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美中—观古罗马时期女性主题文物展

L j

<p class="ql-block">  从意大利旅游归来,得知辽宁省博物馆近期展出“古罗马时期女性主题文物展”,就立即前往参观。展品之丰富,布展之精美,特别是关于展品内容的精准介绍,让我有一种穿越之感。</p> <p class="ql-block">  “漫步美中”这个展览,是由辽宁省博物馆和与罗马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联合举办,展品大部分来自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公共博物馆,建于1471年,大量的古典雕塑,让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蜚声世界。</p> <p class="ql-block">  步入展厅,“漫步美中”展览的前言深深地吸引了我:</p><p class="ql-block"> "维纳斯"的神话,"母狼哺婴"的传说,"抢夺萨宾妇女"的史诗,古罗马,这个历史上被人往复追忆与向往的文明,在与女性角色的复杂互动中破茧成蝶。</p><p class="ql-block"> 公元世纪前后,帝国繁盛,女性生命图景呈现出崭新的风貌。她们,慧心巧思,用指间经纬编织出生活中的抹抹亮色;她们,颠覆刻板,在各个领域挑战新的角色,塑造新的潮流;她们,神采奕奕,于平凡中点亮不凡,寻找着万物可爱的小确幸。她们,鲜活而昂扬;她们,存在;我们,寻觅。</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走入历史的另一种叙事,与当时的她们相遇。去见证,当文明的星光弥漫历史的苍穹,她们是如何在璀璨却脉脉难言的生命历程中,于须臾之间,为我们留下永恒的力量。</p><p class="ql-block">此时,星汉灿烂,终与君见。</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古罗马时期女性主题文物展”,近距离地欣赏古罗马时期的灿烂文化。</p> <p class="ql-block">戴头纱的贵妇人雕像</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纪</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蒙特马尔蒂尼中心藏</p><p class="ql-block"> 这尊古罗马女性雕像,展现了一位比真人尺寸稍大的贵妇形象。贵妇穿着长衫,长衫上掀起的海浪般的褶皱让整套服饰显得灵动而飘逸,一袭长披风遮盖了她的头部,这是古罗马贵妇人的典型服饰特征。</p><p class="ql-block"> 如今,她已伫立千年,她的生平我们不得而知,但她的静穆神态让我们感受到岁月沉淀给她的从容与优雅;而在此地,是她生的延续,美的永恒。</p> <p class="ql-block">庞贝"悲剧诗人之家"模型</p><p class="ql-block">罗马文明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这是仿照古罗马庞贝"悲剧诗人之家"而制作的模型。原建筑建造于公元63-79年,一直以来被视为反映庞贝城中居民家庭生活的重要考古学材料。最早的研究者以建筑内壁画的内容是一位诗人在吟诵悲剧,而将其命名为"悲剧诗人之家"。</p><p class="ql-block"> 这套家宅"小而全",虽然面积不大,但它拥有罗马家宅的基本特征,如客厅、列柱廊和房中神龛,是我们认识古罗马住宅构造的范例。此外,家宅门口还有一幅著名的马赛克镶嵌画"。</p> <p class="ql-block">带有垂直把手的青铜双耳瓶</p><p class="ql-block">公元3-4世纪</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 古物陈列馆藏</p> <p class="ql-block">青铜炖锅</p><p class="ql-block">公元1-2世纪</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 这件青铜炖锅的手柄连接处带有螺旋装饰,手柄上刻有一个疑为" POMPEI CM "的签章。此类锅器最早可追溯至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并在古希腊罗马时期逐渐成为西方主要的烹调用具。由于冶炼技术和金属锻造工艺的不发达,最初的锅选用易获取且导热快的铜作为锻造金属,后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铸铁平底锅开始出现。</p> <p class="ql-block">青铜折叠三脚架 上置一个青铜盆</p><p class="ql-block">公元1-2世纪</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 带折叠三角架的青铜盆以简单便携为特点。三脚架顶端饰有阿波罗胸像,同时三脚架上刻有工匠" PRIMIGEN "的签章。</p> <p class="ql-block">普罗塔的化妆盒(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根据公元4世纪下半叶原件复制</p><p class="ql-block">铜镀银</p><p class="ql-block">罗马文明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化妆盒是女性梳妆台的常客,也是女性审美的集中体现。这件化妆盒外表刻有神话和盥洗场景,这些图案既是装饰艺术的体现,也展现了当时女性信仰崇拜和自我认知的多重内涵。通过这些细节,可以遥想古罗马女性每日晨起晚息时对镜化美妆、理云鬓的生活场景。化妆盒上写有铭文:"普罗略与塞康杜斯,基督与你们同在( Prolecta et Secundus vivatis in Christo )"。所以这件作品还反映了另外两个事实—一个是作为夫妻新婚礼物的化妆盒,另一个是不同信仰世界的融合过程。</p> <p class="ql-block">便携式火盆(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根据公元1世纪原件复制</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 罗马文明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便携式火盆轻巧便携、装饰精致。火盆两侧饰有棕榈叶图案,正面下方饰有戏剧面具和狮子搏杀公牛的场景。原件出土于赫库兰尼姆遗址。</p> <p class="ql-block">非洲红陶盘</p><p class="ql-block">公元5世纪下半叶</p><p class="ql-block">陶土</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 除青铜、玻璃器之外,陶器也是古罗马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帝国的繁荣和稳定使得人们对陶器的需求增加,陶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迦红陶杯</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世纪晚期﹣公元1世纪早期</p><p class="ql-block">陶土</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 这件红陶杯产自意大利迦,这是一座位于如今西班牙境内的古罗马城市。杯壁上装饰植物纹以及骑在海豚上的丘比特形象。</p> <p class="ql-block">有浮雕装饰的小盒</p><p class="ql-block">骨</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由盒身、底座以及器盖三部分组成的圆柱形小盒子。</p><p class="ql-block"> 盒身上有两个正在嬉戏的丘比特。丘比特是古罗马神话中爱与美之神维纳斯的儿子,常被描绘为带有翅膀的孩童形象,他手持弓箭,象征爱情的萌发与降临;器盖上则是一个女性的侧面半身像,可能是缪斯女神。这类容器用于盛放化妆品,并装饰有神抵形象,展示了所有者对神话世界中女性角色的推崇。</p> <p class="ql-block">母狼哺婴青铜镜</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世纪</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镜子背面镌刻的是罗马建城的神话。画面以植物为背景,刻画了母狼哺育双胞胎兄弟罗慕路斯和雷穆斯的场景。镜子背面有多位人物,其中头戴旅者之帽、身着披风的是墨丘利。</p><p class="ql-block"> 古罗马女性在对镜梳妆的同时,也在通过"镜"这一媒介,认识自我、表达自我。另一方面,镜上的神话故事作为古罗马文明的象征,在另一个层面讨论了母性与文明诞生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女童</p><p class="ql-block">头像</p><p class="ql-block">公元1世纪早期</p><p class="ql-block">白色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女孩</p><p class="ql-block">胸像</p><p class="ql-block">哈德良时期晚期至安东尼时期早期(公元2世纪上半叶)</p><p class="ql-block">白色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少女</p><p class="ql-block">胸像</p><p class="ql-block">约公元2世纪中叶</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蒙特马尔蒂尼中心藏</p> <p class="ql-block">年轻女性</p><p class="ql-block">头像</p><p class="ql-block"> 公元80-85年</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女性</p><p class="ql-block">头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世纪晚期﹣公元1世纪早期</p><p class="ql-block">白色鲁尼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多里亚.潘菲利别墅藏</p> <p class="ql-block">老妪</p><p class="ql-block">头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50﹣前40年</p><p class="ql-block">石灰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蹲坐的女童雕像(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根据公元2世纪原件复制</p><p class="ql-block">罗马文明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这件女童雕像造型逼真,她双腿盘坐于地上,正专注地玩着羊拐骨(嘎拉哈)游戏。或许这个时刻是她人生中少有的自由而烂漫的时光,因为古罗马的女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被不断要求掌握各种持家技能以成为社会要求下的理想女性,同时不少墓志铭又揭示出有时她们又需要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p> <p class="ql-block">丽达与天鹅雕像</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纪,根据公元前4世纪雕塑家提莫塞乌斯( Timotheus )原作复制。</p><p class="ql-block">白色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这件雕像作品是卡比托利欧博物馆的重要馆藏,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同类型雕像中最为精美的一件。雕像中的丽达,极具动态张力,她用左臂举起斗篷,保护由宙斯为引诱她而变身的天鹅免遭老鹰的攻击。</p> <p class="ql-block">"萨福式"方柱形胸像</p><p class="ql-block">公元1世纪,根据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原作复制。</p><p class="ql-block">帕里安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多里亚.潘菲利别墅藏</p><p class="ql-block"> 萨福,古希腊的璀璨诗魂,她的名字与诗篇在时光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女诗人,她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吟喁,捕捉着那些细腻而深刻的感情瞬间,诠释了情感的多重面貌,被誉为描写爱情的圣人。柏拉图盛赞其为"第十位缪斯"。</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萨福的名字与诗篇传颂不息,她的光芒永照文学星空,激励后世追求文学与情感的极致表达。</p> <p class="ql-block">女性胸像</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纪中叶</p><p class="ql-block">面部:白色大理石;胸部:雪花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这位年轻女子面庞宽阔丰腴,发型非常精致(可能带有假发),并结合了不同的发型风格,辫子与发髻来自安东尼·庇护的皇后大福斯蒂娜,环面盘发来自马可·奥勒留的皇后小福斯蒂娜。头下的部分可能来自另一件作品:身着轻薄长衫,上面附着一条打着结的披肩,这是伊西丝女祭司的典型服饰。</p> <p class="ql-block">女性胸像</p><p class="ql-block">共和国晚期(约公元前40年)</p><p class="ql-block">细纹白色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这位成熟女性的形象,五官轮廓清晰,富有个性,眼睛修长,脸颊饱满,小嘴上方有一颗痣。她的发型相当复杂,是将扁平的发束向后梳理后拢起,扎结成一个高高的发髻在头顶。</p> <p class="ql-block">尤利亚·多姆纳胸像</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纪晚期白色鲁尼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多里亚.潘菲利别墅藏</p><p class="ql-block"> 尤利亚.多姆纳是罗马帝国皇帝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的皇后,她以政治影响力闻名于世。塞维鲁在位期间,她是他的顾问;塞维鲁远征期间,她替他留守后方。她在儿子卡拉卡拉和盖塔统治期间,作为太后把持着政局。同时,她的影响力也延伸到神学和哲学领域,这使她成为了艺术作品的重要题材。</p><p class="ql-block"> 她很早就嫁给了塞维鲁,后者于公元193年称帝,这时的多姆纳还十分年轻,这尊胸像可能展现的就是这个时期的她。</p> <p class="ql-block">普洛蒂娜头像</p><p class="ql-block">公元112-121年</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普洛蒂娜是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的皇后,以其智慧、贤德和政治影响力著称。她出生于南法的一个不太显赫的家庭,但因其天资聪颖和政治素养而得到图拉真的青睐。作为皇后,普洛蒂娜是皇帝的亲密伴侣,在她的鼓励下,图拉真采取了更为开明的政策;同时,她在皇室内外推崇节俭和道德的生活方式,并对公共福利项目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此外,普洛蒂娜致力于哲学研究,积极倡导对女性的教育和福利的普及。这尊头像通过写实的椭圆形脸庞和嘴角的细微皱纹描绘出普洛蒂娜成熟时期的形象。她的发型与公元112年硬币上的图像相似,遵循当时的时尚潮流,但更为简洁,直发编成扇形,由高高的假发套罩住,辫子在颈后扎成一束。</p> <p class="ql-block">健康女神许癸厄亚雕像</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纪上半叶</p><p class="ql-block">马尔马拉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博尔盖塞别墅藏</p><p class="ql-block"> 这件雕像可能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健康、清洁和卫生之神许癸厄亚。她是医药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女儿。她经常被描绘为一位用碗喂蛇的少女形象,蛇是她的象征之一。许癸厄亚通常对应的是古罗马神话中的健康与繁荣女神萨卢斯。</p> <p class="ql-block">利维亚雕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0-10年</p><p class="ql-block">细纹白色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利维亚是罗马第一位皇帝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妻子,也就是罗马帝国的首位皇后。尽管在古罗马的传统中,赋予女性的公共角色有限,利维亚却以其智慧、魅力和政治手腕在幕后发挥了重要作用。她是罗马帝国早期最有权力的女性,多次以实际执政的身份主持帝国政治,她也是奥古斯都的忠实顾问,被称为古罗马女性的典范。这尊雕像身穿长衫和一件非常宽大的斗篷,脚穿凉鞋,手持纺梭。</p><p class="ql-block">利维亚的形象</p><p class="ql-block"> 在利维亚的形象中,她往往拥有一种朴素的发型,这种发型以典型的正面发结和颈后扎成的低髻为特征。同样的发型也被奥古斯都的妹妹小屋大维娅和他的女儿朱莉娅采用,并且几乎成为了儒略家族对共和国传统、道德习俗的尊重,及祖宗之法和贵族身份的象征。实际上,这种造像的传统也是为了以官方的身份,将利维亚塑造为全体罗马女性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奥古斯都去世时,利维娅获得了奥古斯塔的头衔,并被神化为奥古斯都的祭司。在这个语境的形象中,她的头发分为两侧,呈现出如波浪般的发束,覆盖在她的脸庞上,遮住双耳,然后扎在颈后。这种发型源自古希腊女神的理想形象,仿佛将利亚置于世俗世界之上。</p> <p class="ql-block">福尔图娜化身雕像</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纪早期</p><p class="ql-block">帕里安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蒙特马尔蒂尼中心藏</p><p class="ql-block"> 雕像底座上的铭文显示,该雕像描绘的是化身为福尔图娜女神的克劳迪娅·尤斯塔。雕像左手手持的丰饶之角和身体右侧的船舵都是福尔困娜女神的象征物。</p><p class="ql-block"> 福尔图娜不同的神职给予了古罗马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庇佑,这使得其在女性群体中极受尊崇,也反映出女性对于自身生命经历的信仰需求。另一方面,福尔图娜的幸运神职代表了好运、财富、成功,广受普通人与统治阶级的崇拜。毕竟,人们总是期待自己的强运,又享受着某种命运的不确定性和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赫马佛洛狄忒斯青铜雕像</p><p class="ql-block">公元1世纪上半叶</p><p class="ql-block">青铜</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古物陈列馆藏</p><p class="ql-block"> 赫马佛洛狄忒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阴阳神,赫尔墨斯与阿佛洛狄忒之子,兼具男性和女性的特征,常以少女的形象出现。这尊青铜雕像是根据古希腊晚期雕像范式的再创作。它一般用于支撑托盘,是贵族宅邸举行宴会时常用的陈设装饰。</p> <p class="ql-block">伊西丝浮雕残片</p><p class="ql-block">公元1世纪中叶</p><p class="ql-block">彭特利库斯大理石</p><p class="ql-block"> 这座浮雕中,伊西丝以芦苇为背景,身披名为希玛纯的披风,胸前系着一个伊西丝结,点缀着长长的流苏。残片中的形象可能代表着伊希斯﹣弗鲁基菲拉,是保佑大地上庄稼和水果丰收的女神。因此,人们也将她与古罗马神话中的农业女神克瑞斯混同。根据一些学者的观点,这也可能是驾驭翼蛇战车的埃及行省的拟人化形象。</p> <p class="ql-block">许癸厄亚雕像</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纪上半叶</p><p class="ql-block">马尔马拉大理石博尔盖塞别墅藏</p><p class="ql-block"> 这件雕像可能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健康、清洁和卫生之神许癸厄亚。她是医药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女儿。她经常被描绘为一位用碗喂蛇的少女形象,蛇是她的象征之一。许癸厄亚通常对应的是古罗马神话中的健康与繁荣女神萨卢斯。</p> <p class="ql-block">费里希塔丝的浮雕墓碑</p><p class="ql-block">公元140-160年</p><p class="ql-block"> 希腊大理石</p><p class="ql-block">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蒙特马尔蒂尼中心藏</p><p class="ql-block">浮雕描绘的是逝去的费里希塔丝,她躺在床上,手持花环和苹果。铭文记载显示,这座墓碑是费里希塔丝的医生丈夫克劳迪乌斯.阿加亚提努斯献给她的。浮雕上的费里希塔丝美丽动人,长袍披在一侧的肩上,与阿佛洛狄忒女神的形象相仿。</p><p class="ql-block">铭文:</p><p class="ql-block"> 生前她如高贵的佩涅洛佩,如今她是同样珍贵的费里希塔丝。她希望在丈夫之前去世,神啊,你听到了她的祈祷,因为她曾多次向你祷告。因为她的正直,冥王实现了她的愿望,而我的祈求则未有实现。当我穿越冥界时,我将会在那里找到我的爱人。医生克劳迪乌斯·阿加亚提努斯树立了这尊费里希塔丝的雕像,以见证她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克劳迪娅·普里米杰尼亚的骨灰瓮</p><p class="ql-block">公元1世纪中叶</p><p class="ql-block">鲁尼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蒙特马尔蒂尼中心藏</p><p class="ql-block"> 这个骨灰瓮是盖乌斯·沃卢修斯·塞孔都斯献给他的伴侣克劳迪娅·普里米杰尼亚和自己的。骨灰瓮上有着丰富的装饰,如诸多建筑元素以及花环围绕着的蛇发女妖。铭文下方有一头母牛,其造型参考了希腊艺术家米隆的青铜雕塑《大牤牛》,该雕塑曾被带到罗马的和平神庙前展览。</p> <p class="ql-block">伊西丝祭坛</p><p class="ql-block">公元130-170年</p><p class="ql-block">白色希腊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蒙特马尔蒂尼中心藏</p><p class="ql-block"> 这座供奉伊西丝的蔡坛四面装饰着与伊西丝崇拜相关的符号和人物形象,它发现于罗马战神广场的伊西丝和奥西里斯神庙。蔡坛两侧是装饰有蛇的秘宝盒、伊西丝与奥西里斯之子哈尔波克拉特斯以及城及神阿努比斯(在古希猎罗马世界演变为赫尔努比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工匠行会献给密涅瓦的祭坛</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年﹣公元3年</p><p class="ql-block">鲁尼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密涅瓦是古罗马神话中的智慧、战争和艺术女神,是十二主神之一,对应古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p><p class="ql-block"> 另一方面,密涅瓦也有手工、纺织、医药等神职。相较于智慧等神职,对于广大古罗马女性而言,手工、纺织、医药这样与她们生活经验更相关的神职,才是她们祈祷的对象。</p><p class="ql-block"> 这座大理石祭坛四面装饰,正面描绘了对密涅瓦进行的祭祀仪式;背面则有一个身穿托加的人物(可能为奥古斯都)正献上女神像;两侧则是相关职业的工具和祭祀用具。祭坛上部雕刻的铭文记录了奉献者的姓名。</p> <p class="ql-block">克劳迪娅·辛提切献给众神之母的祭坛</p><p class="ql-block">众神之母西布莉</p><p class="ql-block">公元1世纪上半叶</p><p class="ql-block">鲁尼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蒙特马尔蒂尼中心藏</p><p class="ql-block"> 这块祭坛于公元16世纪发现于罗马阿文丁山山脚下台伯河岸旁,祭坛正面描绘了众神之母西布莉崇拜传入罗马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西布莉崇拜源自于弗里吉亚的培希努(今土耳其中西部)。这件祭坛的画面中西布莉由一艘船载着,旁边还有另一个女性形象,她可能是神话中的克劳迪娅·昆塔夫人。西布莉被认为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和大自然的保护者,罗马人将她等同于地球和自然的母亲。这件祭坛是自由民克劳迪娅·辛提切献给众神之母西布莉的,体现了这一时期古罗马女性崇拜与女性神衹之间的互动关系。</p> <p class="ql-block">婚礼场景石棺残片</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纪中叶</p><p class="ql-block">帕里安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卡比托利欧博物馆﹣蒙特马尔蒂尼中心藏</p><p class="ql-block"> 该残片上显示了一副婚礼场景。新郎和新娘右手紧握,象征了他们之间紧密的婚姻关系。在新郎和新娘之间(右侧的人物形象已经丢失)出现了守护婚姻的女神﹣﹣和谐之神或婚姻之神。</p> <p class="ql-block">起舞少女浮雕(复制品)</p><p class="ql-block">根据罗马帝国时期原件复制</p><p class="ql-block">石膏</p><p class="ql-block">罗马文明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浮雕上描绘着一个正在跳舞的少女,她手持饶钹,头纱随着她的舞动而飘摇。原件出土于阿昆库姆(古罗马潘诺尼亚行省的重要城镇)遗址。</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后罗马城市化导致了社会分工的细化,以此为契机不少女性走上了新的职业道路。她,可能是宴会中被临时聘请而来的舞女,她,凭借着自己对于美的理解,舞起自我的生命之篇。</p> <p class="ql-block">《丘比特和普赛克》油画</p><p class="ql-block">弗朗索瓦﹣爱德华.皮科</p><p class="ql-block">公元1817年</p><p class="ql-block">卢浮宫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这是丘比特与普赛克之间的禁断爱情:</p><p class="ql-block">维纳斯对凡人女子普赛克美貌的嫉妒,弄巧成拙导致了丘比特与她的相恋。为了保护普赛克,丘比特将她藏在秘宫内,也从未让普赛克看清他的容貌。普赛克最终没能抵挡好奇心的驱使,她点燃灯火,烛光映照出丘比特的面庞,两人也因此而分开。</p><p class="ql-block">为了赢回爱人,她不断挑战着维纳斯设置的重重考验,在对情感的追索中,淬炼着自己的灵魂。最终,宙斯使她成为女神,与丘比特永远相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雅典娜将阿刺克涅变成蜘蛛》蚀刻版画公元17世纪大英博物馆藏取材自古希腊神话,它讲述了一位自信的年轻女织工阿刺克涅,因自豪地宣称自己的织技超过了雅典娜,而引起了雅典娜的不满。两人因此展开了一场织技比赛。阿刺克涅的作品虽然无懈可击,但她在作品中描绘了众神的丑闻(其中就有《丽达与天鹅》的故事),激怒了雅典娜。雅典娜将她变成了蜘蛛,使她永远在编织。</p> <p class="ql-block">《佩涅洛佩》蚀刻版画</p><p class="ql-block">公元16世纪</p><p class="ql-block">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维斯塔贞女赛克斯提利亚》蚀刻板画</p><p class="ql-block">公元19世纪</p><p class="ql-block">罗马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无助的维斯塔贞女</p><p class="ql-block"> 维斯塔贞女在担任祭司期间犯下罪行,轻则受到鞭笞,但如果失去童贞,则是犯最重的亵渎罪。根据普鲁塔克在《努马传》中的记载,人们会将贞女独自丢弃在墓室之中,仅有的水和食物与细微的光亮将陪伴她走完余生。</p> <p class="ql-block">宴会场景湿壁画</p><p class="ql-block">公元1世纪</p><p class="ql-block">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梳妆的维纳斯》蚀刻版画</p><p class="ql-block">公元1776年</p><p class="ql-block">罗马市历史档案馆藏</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饰有花卉、天鹅和异兽的画框中,只见画中维纳斯侧身倚坐,持镜梳妆,两名小丘比特侍立左右,和谐美妙。这幅作品不仅勾勒出维纳斯如凡间女般的梳妆情态,更映射出当时社会对女性审美的一致崇尚。艺术家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女性的梳妆瞬间,传递出对女性美的深度洞察和独特思考。</p> <p class="ql-block">《丽达与天鹅》蚀刻版画</p><p class="ql-block">公元1720-1741年</p><p class="ql-block">'蚀刻版画</p><p class="ql-block">罗马博物馆鹰</p><p class="ql-block"> 丽达原是埃托利亚国王的女儿,即海仙之女,她嫁给斯巴达国王廷达堰俄斯,因其丈夫忘了向美神阿佛洛狄忒祭祀,遭到这位女神的报复。一天,阿佛洛狄忒把宙斯化作一只天鹅,自己则化作一只應追逐他。在湖中沐浴的丽达为保护天鹏、将其抱在怀中,之后生下的四只天鹅蛋,诞生了四位神祗。故事的主题是生命繁衍,蕴含人类生育的意象与价值,也表现出神话中女性角色的复杂性。</p> <p class="ql-block">《墨丘利和抱着婴儿的妇女》蚀刻版画</p><p class="ql-block">公元1776年</p><p class="ql-block">蚀刻版画</p><p class="ql-block">罗马市历史档案馆藏</p><p class="ql-block"> 这幅版画描绘了在布满怪诞图案和丧葬符号的画框内,诸神信使墨丘利作为灵魂的引导者,拉着一名女子的手。女子的左手则伸向一个位衣衫褶皱的女性,这位女性怀抱婴儿,她的姿势、后方干枯的树木以及供奉柱暗示了婴儿可能已经夭折。墨丘利右侧的女神朱诺,怀抱着另一个婴儿,在当时,产妇会祈求朱诺的庇佑,画中的孔雀正是她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雅典娜将阿刺克涅变成蜘蛛》蚀刻版画</p><p class="ql-block">公元17世纪</p><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 雅典娜把阿剌克涅变成蜘蛛,她从此永远纺着线,她变成了蜘蛛,在无尽的岁月中不停纺织。</p><p class="ql-block">--「古罗马」奥维德《变形记》</p><p class="ql-block"> 阿刺克涅的故事,直观上表达了亵渎神明所带来的悲剧后果,但根据作者奥维德(公元前43﹣公元18年)所处的时代,和《变形记》的叙事风格,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人"化的神,更看到了一个普通女性对于权威的戏谑、嘲讽与反抗。</p> <p class="ql-block">《雷亚·西尔维亚和马尔斯》蚀刻版画</p><p class="ql-block">公元1776年</p><p class="ql-block">蚀刻版画</p><p class="ql-block">罗马市历史档案馆藏</p><p class="ql-block"> 画面中的雷亚.西尔维亚左臂抬起,身体靠着一块巨石。在她身后的巨石之上,坐着一位老者,他是河流的象征。战神玛尔斯从上方注视着雪亚·西尔维亚,而她的父亲努米托尔则被描绘成了一名准备离开的牧羊人。</p><p class="ql-block"> 这幅版画中的神话故事与罗马起源密切相关。西尔维亚是国王努米托尔的女儿,后来被胁迫成为贞女,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她拥有后代以威胁皇位继承。但是雷亚·西尔维亚怀孕后生下了罗慕路斯和雷穆斯这对双胞胎兄弟,他们建立了罗马城,西尔维亚便成了"罗马国母",成为古罗马历史上最重要的女性。可以类比的是,在不同文明的起源神话中,女性都是神话叙事的主角,往往昭示着万难之下的新生。</p> <p class="ql-block">《阿尔多布兰迪尼婚礼》蚀刻版画</p><p class="ql-block">蚀刻版画</p><p class="ql-block">公元1776年</p><p class="ql-block">罗马市历史档案馆藏</p><p class="ql-block"> 画中新娘面带愁容,裹着一条白色披风,坐在床上,似乎正为出嫁感到焦虑。维纳斯坐在她旁边,拥抱并安慰鼓舞她。婚姻之神海曼头戴常春藤冠,坐在床脚。左侧的伴娘手持给新娘涂精油的工具在对她们讲话,而她身旁有三个人在准备仪式。场景的最右侧有一位弹里拉琴的女乐手、一位手持打击乐的女乐手和一位女诗人。</p><p class="ql-block"> 古罗马时期的传统婚礼分多个阶段,其中最重要的仪式就是把新娘护送到新郎家中的婚礼游行。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行为蕴含着原始抢婚以及纪念"抢夺萨宾妇女"等象征意义,但更为朴素的是大家对新婚夫妇的祝福、祈愿,祝愿他们婚姻美满,多子多福。</p> <p class="ql-block">《分娩场景》蚀刻版画</p><p class="ql-block">公元1776年</p><p class="ql-block">罗马市历史档案馆藏</p><p class="ql-block"> 这幅版画描绘了一个分娩场景,它很可能与"《墨丘利和抱着婴儿的妇女》蚀刻版画"相关联。</p><p class="ql-block"> 画面中,两根柱子支撑着产床的帷慢,躺在床上的是一个刚刚经历分娩的女人。她靠着枕头,并将左手搭在上面。在痛苦中,她的右手伸向一名女子寻帮助,而那位女子则伸出手来协助她。在她面前,还有一名女子背对着画面,将新生的生命抱在胸前,准备为他沐浴,迎接新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观展结束,尚未从古罗马时期穿越回来。就用这个展览的“结语”结束我的美篇吧:</p><p class="ql-block"> 悠悠岁月,顷刻须臾。</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历史与当下的桥梁,此时,是我们与她们的邂逅。是否感受到温和与热烈、细腻与坚韧、内敛与博大。</p><p class="ql-block"> 此刻,"物"是她们活过的痕迹,"思"是她们亘古的苍穹。在历史的回声中,她们抓住每一段丝线、每一粒细沙、每一缕往风,将美好的情感铭记,将自己的过往镌刻。</p><p class="ql-block">继往的她们,即如现在的我们—</p><p class="ql-block">你既是唯一,也是万象。</p><p class="ql-block"> 是的既往的她们,就是现在的我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