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太行山北起北京军都山,南到河南王屋山,南北长约5百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号称八百里太行。 <h5>涉县太行山风光</h5> 太行山纵贯华北腹地,横跨三省一市,是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地理分界线。 <h3></h3><h5>山下南庄村-抗战时期,朝鲜武亭将军(后任朝鲜炮兵司令)的朝鲜义勇军驻山下南庄村。<br>音乐家郑律成在此写出了“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后来成为解放军军歌。</h5> 前人以河北石家庄滹沱河(北)、河南安阳漳河(南)为界,将太行山划成北、中、南三段。<div> 二个红色旅游景区位于太行山中段。</div> <h5>1938年129师建立,诗人桂涛声到太行山区陵川,看到到处是控诉日本侵略者而义愤填膺的人群,到处是争相参加八路军的热血青年,出现不少“母送儿,妻送郎”参军的感人场面。</h5><div><br></div> 横切太行山流出的河流,由南向北数,有沁河、漳河、滹沱河、沙河、桑干河、拒马河、永定河等。 <h5>转战过程中,桂涛声看到太行王莽岭的“千山万壑”,感受到了抗日军民是真正的“铜壁铁墙”。酝酿《在太行山上》的诗兴迸发出来,随手写在香烟包装纸上。</h5><div><br></div> 八路军129师在河北省涉县漳河西岸赤岸村。河南林县红旗渠则引河北漳河水入林县。<div> 二个红色景区均与漳河紧密相连。</div> <h3></h3><h5>1938年6月,桂涛声到达武汉,带着歌词去见冼星海。<br>冼星海看写在烟盒上的歌词,连夜将歌词《在太行山上》谱写成抒情与进行曲风格的二部合唱曲。</h5> <h5>1938年6月,周恩来和郭沫若正在武汉准备纪念抗战一周年群众歌咏大会,得知桂涛声、冼星海创作《在太行山上》歌曲,便前往冼星海住所</h5> <h5>郭沫若让冼星海先试唱一遍,说:“我和周公当你的第一个听众”。</h5><h5>冼星海道:“这是首二部合唱,需要配合。”周恩来说:“你唱主旋律,我唱第二声部”浑厚而激昂的歌声在武汉回响。</h5><h5>《在太行山上》歌曲由此传唱开来</h5><div><br></div> <h1><b><i>二、涉县八路军129师所在地赤岸村</i></b></h1>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邓率领下,临危受命、东渡黄河、挺进太行、进驻涉县。 <h5>八角镇河塔-远处山脚下便是涉县城</h5> <h5>从赤岸村远眺涉县</h5> 赤岸村位于太行山东麓、清漳河西畔,清漳河从村前蜿蜒而过,造就优美的山水风光。 <h5>赤水湾古镇</h5> <h5>古镇风貌</h5> <h5>漳河上赤水湾大桥</h5> 涉县县城与赤岸村之间隔一条漳河。当年的八路军将士在河水里洗衣、涉水过河。<div> 现在,在清漳河上修建了赤水湾大桥,非常漂亮、壮观。</div> <h5>赤水湾大桥</h5>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华北新华广播电台、新华日报社等110多个党政机关单位驻扎这里。 <h5>129师司令部</h5> <h3></h3><h5>赤岸村的三座农家小院是当年根据地的心脏</h5><h5><br></h5> <h3></h3><h5>赤岸村八路军住地<br>司令部会议室、司令部办公室、机要室</h5><h5>刘、邓、李达、李雪峰、张磐石、赖若愚、张廷发、何正文等师首长的办公室、宿办室</h5><div><br></div> 刘、邓在此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进行了陇海、定陶等一系列战役。为野战军南征、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h5>红色教育基地广场</h5> <h5>八路军群雕像</h5> <h5>我们在太行山上雕塑</h5> 在这里召开华北财经会议;刘、邓大军南征会议。<div> 这里还是《人民日报》诞生地和《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印刷地。</div> <h5>刘、邓驻地</h5> 现在,赤岸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路军129师纪念馆所在地。 将军岭北侧建有八路军129师陈列馆,反映八路军转战太行的光辉历程。 <h5>雕塑-讲课</h5> <h5>刘伯承谢绝老乡送瓜塑像</h5> 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现存有司令部会议室、司令部办公室、机要室。<div> 刘、邓、李达、李雪峰、张磐石、赖若愚、张廷发、何正文等师首长的办公室、宿办室,物品原状陈列。 </div> <h5>三大纪律写在墙上</h5> <h5>刘、邓等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h5> 在抗战中创建了全国面积最大、最巩固的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br> 涉县是根据地的心脏,曾有110多个党、政、军、财、文等机关长期驻扎在这里。<br> 刘、邓等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了6年。 <h5>这里,指挥了大小战斗战役31000多次</h5><div><br></div> 在这里,刘、邓等首长指挥大小战斗战役31000多次,歼敌42万余人,收复县城198座,击退了敌人数百次清剿和“扫荡”。<br> 之后,解放了大半个中国,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的序幕,形成了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 <h5>在此,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的序幕,形成有名的"刘邓大军"</h5> 从这里,走出了2位元帅、3位大将、18名上将、48名中将、295名少将。<br> 建国后,先后有几十人担任党和国家重要职务,成为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力量。<br> 这里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者的摇篮"。 <h3></h3><h5>刘、邓战友雕塑-这里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力量的摇篮"</h5> <h5>魂系将军岭-多位将领安葬在此</h5> 在129师司令部侧约一百米的庙坡山上,安放着刘伯承等将帅的灵骨,邓同志笔题写了“将军岭”岭名。 <h5>永远的怀念、永远的丰碑</h5> 将帅们生前心系太行山,死后魂归将军岭。<br> 1986年后,刘伯承、徐向前、李达、黄镇、王新亭、袁子钦、何正文、赵子岳等将帅的灵骨陆续安放在将军岭。<br> 今天到达这里,自然是无比崇敬、无比感恩的心情来敬仰他们,感激他们打下江山,感谢他们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h5>继续前进</h5> 今天以崇敬、感恩的心情来敬仰他们,感激他们打下江山,感谢他们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h5>涉县一个小县城,为新中国担负过沉重的艰难,贡献超越了自己</h5> <h5>再见涉县</h5><div><br></div> <h1><b><i>三、林县红旗渠</i></b></h1> 我们赞叹太行山大峡谷,沟壑纵横、风光无限美。<br>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林县却由于地质构造活动频繁,断裂众多,切割深。地表碳酸盐岩分布广,碳酸盐岩裂缝发育、易溶蚀,星罗棋布的断裂让雨水不易存留,加上土质薄,林县十年九旱。<br> 在这样自然环境下,六十年代,林县开始修建红旗渠引水工程。 <h5>红旗渠风景区</h5> <h5>红旗渠山顶的风光介绍,一地跨三省</h5> <h5>实地拍摄-左河南、右河北、前方山西</h5> <h5>河北邯郸总渠的支渠修建纪念塔-跃峰塔</h5> <h5>红旗渠青年洞景区游客通道-著名的红飘带</h5> 县委书记杨贵1960年发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号召开始,从山西引浊漳河水到林县。<br> 当年2月动工,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 <h5>红旗渠总渠口</h5> <h5>红旗渠青年洞</h5> <h5>李老题字“山碑”</h5> 工程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151座渡槽,开211个隧洞,修建筑物12408座,挖土石2225万立方米,总干渠长70.6公里 <h5>1965年4月5日,分水岭红旗渠通水现场照片拍摄于此</h5> <h5>红旗渠全线通水聚会地点</h5> <h5>红旗渠纪念馆</h5> 干渠加支渠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是新中国的奇迹工程,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h5>2022年伟人的说,“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h5><div><br></div> <h1><b><i>后 面 的 话</i></b></h1> 参观完太行山中二个红色教育基地,感慨万千,想到教员缅怀英雄时说过的话。<div> “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在人民革命运动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光荣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div> <h1><b>图 片 欣 赏</b></h1> <h5>太行山中小镇</h5> <h5>伟人评价红旗渠精神</h5> <h5>美术画-冬至太行</h5> <h5>18亿年的砂岩障壁</h5> <h5>碳酸盐岩障壁</h5> <h5>太行砂岩障壁</h5> <h5>太行山风光</h5><div><br></div><div><br></div> <h1> <b><i>再 见 !</i></b></h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