小娥,她和姑姑最聊得来,她也十分健谈,谈起当年张家的“辉煌历史”,仿佛时空倒置般激动,爸爸还带她和我一起去颐和园划船。</p><p class="ql-block"> 据她回忆,二伯在西北军发迹后,张家大院在村里占据了整整一条街,20年代的中国农村,一片低矮的土制房屋,张家大院就显得格外巍峨。</p><p class="ql-block"> 高大的院墙几十里外可见,临街的大门庄重气派,主院一进门是第一进院落,那是一个带一圈回廊的两层楼,楼下是大客厅,一色的红木家具,摆满了古董;旁边是佣人、厨师、管家等的住处。</p><p class="ql-block"> 楼上临街的院墙四周有防土匪的碉堡,日夜有护院看守;往里走是第二进院落,那是祖父母的居所,外人不经允许不得入内;在主楼两旁有四、五进四合院,几个伯父各占一院。</p><p class="ql-block"> 街的尽头是占地几亩地的大车店,住着车马队并养着几十头大型牲口;张家拥有自己的私塾,张姓子女可免费接受教育;有自己的旅店,卫队。张家发迹后,在北京、天津、开封等地都置有房产,可以想象,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拥有这样一份产业,在全县可以说是首屈一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日寇烧了几天几夜的“张家大院”,根据历史资料在旧址恢复图</p> <p class="ql-block">  我二伯张维玺是西北军名将,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曾任中原大战冯玉祥南路軍总指挥,国民党上将,素以治军严格,饶勇善战著称,他品行端正,在国、共、西北军三方德高望重,张自忠将军曾是他直属部下,当年西北军赶走辫子兵,粉碎张勋复辟时,鹿钟麟带兵冲入皇宫赶走末代皇帝,我二伯当时驻守永定门。</p><p class="ql-block"> 范筑先也曾是我二伯部下,国军少将参议,他俩由于是老乡,性格相投,所以私交甚好。后范任职聊城专员,为保卫聊城,因违抗韩复渠撤退命令为国捐躯,延安也为他降半旗致哀,并授予抗日民族英雄的称号。</p><p class="ql-block"> 日本人把爷爷和二伯母从天津抓到济南,关到宪兵司令部,逼我父亲和二伯投降,我父亲早己是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他在1925年北京上大学期间就参加了革命,和彭雪枫、王志远一起领导学生革命运动。他当然“大义灭亲”,声称:“就是下油锅,分吃我一杯羹”(楚汉之爭刘邦和項羽的典故),坚决不投降,当場把日本“劝降信”撕得粉碎。</p><p class="ql-block"> 兄弟二人,分别是国共两党高级将领,我父亲是共产党,八路军纵队司令,立场坚定,大义凛然!任杀任剐,绝不投降!</p><p class="ql-block"> 当张维玺在灌县得知父亲身陷囹圄后,心急如焚,因父亲年老体弱不堪日寇折磨,恐有性命之忧,但日寇侵略罪行累累,自己的老家被抢光、烧光,作为一个军人,岂能忘记国恨家仇,听命于敌寇去当汉奸。张维玺知道自己在八路军的弟弟绝对不会屈服日寇的威胁,父亲又早有交代此仇不共戴天。张维玺是西北军中出名的孝子,眼看父亲陷入危境,作为儿子的不能置之不理。</p><p class="ql-block"> 姑姑說见我二伯心如火焚,他急得整夜院子里来回踱步,正如春秋“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头”啊!此事立即通过冯玉祥報告給蔣介石,后奉冯玉祥之命,一是让他去找已向日投降的西北军旧将孙良城,动员他归正,二是让孙设法救出危在旦夕的老父和夫人,带着这两项任务,二伯去了开封。</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给他颁发了军委会决定,任命张维玺为第二方面军副总司令,上将军衔,但他始终未到南京就职。</p><p class="ql-block"> 张维玺一直抱病在家,形影不离老父,因为他的军阶、资历,日本顾问对此只能听之任之,毫无办法,这期间,他利用自己特殊身份,給八路軍很多帮助,他更为五弟张维翰所在的鲁西北抗日根据地运送了大量的医药器材,支持抗日。</p><p class="ql-block"> 爸爸说,他二哥是个非常正直有骨气的中国军人,早就对日冦恨之入骨,爷爷临终嘱咐一定报仇血恨! 他的长子张培温是黄埔军校第十七届毕业生。当时我父亲正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一二九师新八旅任旅长,中央得知消息后,朱德总司令亲自找我父亲谈话,并令我父亲去做他二哥工作,争取他到延安一同抗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值成行时,我二伯不幸惨遭日寇下毒杀害,享年55岁。</span> </p><p class="ql-block"> 张家兴盛的创造者张维玺就这样带着耻辱含恨而去,他悲壮的一生,用自己的言行证明了自己不愧是中国的军人,有爱、有恨、有胆识、有作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朱德听说这个消息后连说二声“可惜!可惜!”</span></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想起来,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历史終会还其本來面目。 </p> <p class="ql-block">我二伯张维玺著名西北军名将</p> <p class="ql-block">左边是我父亲,八路军筑先纵队司令,右边是我二伯张维玺,西北军名将,国民党上将。</p> <p class="ql-block">张培温的黄埔军校毕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  我们家族的三位将军:张维玺、张维翰、范筑先,他们在中国人民这段悲壮的抗战史中,留下了重彩的一笔。<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span></p><p class="ql-block"> 张维玺—西北军名将,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国民党上将,一代枭雄,惨死在日本人手中。</p><p class="ql-block"> 范筑先—国民党少将,抗日名将,被国民党借日本人之手陷害,殉国在聊城,成为伟大的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 张维翰—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和革命武装创建人及领导人,为抗日救国民族解放事业,抛弃荣华富贵,家破人亡,骨肉分离,抛家舍命,无怨无悔, 成为八路军的一位高级指挥员, 驰骋在冀鲁大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报国忠孝难两全,丹心永远留人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请看美篇中我弟张慕朝“墨翰春秋”的文章)</span></p> <p class="ql-block">  再说姨姥这边绝不甘败下风。叙说着她在日冦铁壁合围时如何帮助掩护八路。妈妈在日冦扫荡“跑反”时丢失了一对双胞胎。去延安前又把一女儿寄养老乡家,回去寻找时只见到她的小坟头,悲痛欲绝!战争夺走了她三个亲生骨肉。</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小时候经常骑在宝玉舅背上去马厩玩,姑姑和姨姥都說我爸爸特别爱马懂马,他有三匹好马:黑旋风、小白龙、黄鬃马。</p><p class="ql-block"> 妈妈当年英姿飒爽,骑“黑旋风”使双枪,在当地很有名气,有诗曰:</p><p class="ql-block"> “鲁西巾帼一娇娜,</p><p class="ql-block"> 东来紫气耀中华,</p><p class="ql-block"> 之与名将战倭冦,</p><p class="ql-block"> 花开艳蕊真奇芭!”</p><p class="ql-block"> 她的追求者很多,其精彩传奇故事,我们姐仨文革插队到老家时,村里当年的老人们还在津津乐道。</p><p class="ql-block"> 姨姥最爱吹的,是她作为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代表,去各村忆苦大会上巡讲,怎么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批斗地主,说过无数遍。每次先起身,义愤填膺的大喊一声:“李三刀”.!然后突然顿住,带着豫剧唱腔: “是个地主,还是个投机倒把犯”,说时还不忘拿眼角瞥一下我姑姑,因为她曾是地主老婆。</p> <p class="ql-block">母亲是筑先纵队仅有的3个女兵之一。那时的母亲刚满18岁,年轻漂亮、活泼任性,经常手持双枪,骑马奔驰,在当地号称“鲁东之花”。</p> <p class="ql-block">  她们离开以后,家里安静很多,但也缺了不少乐趣 。文革时和姑姑断了联系,后来听说她孤伶伶的走了。</p><p class="ql-block"> 姨姥姥这一枝倒是因为贫下中农的身份成了香饽饽,文革时,正如当年“铁壁合围”跑反”一样,山东老家成了亲人遇难时的避风港,插队时我两个妹妹也在那落户,后来我又从山西投奔她们。</p><p class="ql-block"> 岁月匆匆,现在她们都走远了,成了永久的回忆,我经常想起她们,姑姑、姨姥姥。</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丰碑永远铭记</p> <p>我父亲的一級独立自由勛章</p> <p>北京抗日战争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一二九师将军岭</p> <p class="ql-block"> 碑文镌刻了张维翰辉煌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张维翰一生赤诚尽责,屡建奇功。他是抗战初期我党困难之际,中央多项重大方略的先期成功实践者,他率领部突破了上级急待解决的难题,出色完成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系列战略设想落实之重任,功垂史册。他在统一战线、创建武装、党的组织发展、开辟根据地等方面功勋卓著,深受中央信任和器重。他是孤胆创业、独当一面、对抗战全局有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军之名将、国之英杰。他经历传奇、类型独特,在我军高级将领中别具一格。他毕生鞠躬尽瘁,淡薄名利,即使遭受磨难冤屈,仍信仰坚定,心怀大局,忘我工作。理想与奋斗伴随他无愧的历程,信念与奉献铸就他光辉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河北省解放永年纪念舘 ,解放永年张维翰为总指挥。</p> <p class="ql-block">  2017年5月5日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黄金时段播出《铁血将军》,该剧讲述了范筑先将军的抗日英雄事迹。由候勇领衔主演范筑先将军。</p><p class="ql-block"> 2017年12月,获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题词,民族英雄范筑先殉国处</p><p class="ql-block">山东聊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