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善若水”的话题</p><p class="ql-block">李兴发</p><p class="ql-block"> 不少人喜爱老子的名言“上善若水”,将此言中“善”理解为积德行善的“善”,因之将“上善若水”诠释为:最好的善行如同水一样。当然,这样的理解也不错。不过,如果将此言放到老子《道德经》的语意中去看,显然有问题。</p><p class="ql-block"> 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分为《道经》和《德经》,文中通篇都在讲“道”和“德”。“上善若水”在《道经》第八章,因之,寓水为道。亦是说,“上善若水”是在论道,而不是在讲“善”。</p><p class="ql-block"> 从这个立意出发,“上善若水”中的“善”,便指的是“道”,而不是积德行善的“善”。“上善”即是最高层次的“道”。因之,“上善若水”可诠释为:道的最高境界像水一样。或是:符合道理的人像水一样。</p><p class="ql-block"> 老子的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p><p class="ql-block"> 此外,在其它篇章中亦有对水的论述。如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p><p class="ql-block"> 老子以“道”的寓意来赞美水、论述水,乃在于水具有“安于卑下”和“柔弱胜刚强”的特性使然。老子以水为寓,作哲学上的阐释,说明水之不争而争,无为而为,不求而得,善下而上的辩证意函。</p><p class="ql-block"> 人最离不开的是空气和水。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无所把握,而水却时时能见能品能利用能观赏。因之,以水寓“道”更为直观而易于把握。或许,这便是老子用水寓道的原委。</p><p class="ql-block"> 这仅是就哲学层面来说的。其实,水之重要,远不止此。</p><p class="ql-block"> 水为生命之源。离开水,一切生命本源无从谈起。</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个星球从形成到今天几乎人满为患,人们都在想法为人类的延续、生存找出路,于是,便将眼光瞄向天外,想寻找新的载体以接纳源源增长的新人类。寻找新的星球,首先便是探求水的踪迹。迄今为止,虽然尚未发现与地球相似的星球,但中国科学家倒是从嫦娥五号所带回的月壤中发现了水分子的信息。当然,这种发现离真正的水还相当遥远,需要科学家们不懈的努力。</p><p class="ql-block"> “善利万物”的水为生物之必需,须臾不能离。就以人来说,吃、喝、洗、用,离了水能行?更不用说行船走水,游山玩水了。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无水,智者何乐?</p><p class="ql-block"> 水看似柔弱、纤细之涓涓细流,然一旦成“百谷王者”而汇聚成江河湖海,其威力将无与伦比!这便是老子所说“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史前曾有大洪水光顾地球,人类文明被摧毁。面对滔天洪水,西方靠诺亚方舟使生灵得以幸存。在东方,却有女娲补天、大禹治水与之抗争。现今虽然没再出现如史前那样的洪水,但每年台风、飓风仍不时生成,不断给人类造成惨重损失。</p><p class="ql-block"> 此是说的水之害。水虽放荡不羁、横溢无涯祸害万方,如能因势利导、善用其利则能惠泽天下。比如修渠引流可沃野千里;用江河水位落差、海浪能、潮汐发电能可为人类带来光明、产生动力;行船可通达四方……</p><p class="ql-block"> 然而,近现代至于今,由西方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科技进步,更由于人类无节制地攫取财富,便地球环境面临极其严重的挑战:气候异常、洪旱交织、蝗害频仍、疫情不断……这其中,空气和水的污染对人类的安全构成致命威胁!虽然,全人类有识之士都认识到此事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也在推动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但不谐之音仍不时出现。比如水,如不认真治理,仍竭泽而渔式地无休无止地攫取地球财富而任其污染,总有一天,地球人将无水可用。到那时,或许只剩下人类的眼泪。</p><p class="ql-block">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