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城往事一(5)南大街路北中东段

新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大街路北从豆腐巷往东第一户是韩家,东边是经营糕点的于家。继续往东是一高台子临街屋,高家酒庄的高洪昌先生在此居住。他家东边也姓高,是一带过道屋的独门独院,主人是一清秀的白胡子老者,平时喜欢舞文弄墨。他每年都要在街门上贴对联,1966年春节他自己出联自己写后张贴上去,写的是“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结果文革刚开始他就遭到了红卫兵的惨烈批斗。他马上修改如下“多管闲事争模范,少读古书除四旧”,结果又挨了一顿批斗。一时搞得人人噤声,个个危言,当时的政治风气确实害人不浅。再往东是一个小百货商店,过去叫合作社,除了卖小百货外,主要卖方格本、演草本、铅笔、钢笔等各种文具,专门为东边的南大街小学的学生服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东关南大街小学往东是杨家牌坊街,此街与南大街小学已经在前面的文章专门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如有需要可翻看前面就能看到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杨家牌坊街头的水井往东分别是理发店,邵家,居委会,菜组等。再往东有一又宽又深的过道,叫葛家过道。里面住着潍坊钢制家具厂书记,后来的巨力集团党委书记何忠信先生,还有知名人士曹树光先生,他是著名拳师张洪升的爱徒八极拳的传承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专门经营熟面食的窦家,窦家的面食品种齐全,花样多,有馒头、糖夹、包子、豆包、脂饼等等,并且质量上乘,深得大众的喜爱。还经常有小商贩去批发面食,然后沿街叫卖,一听是窦家的面食,很快就销售一空,生意出奇的好。同学窦振科、窦振富弟兄们等就是窦家后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葛家过道东边是马家马车店,是安邱马家寨村人所开,后人马振昭是中国武朮界的重要人物之一。马车店东边有一个压水井。水井东边是徐家小铺,再往东是辘轳(潍县话wulu)把子街,因有多条小巷组成一个辘轳把子的形状,而得其名。南大街从此处南拐至南门(鸣凤门),还是南大街。路东住着潍坊摔跤名家冯孝廉、冯孝义哥几个。曾经观看过冯孝廉与张春惠两位老师的摔跤表演,两位重量级的摔跤手,各使绝招,那叫一个精彩。此处还有当年的街道书记韩菊英女士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东关南门里的路东还住着潍县京剧团的知名丑角演员沈得发先生。他的文丑无与伦比,念白抑扬顿挫,绘声绘色,表演个性鲜明。饰演的崇公道、锯缸匠、石伦等角色,个个精妙绝伦,精彩纷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苏三起解》中沈得发扮演崇公道,他把崇公道的插科打浑,诙谐幽默表演的活灵活现,丑而不俗,美妙绝伦,即为主角起到了烘托作用,又不喧宾夺主,恰到好处。不时获得观众的掌声和笑声,适度缓解了剧情的悲苦氛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还与原潍县京剧团团长小生演员郎丰华先生共同演出了《贵妃醉酒》,他饰演高力士,他对角色特点拿捏得相当到位,把高力士的喜怒不形于色表演的淋漓尽致。郎丰华饰演的杨贵妃,由开始的雍容华贵,凝重大方,到醉酒后的千姿百态,很好的诠释了角色的内心和身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铁弓缘》中沈得发扮演丑角石伦,把石伦的仗势欺人、流氓无赖、欺软怕硬表现的一览无余。他嗓音浑厚洪亮,淳朴味浓,还曾经在《锁五龙》中反串饰演过单雄信,得到观众的好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父亲在东关南门里开了一间烧饼铺,老人打的烧饼鼓面芝麻多、酥香爽口,背面软绵,卷上油条,就着豆浆,那叫一个美味。每天顾客络绎不绝。</span></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请看第六集凤凰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