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火腿的历史传承、特点及与金华火腿的渊源

有孙之年

<h3><br> <br>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绩溪火腿的辉煌历史、独特特点以及其与金华火腿的渊源。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相关记载的分析,阐述了绩溪火腿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同时详细描述了绩溪火腿的产品特点,并论证了其与金华火腿之间的密切关系,揭示了绩溪火腿在中国火腿文化中的重要价值。<br> <br>引言<br> <br>火腿作为一种传统的腌制肉制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绩溪火腿作为徽菜的重要原材料和调味料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优良的品质闻名遐迩,且与金华火腿有着深厚的渊源。<br> <br>绩溪火腿的辉煌历史<br> <br>- 起源:绩溪火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宋代以前,绩溪人就已经掌握了腌制火腿的技术,当时腌制火腿主要是为了保存猪肉、延长食用时间。<br>- 发展:明代以后,绩溪人在外经商,如在金华、兰溪等地开设火腿店,因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而广受好评。特别是经过胡雪岩的推荐,绩溪火腿成为了清朝的贡品,进一步提升了其知名度和美誉度。<br>- 近现代: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绩溪人姜德荣在金华开办了“新味和”火腿店,以传统徽州火腿唱响金华府,后在民国八年(1919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从此,金华火腿驰誉中外,也间接证明了绩溪火腿的优良品质。<br> <br>绩溪火腿的特点<br> <br>- 外观:形状呈竹叶形或琵琶形,外观完整,皮肉不脱离,肉面无裂缝,皮薄脚细,油头少,腿心饱满,皮色黄亮,肌肉切面呈胭脂红、玫瑰红或桃红色,色泽鲜艳,脂肪切面呈玉白色或微红色。<br>- 口感:瘦肉鲜嫩可口,肥肉香而不腻,咸淡适中,呈现火腿特有口感,火腿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适度的脂肪,十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养胃生津、益肾壮阳、固骨髓、健足力、愈创口等作用。<br>- 制作工艺:选用绩溪当地历史悠久、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的绩溪黑猪作为原料,继承和发扬了徽州千年的火腿低温腌制工艺,在通风透气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经过“黄梅季节”和“三伏天”的天然发酵制作而成。<br> <br>绩溪火腿与金华火腿的渊源<br> <br>- 历史记载与传说:据考证,火腿加工始于唐,盛于宋,古徽州绩溪胡氏宗祠的隔门腰花板上还雕刻有百姓双手举火腿的劳军图。而且自古就有“金华火腿在东阳,东阳火腿在徽州”的老话,表明了金华火腿与徽州火腿,尤其是绩溪火腿之间的密切联系。传说宋代以前,有抗金名将到绩溪拜访兵部尚书,绩溪百姓送了火腿等给他们,他将其带回家乡东阳,而东阳属于金华地区,由此可见绩溪火腿对金华火腿的影响。<br>- 徽商的传播:唐朝时期,徽商从歙县出发,进入浙江金华等地,徽州火腿也跟随着传入金华,带动起了金华火腿产业的兴盛。徽商在商业活动中将绩溪火腿的制作工艺和文化传播到了金华地区,为金华火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r> <br>结论<br>  <br>绩溪火腿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至北宋时期,有着辉煌的发展历程,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优良的品质使其成为徽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绩溪火腿与金华火腿有着深厚的渊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金华火腿的发展深受绩溪火腿的影响。绩溪火腿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中国火腿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传承保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