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我游览了不少挂有文物保护标志的建筑,拍了不少照片,有些文保建筑游览后还写有专题美篇,以便日后能清晰的回忆。现以每个游览过的文保建筑选择五张照片予以汇总,每十个文保建筑50张照片为一个序列,按时间顺序排列,成稿于美篇中,本次汇总了一处全国文保单位,海盐县“绮园”;省级文保单位三处,分别是嘉兴市南湖区“沈曾植故居”、桐乡市崇福镇“崇德孔庙”、海盐县沈荡镇“中钱钱家祠堂”;市、县级文保单位三处,分别是桐乡市“丰子恺故居”、嘉兴市南湖区“觉海寺”、桐乡市崇福镇“崇福寺金钢殿”;市级文保点三处,嘉兴市南湖区“嘉兴城隍庙大殿”、嘉兴市南湖区“曹皇庙”、嘉兴市秀洲区栖真“步云桥”。</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3日游览:“步云桥”,嘉兴市文物保护点。</p> <p class="ql-block">步云桥,三孔梁式石板桥,长21米,民国三年(1914年)建成,桥的两头各设有9级石阶,而桥面则别出心裁地铺设了一块长5米、宽70厘米的长条石,与两端的短石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步云桥的两个桥墩分别由3块条石巧妙合成,其中边缘的两块呈白色,与中间的条石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别具一格的设计,不仅彰显了工匠们的巧思妙想,更赋予了步云桥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桥两侧还各有一联。北侧的联文为“水通千亩荡蟹美鱼肥之处,地接三家村鸡鸣狗吠相闻”,这副对联生动描绘了步云桥周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而南侧的联文则因一桥墩石被撞落而缺失,但据《古桥风韵》一书记载,原本应为“行云暂住且听百八杵钟声”。这一联不仅与步云桥的命名息息相关,更透露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桥的两侧还精心设置了护栏及4根望柱,使得整座桥呈现出一种狭长而优雅的形态。嘉兴市文保点“步云桥”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栖真。</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18日游览:“沈曾植旧居”,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本次游览写有专题“美篇”。</p> <p class="ql-block">沈曾植(1850年4月11日—1922年11月21日),字子培,号乙庵,又号寐叟。初别号小长芦社人,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又自号逊斋居士等。浙江嘉兴人(祖籍海宁盐官),清末民初学者、诗人、书法家。</p> <p class="ql-block">正厅“驾浮阁”(第一进)。沈曾植旧居位于嘉兴市姚家埭21号,系四合院式三进两层楼住宅,清末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建筑面积879平方米,内有走马堂楼、厅堂、花园等。</p> <p class="ql-block">沈曾植旧居第二进“晁采楼”。宣统二年(1910)沈曾植告病归里,隐居于此研究著述。1958年,沈曾植后裔将旧居四十余间房屋无偿捐献给政府。2001年,旧居完成修缮布展后对外免费开放。</p> <p class="ql-block">90年代“沈曾植旧居”,许岩摄。浙江省省级文保单位“沈曾植旧居”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姚家埭21号。</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4日游览:“觉海寺”,嘉兴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觉海寺原名报忠寺。宋淳祐九年(1249)朝散大夫赵汝俳舍宅为观,十一年朝廷赐名报忠观。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改观为寺,清雍正时始名觉海寺。后几经废兴,现为市城内仅有的保存完整的寺庙。寺额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p> <p class="ql-block">至今保存完好的“药师殿”为明代建筑,且木结构都是采用楠木材料制作而成,这在全国寺院中也属罕见,因此十分珍贵。</p> <p class="ql-block">1983年,嘉兴市政府拨款重修全部殿宇,并对外开放,恢复佛事活动。1990年重建山门,塑四大金刚像。</p> <p class="ql-block">90年代觉海寺照片,许岩摄。浙江省嘉兴市文保单位“觉海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斜西街。</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6日游览:“嘉兴城隍庙大殿”,嘉兴市文物保护点。</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大殿,在嘉兴市南湖区勤俭路611号,重建于清同治年间。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硬山顶。东西山墙各开有四扇拱形窗。</p> <p class="ql-block">和老照片相比,现存的建筑南面部分是原城隍庙的前庇,基本是原状。</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前庇房后面相连的建筑原是重檐,现应已改造过了,成了相时高一些的平房,东西山墙各开有四扇拱形窗不知是否也是后来改造的。</p> <p class="ql-block">嘉兴城隍庙在城之中,庙貌颇堂皇,前有照壁,画着贪兽顾日之彩图,左右石狮,旗杆高耸,宛如大吏衙门。其中城隍,一府两县,中为嘉兴府城隍,左为嘉兴县城隍,右为秀水县城隍。戏台在大门之内,面对城隍大堂……浙江省嘉兴市文保点“嘉兴城隍庙大殿”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勤俭路。</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7日游览:“丰子恺故居”,桐乡市文物保护单位。本次游览写有专题“美篇”。</p> <p class="ql-block">丰子恺故居名“缘缘堂”,始建于1932—1933年,1937年末缘缘堂被侵华日军炸毁。2月,流亡在江西萍乡的丰子恺得悉消息后,奋笔疾书《还我缘缘堂》、《告缘缘堂在天之灵》、《辞缘缘堂》等文章,愤怒斥责日本侵略军的残暴行径。抗日战争胜利后,丰子恺曾回故乡凭吊缘缘堂遗址。1975年清明,丰子恺又重游石门,再一次专程凭吊缘缘堂遗址。1984年,桐乡县人民政府在原址按原貌重建。</p> <p class="ql-block">戴着圆框眼镜,身穿长衫,脚穿布鞋,坐在藤椅上,手里拿着一本书,目光安详而温和——这是丰老生前在家乡的缘缘堂最常见的装束。</p> <p class="ql-block">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丰子恺,堂号缘缘堂。中国现代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漫画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p> <p class="ql-block">此烧焦的门为缘缘堂原物。1937年11月缘缘堂毁于侵华日军炮火,焦门由丰子恺的堂兄丰嘉麟保存并捐赠。浙江省桐乡市文保单位“丰子恺故居”位于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7日游览:“崇德孔庙”,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崇德孔庙始建于宋元丰八年(1085),历史上重建、扩建、修缮40余次。孔庙前的文璧巽塔(笔)、仓沐桥(墨)、照屏(纸)和荷花池(砚),被邑人称为“文房四宝”。2005年,崇福镇政府重修孔庙,历时近一年,耗资130万元。重修工程包括修缮大成殿、修复棂星门,重塑孔子像,新建大成门、万仞宫墙、望月台、画廊等,2006年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竣工。崇德孔庙是浙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孔庙,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现为省级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崇德文庙简介:崇德文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曾因战火,二易其址,现址为元代,崇德州学原址,建于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明清复为县学,六百四十余年来,几经废兴,几经修复,现为浙北地区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学宫。文庙现有文璧巽塔、棂星门、大成殿等市级文保单位,嵌于大成殿东西壁的明弘治、隆庆二碑保存完好,弥足珍贵。大成门的明代石鼓与清代石狮造型生动,雕工精美。</p><p class="ql-block">重修的文庙修补了棂星门中柱,重建东西两庑,并重塑圣贤像。重刻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写的《崇德县建学记》碑文,由原浙江省文化厅厅长书法家钱法成先生补书,著名篆刻艺术家叶一苇先生题额。</p> <p class="ql-block">文璧巽塔由明嘉靖年间通政使、邑人吕希周始造。这座塔与佛教的关系不大,当时造塔主要是为关乎到地方上的文运。原有“坤”、“离”、“巽”三塔,依次而立,“坤”、“离”、“巽”都为易经卦名。明万历十七年(1589)重修时,“坤”、“离”两塔俱废,独存巽塔。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巽”塔坍圮,咸丰三年(1853)宋成勋等重建。塔高18米,六面七级,是一座观赏性的砖塔。其壶门内有“礼、乐、射、御、书、数”刻字,这是儒家的“六艺”。</p> <p class="ql-block">90年代时的崇德孔庙,许岩摄。浙江省省级文保单位“崇德孔庙”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30日游览:“绮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本次游览写有专题“美篇”。</p> <p class="ql-block">绮园位于海盐县武原街道海滨东路44号,俗称冯家花园,紧靠冯宅。原系清代富商冯缨斋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冯宅占地3千多平方米,整座建筑为砖木结构,粉墙黛瓦,内设三进,分别是门厅、三乐堂、堂楼,为白墙黑瓦七楼七底的典型江南民居,与园林相得益彰。解放后冯氏后裔将园宅献给国家。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绮园占地15亩,园内以树木山池为主,相间点缀,错落有致。进园迎面为一座四面轩敞的花厅“潭影轩”。厅前临碧池,其上九曲小桥,曰“潭影九曲”。隔池筑假山,厅后小山作屏,山上古木参天。侧有奇石,名“美人照镜”。池水绕厅东流,穿洞至山后大池。这是一片大山大水景区,东北边为联成一气的大假山,峰巅有“小隐亭”,为全园最高点。山北深处有一小潭,潭中有小岛,深幽而含蓄。北山东南面是中心水池,池东岸有“滴翠亭”,西北有“卧虹水阁”。池中两堤三桥,各不相同,使水域变幻多姿,富有韵味。</p> <p class="ql-block">全园水相通,山相接,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精巧玲珑的假山,把全园隔成三个区域,分别具有苏州、杭州、杨州等地的园林特色。游人在山洞或岸道穿行,但见古藤匍匐,绿荫蔽日,石径通幽,移步换景。园内树木近千株,有59科,115种其中古树名木44株,后备古树10株,整个园林几乎被树木所覆盖。</p> <p class="ql-block">绮园是浙江省内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典私家园林,无论其规模、完整性、还是艺术水平都是罕见的。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多次考察,赞叹不绝,撰文称“此园浙中数第一”,被誉为全国十大名园之一。</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30日游览:“中钱钱家祠堂”,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本次游览写有专题“美篇”。</p> <p class="ql-block">中钱钱家祠堂位于海盐县沈荡镇中钱村中钱自然村,又名永思堂,始建于明代,清代康熙年间重建,为吴越王钱鏐后裔在海盐的总祠堂。2017年1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上为西院后厅(祭祀厅),永思堂;下为西院前厅(行牌厅),清芬世守。</p> <p class="ql-block">上为东院花厅。在每年的两次祭祖活动中用作摆酒、吃饭和休息的地方,也是族中大事的议事中心。下为东院六角亭等景色。</p> <p class="ql-block">90年代的中钱钱家祠堂,许岩摄。浙江省省级文保单位“中钱钱家祠堂”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沈荡镇。</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5日游览:“崇福寺金钢殿”,桐乡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崇福寺金刚殿:现存金刚殿系明永乐初重建,清朝屡加修葺,1861年太平军毁寺因金刚殿又称天王殿,与太平军首领洪秀全名号相同而独得保存,二十世纪2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大修、现为桐乡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位于崇德路中段的金刚殿,为原崇福寺三大殿之一。崇福寺(俗称西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系桐乡市历史最悠久的古刹。</p> <p class="ql-block">今杭州灵隐寺重达万斤的元钟,即为崇福寺旧物。原置崇福寺前石经幢顶的吴越王赐涂金铜阿育王塔等珍贵文物,收藏于浙江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桐乡市文保单位“崇福寺金钢殿”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8日游览:“曹皇庙”,嘉兴市文物保护点。</p> <p class="ql-block">曹皇庙正殿及寝殿,正殿为三开间平房,抬梁式九架梁;寝殿为二层三开间楼房,南北各设有廊道,抬梁式七架梁。正殿及寝殷为清同治年间所建。</p> <p class="ql-block">曹皇庙的历史:曹皇庙是嘉兴近郊著名古迹,历史悠久,名扬四方。庙的正名乃是曹武惠王庙,奉祀北宋名将曹彬。据旧志记载,庙系推官史显卿所建,清雍正间里人沈见龙重建,乾隆间复修,咸丰末毁于太平天国,同治中里人重建。</p> <p class="ql-block">曹彬,河北真定人,北宋开国功臣,《宋史》称他为“宋良将第一”,官至检校太师同平章事,卒后赠中书令、济阳郡王,溢武惠,故称曹武惠王。曹彬在宋开宝年间,率师平江南,不妄杀一人,邦人感其恩德,立庙祀之。因嘉兴余新境另有一大曹王庙,故此地称小曹王庙,以示区别。</p> <p class="ql-block">90年代的曹皇庙(许岩摄)。60年代后,曹皇庙成了竹器厂工场,从而使正殿及寝殿得以幸存。嘉兴市文保点“曹皇庙”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