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重生 意境绵延

空廬

<p class="ql-block"><b>董海晖,原名董海辉,字文墨、晕之,号空廬、仇池山人,独立艺术家。其书法将碑帖相融合,大字尽显碑之朴拙与厚重之感,小字则兼具二王的严谨、灵动与飘逸之姿,同时融入魏碑法度,以达沉稳之态。其国画涵盖山水、花鸟、人物,皆以写意为取向,重意而不逐形,融古汇今,自成面貌,被誉为青年艺术家!</b></p><p class="ql-block">在当代艺术的多元景观中,董海辉对八大山人的研习与再创作,宛如一股引人深思的涓涓细流,重新唤起人们对这位清初画坛巨擘的关注。八大山人的艺术以独特的“哭之笑之”风格著称,其作品中的简笔、怪诞造型与深远意境,成为后世艺术家不断挖掘的宝藏,董海辉正是在这一传承脉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发声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董海辉对八大山人绘画技法的承袭细致入微。八大山人以极度凝练的笔墨塑造形象,往往几笔勾勒,便使物象跃然纸上。董海辉在作品里同样展现出对线条的精湛把控,线条看似随意却蕴含着内在的张力。比如在描绘花鸟时,寥寥数笔绘出鸟的身形轮廓,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变化,赋予鸟儿灵动之态,恰似八大山人笔下那些孤高、冷峻的生灵。在墨法运用上,他继承了八大山人“墨分五色”的精妙,以浓淡干湿不同的墨韵营造层次与氛围。用淡墨渲染背景,以浓墨凸显主体,墨色的交融渗透,营造出一种悠远而静谧的空间感,这与八大山人营造的空灵意境一脉相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董海辉并非单纯复制八大山人的艺术,而是在传承中融入了当代视角与个人情感。八大山人作品中强烈的遗民情怀与愤懑情绪,在董海辉这里转化为对现代社会个体精神状态的思考。他笔下的形象虽脱胎于八大山人的简约造型,但在表情与姿态上更具现代性的迷茫与疏离。例如,他画中的人物有时目光空洞,望向远方,似在喧嚣尘世中寻找精神的栖息地,这种对当下人内心世界的刻画,是对传统艺术精神的创新性拓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构图上看,董海辉借鉴了八大山人常用的大量留白手法,但又加入新的布局理念。八大山人通过留白赋予画面无尽的想象空间,董海辉在此基础上,将留白与富有现代感的几何形状相结合。画面中可能出现简洁的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与传统的花鸟、人物形象并置,形成古典与现代的视觉碰撞,在传统的空灵意境中注入现代设计感,让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代审美语境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p><p class="ql-block">董海辉对八大山人的学习,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用画笔续写着传统艺术的故事,在保留八大山人艺术精髓的同时,成功地将其转化为适应现代社会的艺术语言。他的作品不仅是对八大山人的致敬,更是对传统艺术在当代传承发展路径的积极探索,为古老艺术的现代转型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范例 ,启发更多艺术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与创新的可能。</p><p class="ql-block"><b>作品欣赏</b></p>